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國:爲什麼,有些駕校會「敗落」?

最近幾年,駕培行業有關駕校停業、破產的消息愈來愈多了。有人說,這只是個開始,駕校的倒閉關門潮還沒有真正到來。在各種政策、市場因素疊加下,部分駕校的前景確實不容樂觀。
劉治國:為什麼,有些駕校會“敗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嘻哈學車 機器人電子教練發佈


這裡,我們來設想一下,這些駕校,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的駕校也是如此,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具備自然沒有問題;三者缺其一或者一者都不具備,就很可能導致敗落。具體來看,失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一、敗於天時

孫子兵法有云:知天知地,勝乃可全。意思是說:懂得天時,懂得地利,勝利才有絕對把握。孫子之所以強調“知天知地”,是因為戰爭活動對天氣、地形等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太大了。著名的赤壁之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天時借風火攻,終以弱勝強。

都說商場如戰場,“知天知地”,是指導戰爭的先決條件。在駕培市場,“天地”指的是政策和市場環境。駕校投資者、經營管理者應做到既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又要分析、研究行業政策變化趨勢,做到知天知地。另外,還要分析本區域市場的形勢和需求。否則,可能面臨以下三種失敗方式:

1 時運不濟

一些駕校投資者,通過各種關係,尋找好了場地,找盡了各種關係,方才通過許可開了家駕校。但是遺憾地發現駕培行業的暴利說到了今天只是個傳說。原來,行業躺著賺錢、到處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時代已經過去,駕培行業到了青銅時代,感覺生錯了時代。更有甚者,一些新開的駕校選址不好、地理位置不佳,更是盈利無望。

2 政策變化

由於駕培行業的特殊原因,駕考駕培政策的變化對駕培市場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一個考試評判標準的變化,就可以讓考場停業半年,駕校停考好幾個月。而學員不明就裡,駕校左右為難,這樣的情況一多,生死已經不把握在自己手裡了。又比如,一些駕校大力投資建設了社會化考場,駕考部門一個內部通知,可能考場就關閉了,駕校就成為了改革的試驗品。可以說,很多改革的成本都是駕校承擔的,一些駕校就這樣被折騰得死去活來。

3 場地拆遷

土地問題是駕校的又一夢魘。土地越來越難尋,黃金地段絕無可能,交通便利也不敢想。好不容易在城市夾縫中尋到一塊場地,建設好了、努力經營讓駕校口碑上去了,卻等到了有關部門的“拆遷通知”。一點少得可憐的賠償,讓駕校欲哭無淚。找不到新場地,駕校就只能無可奈何地任由命運擺佈……

劉治國:為什麼,有些駕校會“敗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嘻哈學車 機器人電子教練發佈


二、敗於自己

古人云: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此話的原意是:上天作孽尚且可以寬恕活下去,自己作孽便不能活了。大部分駕校還是可以避免“天殺式失敗”,但卻很難避免以下這幾種“自殺式失敗”:

1 股東內耗

股東是駕校的靈魂人物,相當於駕校的大腦。如果股東之間不和,就意味著企業上層混亂,下面無所適從,無心努力工作。內鬥產生內耗,股東不但沒有幫上忙,反而幫了倒忙。久而久之,就耗光了員工的士氣、企業的元氣,失敗便是遲早的事情了。

2 管理混亂

有的駕校老闆幻想一勞永逸,讓企業自動自發運轉,當甩手掌櫃。如果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情,大家都搶著做老闆去了。孟子曰:“勞心者治人”,管理者沒有不勞心費力的。我國的駕校基本都是中小企業,規模本來不是很大,如果貪圖安逸,不對駕校用心,效率低下;不搭好管理班子、定好戰略、帶好隊伍,駕校自然就會產生混亂,漏洞百出。

很多駕校都希望一招鮮,吃遍天。更寄希望於一劑靈丹妙藥,解決駕校的所有問題。其實,駕校只要存在就有問題,發展中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急病亂投病,偏聽偏信,而不去冷靜分析驗證他們講的是不是真的,其背後的條件是否一樣。我們很多人都在關注其他行業、其他駕校的成功,但是別忘記了,我們在研究別人成功的時候,有沒有設身處地地在別人的那個環境當中,看到別人背後的其他付出?有沒有根據天時地利人和,來分析我們和別人條件是不是一樣的,背後的原理究竟是什麼?

