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著名演員諷刺慈禧太后和王公大臣,結果被圍毆致死

同治、光緒年間,由於上層人士追捧,京劇迅速發展起來,由此湧現出了以“同光十三絕”為代表的一大批名角,其中以演丑角而有“天下第一醜”之稱的劉趕三,可謂是地地道道的耿直boy。《清稗類鈔》中曾評價他“性至木強,屢辱不改,肆口傷眾”,上至王公親貴,下至高官大吏,幾乎沒有他不敢譏諷的。

光緒年間,劉趕三進宮演一出叫做《十八扯》的戲,慈禧太后坐於正中,一邊看戲,一邊用手敲著拍子,可身為一國之君的光緒帝卻侍立在一旁,如同僕人一般。劉趕三心中憤憤不平,便借戲發揮,加進一段唸白:“別看我是假皇帝,還能有個座位,那真皇帝天天侍立,又何嘗得一座呢?”

清末著名演員諷刺慈禧太后和王公大臣,結果被圍毆致死

劉趕三畫像。

慈禧一時面子上掛不住,為了堵住悠悠眾口,允許光緒帝坐下。從此以後,光緒帝在陪同慈禧太后看戲時,才有了一席座位。

由於劉趕三的表演詼諧有趣,深得慈禧的寵愛。有一天,劉趕三跟戲班子進宮演一出叫《秦淮河》的戲,他忽然高聲呼道:“排五的排六的排七的都出來見客呀!”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正好排行老五、老六、老七,當時京城的妓女也是以排行相互稱呼。

因此,劉趕三這是故意戲弄三位王爺,在座諸人無不掩嘴偷笑,就連慈禧太后也樂不可支。惇親王向來是個暴脾氣,聽說這事後,忍無可忍,命令侍衛抓住劉趕三,噼裡啪啦地打了他四十大板。

清末著名演員諷刺慈禧太后和王公大臣,結果被圍毆致死

戲迷慈禧太后扮觀音。

捱了板子的劉趕三並沒有改變其諷刺現實的個性,甲午戰爭期間,李鴻章因作戰不力,被光緒帝下旨褫奪黃馬褂、摘去三眼花翎。劉趕三演戲時,總愛騎著自己豢養的黑色白蹄的驢子登臺,以博眾人一笑。

有一天,劉趕三赴湖廣會館堂會,出演《探親相罵》一戲時,他牽著驢子出臺,用鞭子指著驢子說:“你別動,否則我就剝了你的黃馬褂,拔掉你的三眼花翎。”滿堂觀戲的人鬨笑不已,都明白劉趕三這是藉著驢子諷刺李鴻章呢。當時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在座,聽聞此話,怒不可遏,於是命令幾十個家丁候在會館門口。

清末著名演員諷刺慈禧太后和王公大臣,結果被圍毆致死

晚清名臣李鴻章。

不一會兒,劉趕三演完戲出門,家丁們蜂擁而上,拳腳相加,眾人紛紛前來勸解,家丁們這才停手。等到徒弟們把劉趕三抬回家,已不省人事,過了一天,他便一命嗚呼。

晚清是一段風雨如晦的激盪歲月,多少官員大吏、王公親貴以曲意逢迎為能事。然而,劉趕三一介優伶,卻敢於諫諍,甚至因此喪命。他的抗爭在眾人皆睡的世道中是那樣的微弱與蒼白,以致於今日之人讀來,都不能不發出幾聲唏噓。

參考資料:徐珂《清稗類鈔·諫諍類、譏諷類、優伶類》

(“小歷史”作者顧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