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怎樣創造了詩壇神話?

中國的3月,屬於兩個人。上半旬屬於雷鋒,全國普遍在學習雷鋒。下半旬屬於海子,網絡、報刊上都是緬懷海子的詩文。兩個人還有許多特點。他們都從農村中來,都是以短暫的生命但常駐人們心間,一個以道德穿越歲月,一個以才情長留人間。

海子,怎樣創造了詩壇神話?

我們看看海子的簡介:

海子,原名査海生, 1964年出生於懷寧縣高河鎮査灣。自小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習法學,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

在詩人短暫的生命裡,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9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他所獨創的“麥地”、“黑夜”等意象具有符咒般的藝術感染效果,成為海子詩的象徵與標誌。

簡介可以用幾個詞或短語串起來:早慧的農家孩子、短暫的生命、聖潔的心靈、全力衝擊文學、獨特的詩歌貢獻。

一、為什麼說海子創造了“神話”?

1、海子的詩歌由不認可到全社會的認可,瘋狂的喜愛,進入中學、大學教材。一大批詩人受到海子詩歌影響,吟誦海子詩作,模仿海子去寫作,為當代詩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滋養。

2、關於他的詩(許多是譏語)、他的為人,為社會帶來了很多話題。

2013年6月份,“品嚼詩意 流傳經典”2013中國當代詩歌精讀系列首場活動在佛山舉行,著名詩人和詩歌批評家齊聚一堂,其中包括歐陽江河、王家新、程光煒、唐曉渡、張清華等名家,一同點評和深度解讀當代優秀詩歌文本。張清華教授眼中的海子和屈原、李白極為相似,“他們的詩歌語言都不復雜,但單純裡面蘊含更多複雜性。海子寫下‘萬人都要從我刀口上走過,去建築祖國的語言’,展現了新詩語言的全新可能。大詩人是可以影響五百年甚至一千年的,海子的詩歌很可能像李白、屈原那樣影響五百年甚至一千年。因為海子的詩歌語言不拒絕任何人。”

3、每年的春天,都會出現席捲全國性的祭奠。

這種祭奠是一年甚過一年。海子去世的最初幾年,少數詩友從全國來到他家,後來逐年增多。無數的年輕人從全國各地而來,有人帶來自己的詩歌,操著各種口音在海子的墓前朗誦;有人帶來裹著泥土的野花,有人真誠地與海子年邁的母親相對而泣。

海子墓就在他的故居對面的丘陵上。過去,我們去朝拜,經過村前幾塊稻田,踏上一條被無數人踩過的小路,路的盡頭就是海子墓,墓很一般,又與周圍的墓略有不同。2009年,縣裡出面將海子墓修葺一新,重新樹立墓碑。鄧曉峰先生書寫的“海子墓”三字遒勁端莊。原來的黑松砍了一大片,縣裡準備在此徵地60畝建一個詩歌廣場,立海子銅像,但村民不同意,他們也要在自己老了來這裡安身。縣裡準備將海子墓移到一代教育家王星拱墓旁,海子家人不同意,不願意海子如此折騰。

海子,怎樣創造了詩壇神話?

朝拜者虔誠到什麼程度呢?有個廣州的大學生,步行到查灣,不願住賓館,要在夜色中守候在海子墓旁。新墓修成的時候,有人額頭都磕出了血。為此引發了學者的爭論,呼籲不能將海子神化。安慶師範學生每年自發墓前朗誦詩歌。再後來,全國性的祭奠出現,形成了每年三月的特殊人文景觀。

海子,怎樣創造了詩壇神話?

二、海子憑什麼創造了神話?

海子是中國當代詩壇富有才情流星般天才詩人,他創造詩壇神話,根據著名作家周玉冰先生的寫的傳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情人生》裡總結,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海子,怎樣創造了詩壇神話?

1、海子的聰慧

海子的家鄉在懷寧查灣。查灣留給我的感覺是黃昏、麥地、炊煙、河流與安詳。相信,給許多人是這樣的感受,這源於海子的詩歌。

“風吹在村莊/風吹在海子的村莊/風吹在村莊的風上/有一陣新鮮有一陣久遠。”因為海子詩歌的歌吟,海子的家鄉查灣成了一個帶著詩意的文學意象。

實際上,這個帶著詩意的查灣是中國農村典型的一個農耕村落,過懷寧縣城高河,西南行走幾里就到了,處在丘陵地區。安徽的來源之流皖河在附近流過,水稻、麥子、油菜這些農作物餵養著海子的祖父輩們,也點綴著村莊的詩意。

海子的母親操採菊出生在地主家庭,讀過私塾,他的父親查振全,曾經是查灣有名的裁縫。

海子從小聰明,5歲參加鄉里的毛主席語錄比賽,獲得第一名,說明他記憶力驚人。他讀的中學是高河中學,當時的副校長劉福喬是我後來的校領導,告訴我,海子文理科都優秀,他原來是學理科,學校文科沒有料子,便動員海子學文科。1979年,15歲的海子參加高考,安慶地區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被北大法律系錄取。

這一年,全國有近468.5萬人報考各類大學,共錄取各類大學生28.4萬。這28.4萬大多數是高校密集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考生,北大清華等高校在安徽錄取僅僅是幾個,對於一個條件有限的農村鎮中考上大學,並且是北大,這在當時就是“神話”。(1978年,23歲的李克強被北大法律系錄取。)

2、海子詩歌成就

海子一生是短暫的,僅在人間生活了25年。從1982年開始寫作,很快成為北大“三詩人”之一,到1989年3月,海子在不到七年的時間內,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生活環境裡,憑著輝煌的才華、奇蹟般的創造力、敏銳的直覺和廣博的知識,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

海子的詩作,文化背景宏大、語言奇譎有力度,尤其是他那種錐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歷史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他對珍貴的人間生活的眷戀,對愛情的禮讚與憑弔,都是讓我們閱讀後無比心動。《活在珍貴的人間》、《你的手》、《寫給脖子上的菩薩》、《草原上》、《海子小夜曲》、《亞洲銅》、《麥地》、《五月的麥地》、《祖國》、《黎明》,這些詩讓許多詩歌愛好者讀了就會痴迷。

20世紀80年代特殊的精神氛圍中,海子是一個文化象徵。他以超越現實的衝動和努力,審視個體生命的終極價值。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和關注全人類意識的詩人。

(3)海子詩歌對命運與現實的折射

我們讀讀這些詩句:

我有三次受難:流浪、愛情、生存,我有三種幸福:詩歌、王位、太陽。——《夜色》

從這些詩句中,我們除了體會海子詩歌語言的魅力之外,更能咀嚼他的孤獨與痛苦,他二十幾歲的生命中,經常以詩句來呈現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話題,可以說沉浸太深。

這一切對海子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暗示,並使得他最終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

在1989年初春,海子帶著四本書:《聖經》、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走向山海關,走向他的天梯。

普通人自殺,或被認為是逃避現實、脫離苦海。詩人海子的自殺,在世人眼中卻成了有著各種象徵意義的行為,詩歌中死亡景象成了預言性的、啟示性的東西,不斷為人們所感知,海子“神話”也就形成了。

4、海子的死亡

1989年,在中國歷史上很特殊。這年春天,二十五歲的海子臥軌山海關。於他的死,人們做了許多分析。詩人在生前沒有名氣,卻在死後獲得諸多榮譽。

海子是皖江文化在新時期的傑出代表,是中國詩壇貢獻給世界詩壇的一位優秀詩人。他屬於每一個詩意的春天,屬於詩歌,屬於我們全人類,我們永遠懷念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