比如,別人駕校招生人數上升了30%,他可能是通過價格戰,以價換量偷襲成功的,而當地同行沒有參與;或者當地單單隻有他家駕校有考場,其他同行沒有考場,他在此優勢下具有先天競爭力。

很多人去學習其他駕校的成功,東學一招、西學一招,不能系統思考,也沒有理論指導,結果讓自己越來越不能夠腳踏實地,越來越不能夠專注於自己的那個小事,反而在幻想我能不能像誰誰那樣也能夠月招幾百上千人,拿自己的駕校去試錯,這也是管理混亂的根源

。就是自己的慾望膨大了,但是本校的能力,眼睛和手腦全部沒有達到,眼高眼低,東施效顰。因此,可以下這麼一個結論:糟糕的管理比沒有管理更糟糕。

3 資金鍊斷裂

利潤和資金相當於是駕校存活的血液,但是,當駕校無利可圖,偏偏又遇到殘酷的惡性競爭,報名人數不斷下降,導致資金鍊斷裂,加之由於當前融資難,導致駕校因此痛不欲生;還有些駕校老闆,把駕校帳上的錢拿去搞其他產業或者借貸給別人。但投資失敗或者錢拿不回來,駕校就可能陷入連工資都發不出的窘境,更無法撐過成長期,熬不到盈利的那一天。

劉治國:為什麼,有些駕校會“敗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嘻哈學車 機器人電子教練發佈


三、敗於對手

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優勝劣汰,這是生物界的生存法則,也是駕培市場的競爭規則。

1 資源戰

經常看到,一些駕校被同行打壓:人家產業大,實力雄厚,關係特別硬。別人家能開考場,你不能;別人能開很多分校,你不能;別人能砸錢打廣告,你不能;別人家用熱兵器了,你還是冷兵器;別人家飛機加大炮,你小米加步槍還沒準備全……

2 價格戰

一些有實力的駕校,讓利跟同行搶生源,打持久戰。大多數情形來看,價格戰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市場競爭行為。熬不過的會先退出市場。如果駕校除了價格戰,手上沒有其他好牌,結局可想而知。在同等條件下,首先出局的,是那些管理不善、面對競爭毫無辦法的駕校。

3 團隊戰

毫無疑問,駕校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員工隊伍的競爭。教練強則駕校強,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別人可以拼資產、拼關係的時候,你能拼什麼?那就拼團隊吧。一個人的努力是有限的,一個團隊的努力是無限的。駕校的團隊有沒有競爭優勢,要看駕校自領導層到基層的認知能力。如果認知能力和同行都不在同一個維度,那就很容易分出個高低了。我們經常說,駕培行業已經升級到了3.0時代,到了全方位拼考試合格率、拼服務、拼學員口碑的時期,如果駕校還停留在如何只打擊員工吃拿卡要的階段,就已經棋輸一籌了。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嚴格地講,駕校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當前,多駕校脆弱地就像一棵路邊的小草,在風雨中飄搖。若要基業長青,必須要在逆境中毫不畏懼,不言放棄,不斷創新,不斷奮進。駕培行業的大多數駕校是在昨天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管理者及員工的態度、希望和價值觀早已經形成了,而且他們趨向於在今天的工作中借鑑昨天的經驗教訓。

實際上,每一個駕校都認為昨天發生的是正常的事情,對於任何格格不入的新事物、新思想,他們都認為是反常的,具有強烈的排斥傾向。用過去的老經驗生搬硬套來解決駕校當下面臨的問題,這也是導致失敗的根源。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沒有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駕校。經歷困境,彷彿是成功駕校的必走之路。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從苦難中總結經驗,從困境中探索出路,就能為成功奠定基礎。飛人喬丹有句名言:“我成功是因為我經歷了別人想象不到,也碰不到的失敗”。所以說,失敗就像電腦死機,電腦死機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存檔。失敗也是一樣,失敗本身沒什麼,就怕沒從失敗中學到什麼。我們應該學習如何怎麼避免失敗,如何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去做好合適的事情,最終走向持續的成功。

發佈:嘻哈學車 機器人電子教練(安徽嘻哈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