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崗公務員心聲:你所謂體制內的「虛度光陰」,卻是我的生活所迫

前不久,公務員考試陸陸續續放出了成績,屬於2018年的最後一場公務員招考在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感嘆裡塵埃落定。有人辛苦幾年面試卻屢試不中,也有人才剛剛畢業就摘得頭籌。各大論壇裡關於成績查詢的吐槽蓋起高樓,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堪比古時科舉放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比讓很多幸運入闈的考生也笑不出來,“萬里挑一”的招錄比例讓“狀元”更顯珍貴。公務員考試猶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三鼎甲”之爭暗流湧動。但最後笑到最後的人真的都擁有了與當初努力程度相匹配的幸福感嗎?“體制內”如同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擠破腦袋想進去,進去的人卻又想出來,幾番考量,當代公務員的幸福感讓人有待深思。

在崗公務員心聲:你所謂體制內的“虛度光陰”,卻是我的生活所迫


“你考公了嗎?”每年招考公告發布時,這幾乎是人們相互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培訓班猶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你可以從一間教室內看到很多不同的面龐,有的朝氣蓬勃,臉上還掛著學生的稚氣;有的已經看上去有了歲數,課間也在皺著眉頭不停接打電話處理公司事宜。在公考培訓的班級裡,年紀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唯一感受到不同的是課間的閒聊。有人在笑嘻嘻地討論旅遊、抱怨著工作難找,也有人談論著家庭、孩子和父母。兩種截然不同的氛圍像是把教室隔開了兩個圈,而“公考”拉近了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他們相聚在一個教室內重返學生時代,刷題至凌晨。

這種“頭懸梁錐刺股”一般的“十年寒窗”不一定讓他們能收穫同等的回報,公務員考試有時運氣更佔有很大的成分。但上岸後的風光無限能存在多久,誰也未曾可知。對於大部分基層公務員來說,入職後面對的,是日復一日枯燥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固定的“死”工資在鉅額房貸的壓力下堪稱微薄。公務員“跳槽”已不是罕見現象,尤其是很多為了“考公”而“考公”,把上岸當做人生必須目標的人,在選擇崗位時,選報偏僻落後的鄉鎮,在異地開啟公務員之旅。在跨越千山萬水的異鄉,沒有考慮好的語言溝通、收支成本、婚姻嫁娶都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絲稻草,“空巢公務員”現象發人深思。與同齡人相比,這種死板的“穩定”也刺激著很多人“不平等”的心,有很多公務員在入職幾年後都產生了一種迷茫,“我們明明之前都是好友圈裡面最優秀的一批人,從小就品學兼優不為過,但是現在卻混的不如很多人”。短短一句話,說出了很多“體制內”人的心聲。固定的工資,還算清閒體面的工作,風吹不著雨淋不到,這種當初千萬人夢想的工作卻最終敗給了現實中的香車寶馬,物質生活的差異讓“優越感”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被落後的焦慮。是繼續忍受還是跳出去開始自己新的人生,很多人都在這條路上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但畢竟都不再是十幾歲時敢想敢做,站在操場上和小夥伴們指點江山的年紀,更多的人在左右為難的猶豫裡煎熬著。“不思進取、渾噩度日”是現在很多人形容“體制內”的一句話,但也太過絕對,一竿子打死了很多人。

在崗公務員心聲:你所謂體制內的“虛度光陰”,卻是我的生活所迫


你無法否認這些誘惑的存在,也無法否認有更多的一批人,他們就是抱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從政想法,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期待有朝一日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朋友圈曾經有這樣一段話流傳很廣,那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一個國家的所有的人都想著去考公務員,那麼,這個國家的未來就完了”,其實仔細想想也不盡其然。很多人在評論裡贊同的說,如果美國也像中國這樣,千軍萬馬去靠公務員,那麼,美國就不會有比爾蓋茨,就不會有巴菲特、就不會有喬布斯,大家批判著考公成風,說著“體制內”的虛度光陰、不思進取。但卻沒有考慮到,當一個國家裡沒有人想要考公務員時,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悲哀,每個時代都應該有人甘願站出來,雖然他們可能一輩子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但他們依然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基層,服務在一線。他們是公務員中的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平淡無奇“的工作著,你可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更不會知道他是誰,但燈紅酒綠的浮華世界,正是這部分人耐住了寂寞。一方桌案,一個窗口,喧囂間幾載沉浮,世人都在追逐六便士,而他們抬頭看得到月光。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更是懷疑的時期,對於很多公務員來說,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但世事無法言說,選擇更沒有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種活法,但只有你親身體會了,才能感知裡面的酸甜苦辣。畢竟“大抵謂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