抗戰期間重慶的集體婚禮, 新娘很漂亮

抗戰期間,美國攝影師哈里森·福爾曼(1904年-1978年)長期在中國拍攝照片,向世界報道中國的抗戰和戰時百姓生活。本文選取了他1941年-1942年某個時間拍攝的一組重慶集體婚禮(當時叫“集團婚禮”)的現場老照片。

抗戰期間重慶的集體婚禮, 新娘很漂亮

集體婚禮上的漂亮新娘。

1930年代,在新生活運動的影響之下,各地政府逐漸興起舉辦集體婚禮的風氣,並作為一種制度而存在,由官方定期舉辦,簡樸而不失隆重。舉辦集體婚禮的目的是移風易俗,倡導簡約。

抗戰期間重慶的集體婚禮, 新娘很漂亮

集體婚禮上夫妻對拜。

為了消除婚禮的奢侈浪費之風,抗戰期間集體婚禮在重慶得到了普及。集體婚禮所需要的花費非常低廉,即使是最窮的職員,也能負擔得起。

抗戰期間重慶的集體婚禮, 新娘很漂亮

新人向主持人鞠躬。

從1939年開始,重慶“新生活運動”促進會開始組織集體婚禮。當年2月19日,抗戰時期重慶的第一屆集體婚禮在市商會大禮堂舉行。

抗戰期間重慶的集體婚禮, 新娘很漂亮

集體婚禮上的情景。

集體婚禮現場懸掛著大紅雙喜字以及孫中山的肖像,几案上擺著大紅蠟燭,張燈結綵,熱鬧簡樸而不失莊重,表達人們對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抗戰期間重慶的集體婚禮, 新娘很漂亮

主持人向新郎新娘頒發結婚證書。

集體婚禮一般由官方舉辦,為新郎新娘提供統一的禮服、鮮花、集體照等;一位德高望重的政府官員(通常是市長)擔任主持人,每一對新人依次來到他面前,他為他們頒發結婚證書並送上祝福。

新郎穿黑色中山裝,新娘穿方格旗袍。而在1930年代的集體婚禮中,新郎還穿長袍馬褂、戴禮帽呢,新娘則是身穿旗袍、頭披白紗。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時代的變遷。

抗戰期間重慶的集體婚禮, 新娘很漂亮

新人走下主席臺。

重慶按照戰時的現實條件舉行婚禮,廢除那些禮節繁複、花費很大的傳統婚禮習俗。舊的婚禮習俗常常使父母和年輕夫婦承擔債務,需要多年才能還清。

抗戰期間重慶的集體婚禮, 新娘很漂亮

集體婚禮的圍觀者甚眾。

抗戰期間,位於大後方的重慶並不安寧,隨時可能遭受日本軍機的轟炸,極大威脅了市民的生活。另一方面,重慶物資匱乏,廣大市民生活拮据。在這種情況下,集體婚禮所體現出來的簡約精神受到廣泛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