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文化」老棗莊的捕魚文化以及魚類資源

棗莊市不僅有湖泊,且河流、水庫遍佈。水資源豐富,捕魚歷史悠久。從北辛遺址出土的陶墜網說明,7300多年前北辛先民就有較高的捕魚技術和漁網工具。

「運河文化」老棗莊的捕魚文化以及魚類資源

撒網

捕撈

棗莊運河和沿湖一帶的人民群眾,自湖泊、運河形成以來,就從事捕魚生產,有不少戶為純漁業戶。而內地河流較多,廣大農村在農閒季節,也去撈魚摸蝦。

「運河文化」老棗莊的捕魚文化以及魚類資源

運河船隊

臺兒莊的漁民主要在運河撈捕,滕州的漁民多以獨山湖、昭陽湖為漁場,20世紀60年代後,山區修建了許多水庫,進行養殖捕撈。

「運河文化」老棗莊的捕魚文化以及魚類資源

昭陽湖荷花

民間捕魚主要是撒網、掩網,俗稱“施網”。漁具材料過去一直是麻、蠶絲。20世紀60年代用膠絲線,現在大多改為化纖材料。

「運河文化」老棗莊的捕魚文化以及魚類資源

湖內漁民撒網作業

新中國成立後,漁業生產發達,湖內捕撈大型定製漁具有竹葦箔、網箔、圈子網、刺掛網、粘網;坑塘有拉網,河流多的用掩網。其他漁具還有凌網、潑網、叉網、拉綆、獨籠、魚罩、魚叉等數十種。捕蝦多用獨籠、推網,現多用紗窗箔,輔以誘餌。捕鱉用鉤鉤和罱兩種方式。(罱:lǎn 捕魚或撈水草、河泥的工具,在兩根平行的短竹竿上張一個網,再裝兩根交叉的長竹柄做成,兩手握住竹柄使網開合。)

「運河文化」老棗莊的捕魚文化以及魚類資源

魚類資源

魚類資源

棗莊運河西接微山湖,境內大小河流密佈,魚類主要有鯉魚(紅魚)、鯽魚(漕魚)、烏魚(黑魚)、鰱魚(大頭魚)、鯿魚、鱒魚(馬狼魚)、鱔魚(又分黃鱔和血鱔)、黃桑魚(葛魚)、鯰魚(黏魚)、鰍魚(泥鰍和刀戦)、鱖魚(季花魚)、甲魚(團魚)、鱅魚(胖頭魚)等;河魚有白條魚(鯵子)、麥橞魚(狸姑魚)、棒花魚(沙魚趴)、馬口(叉口魚)等。

「運河文化」老棗莊的捕魚文化以及魚類資源

黃桑魚

除此之外,還有馬蝦、小蝦、螃蟹、河蚌、湖螺、蝸牛等。引進的魚類有羅非魚。

「運河文化」老棗莊的捕魚文化以及魚類資源

鯰魚

沿湖沿運還有采菱蓮、挖藕、割湖葦、割湖草和捕獵水禽等生產。

「運河文化」老棗莊的捕魚文化以及魚類資源

挖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