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產業園區提升中國「一帶一路」影響力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五年,從倡議到行動,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海外園區作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已成為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和轉型升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海外項目的穩步發展,離不開海外園區的建設。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在2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建境外經貿合作區82家,新增投資25.9億美元,佔我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新增總投資的87%;上繳東道國稅費3億美元,佔比71.4%。大批在“一帶一路”沿線落戶的海外園區與東道國一起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探索發展之路。

海外产业园区提升中国“一带一路”影响力

中白工業園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明珠

在海外園區發展的道路上,不乏出現一些知名度高的代表園區,比如目前我國在海外開發面積最大、合作層次最高的經貿合作區中白工業園,它被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明珠,已成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

中白工業園是2012年由中方股東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哈爾濱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白俄羅斯方股東明斯克州政府、明斯克市政府和白俄羅斯地平線控股集團公司共同出資建立。工業園項目總投資約56億美元,位於白俄羅斯明斯克州斯莫列維奇區,距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僅25公里,柏林—莫斯科洲際高速公路穿越園區,只需3分鐘就可抵達明斯克國際機場,總用地面積91.5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期限99年。

園區重點發展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物流倉儲,在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的同時,逐步完善生活、科研、醫療、旅遊度假等功能,建設集生態、宜居、興業、活力、創新五位一體的國際新城。

截至2018年5月,中白合資公司已完成第五次增資,增資至1.5億美元。在中白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憑藉著對入園企業採取十年免徵所得稅、不動產稅及土地稅,之後十年減半徵稅政策,入園企業數量不斷提升,園區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截至2018年8月16日,工業園已吸引來自中國、白俄羅斯、俄羅斯、美國、德國、奧地利、立陶宛和以色列等國的37家企業入駐。

中白合資公司投資建設的12500平方米辦公樓和8000平方米標準廠房已投入使用並全部出租。預計到2020年,入園企業累計達到60個,合同投資總額力爭達到20億美元,實現20個項目動工建設、30個項目投入運營。中白工業園將更好地發揮海外園區平臺作用,成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泰中羅勇工業園成為中國與東盟產能合作的重要平臺

作為中國企業最早“走出去”建立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的泰中羅勇工業園,雖然沒有中白工業園在面積、合作層次等方面的優勢,但自2005年設立以來,搭乘著“一帶一路”快車,憑藉著自身優越的區位與交通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免繳8年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以及“一站式”中文服務,園區實現迅速發展。

據瞭解,近三年,先後有40多家企業入駐泰中羅勇工業園,截至2018年6月,已有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汽配、機械、電子等行業在內的105家中資企業入駐,其中中國500強企業20多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超100億美元。

百家企業的先後入駐,離不開工業園對入駐企業的幫助。2016年入駐羅勇工業園的中策橡膠(泰國)有限公司經理陳華表示,自從在泰國設立工廠,無論是能源供應、廠房建設,與政府部門、銀行等機構的溝通,還是在基礎設施、資源利用方面,羅勇工業園都給了公司非常好的建議,雙方信息對接十分順暢。

泰中羅勇工業園副總裁吳廣雲表示,泰中羅勇工業園的建設起到了助力中國企業“抱團出海”的效應:“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園區裡有中資企業商會,我們經常邀請泰國政府的海關、稅務、電力等一些部門到我們園區來現場辦公,講解泰國的一些法律法規政策。另外,我們通過這樣的交流,後面入園的企業能向前面入園的企業學習取經,起到了抱團出海的效應。”羅勇工業園區現已成為中企赴泰國投資興業的第一平臺,更是“一帶一路”上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

泰國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支點國家,地處東南亞中心,可輻射東盟及與泰國經濟關係緊密的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泰國政府出臺了包括製造業無外資比例限制、外資購地享有所有權、企業所得稅最高減免13年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外來投資。中國企業在此投資建廠,可促進原產地多元化。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利好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優勢產業企業投資泰國。

越南龍江工業園在中國海外園區排名中名列前茅

今年2月份,由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聯合上海市開發區協會共同發佈的《“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海外園區建設與發展報告(201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45個海外園區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排名,越南龍江工業園名列首位。

越南龍江工業園是由中國浙江前江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開發的綜合性工業園,是越南第一個中國獨資的工業園區。園區2007年籌建,2008年招商,總面積達6平方公里,投資額為1億美元,是目前中國在越南建成的最大規模工業園區。全部建成後,年產值約60億美元,提供勞動力就業5萬人左右。

據悉,在建設過程中,越南方面大開綠燈。時任越南總理阮晉勇對工業園優先特批,通常該國外商投資企業取得投資執照需要半年以上時間,越南龍江工業園審批只用了三個月。越南前江省省長把該項目當做“一號工程”,稱這是“百年不遇”的重點項目。

記者瞭解到,經過近11年的發展,園區已經成為中越經貿合作的典範,也是為數不多的外國在越投資建設的大型工業園之一。目前園區共引入45家企業投資入園,總投資額超過16億美元。截至今年3月,園區已創造就業崗位15000個,園區內企業為當地創造稅收3000萬美元。

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入駐越南龍江工業園也離不開越南政府對園區項目的大力支持。據瞭解,入園企業可享受越南政府對外商投資十分優惠的減免稅政策:自有營業收入之年起享有15年的所得稅優惠期,優惠稅率為10%(目前越南的企業所得稅為25%);自盈利之年起前4年免稅,後續9年稅率減半。構成企業固定資產的設備免進口稅,免產品出口稅。自企業開始投產之日起,生產所用原材料、物資、零部件進口可免5年進口稅。入園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成立普通企業或加工出口企業,對於加工出口企業,免原材料進出口稅及增值稅。

中國企業選擇在越南投資除政策十分優惠以外,在大環境上也佔有一定的考慮因素。越南地處東南亞中心,政治和文化與中國相近,政治穩定,勞動力充裕,並且工資相對於國內較低廉,電力供應穩定且價格只有中國沿海的半價,航運發達,交通便利,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首選的之地。對於受到貿易摩擦困擾的企業來說,將企業某一環節轉移到越南,可避免因懲罰關稅而丟掉一些國家的市場。國內的剩餘產能轉移到越南,可以加深兩國的經濟聯繫,也符合目前國家的戰略。

園區企業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和半成品,在越南進一步加工後出口歐美,確實可避開歐美國家的貿易壁壘,降低經營成本,實現多贏。

如海亮銅業公司的高級銅管加工項目,屬於機械加工類產業,也屬高能耗產業。作為龍江工業園內首批入駐企業,它在越南的投產,成功地規避了歐美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貿易壁壘。項目已經投產多年,出口歐美併產生良好經濟效益,推進了我國出口加工產品原產地化。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分析龍江工業園區入園企業,有的出於全球市場佈局的需要“走出去”,有的出於國際貿易壁壘“走出去”。在“走出去”以後,不但企業能更好地存活下來了,而且效益顯著,所取得的利潤也迴歸國內進行再投資。這既響應了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同時也利用當地的市場和國際資源帶動我國裝備製造設備及相關產業的出口,也解決因國內某些原材料資源限制而發展受制的問題。

海外園區創造就業崗位28.7萬個

海外園區不僅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轉型升級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也為東道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海外園區為東道國創造就業崗位28.7萬個。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王超表示:“海外園區作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對我國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了有效保護,我們要始終堅持與沿線國家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鑑,在園區建設上狠下工夫,建立合理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加強監督管理,增加就業機會,力爭將各園區打造成為國際化現代綠色園區。同時,要充分尊重當地民族文化,秉持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繪好海外園區‘工筆畫’,把對方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把園區建設成為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