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爺什麼的不算什麼,太宗吞蝗才真勁爆!

歷史VCR

貞觀二年春,長安城外的直道上幾匹快馬絕塵而去,捲起了陣陣黃土。因為去年冬天下雪太少,開春後的雪水極少,整個長安城外的土地一眼望去皆是一片乾涸。偶爾有一兩個老農揚起鋤頭翻了兩下土,俯身撿起一塊土塊,仔細端詳了一番,又捏了一小塊黃土放進嘴裡,細細嚼了一下,一陣搖頭,又繼續向前尋找著什麼。

貝爺什麼的不算什麼,太宗吞蝗才真勁爆!

唐太宗

老農有著老農的煩惱,身居宮城之中的李世民也正焦頭爛耳。剛剛接過整個帝國,可是國庫卻因去年的渭水之盟搬空了一大半,今年開春之後又遇到大旱,今日又有飛馬來報,各地蝗災漸有苗頭。太宗皇帝舉頭望著天空,陷入了沉思:這可怎麼辦啊?老百姓經歷了隋末的動亂,如今天下剛剛安定不久,卻又天災連連,這可要怎麼治理啊?難道這是上天要懲罰我弒兄殺弟的行為麼?罷了罷了,上天要懲罰也只需懲罰我一人即可,這與朕的子民無關啊!我明天就登臺祭天,祈求上天的原諒!

貝爺什麼的不算什麼,太宗吞蝗才真勁爆!

蝗蟲

第二天一早,太宗皇帝舉行了隆重的祭天儀式,太子李承乾也被叫來跟隨學習,文武百官緊隨其後。只見太宗皇帝在禮官的喊聲之中完成了一項項動作後,走到自己之前和皇后親自種下的小麥,本該青翠的葉子有些泛黃,上面一個個的小孔如同自己的心上被紮了一個個的洞。看著眼前跳得十分歡快的罪魁禍首,太宗皇帝眼角青筋暴起,大手一抄,仰天咒罵:"老百姓賴以生存的糧食,你們卻要來吃掉,就是要加害朕的百姓啊!老百姓就算有過錯,那也是我這個皇帝的錯,你們要是心有靈智的話,就應該來啃食我的這顆心,不要加害我的百姓!"太宗皇帝捶著自己的胸口,看著手中的那幾只蝗蟲,大嚎一聲,準備生吃了它們。

貝爺什麼的不算什麼,太宗吞蝗才真勁爆!

生吞

一看大事不妙的群臣百官趕緊上前進諫,"陛下萬萬使不得啊,會吃壞龍體的!"太宗皇帝目光堅毅無比,握著手中的蝗蟲,對著群臣百官,也教育太子道,"我就是希望災害全部移到我的身上來,還怕什麼生病不生病的!"說完,馬上把手中的幾隻蟲子丟進了嘴裡,生生嚼了幾番,只見綠色的汁液從太宗皇帝的嘴角滲出,他面不改色地仰頭一吞,全部進到了肚子裡。

史實簡介

吳兢的《貞觀政要》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duō)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復成災。

名詞釋義

1. 李世民:唐太宗,大唐王朝第二位皇帝,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得太子之位,開啟"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從公元626至649年在位,執政二十三年,52歲時病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2. 渭水之盟:突厥的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趁著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大唐帝國權力變更,帶著二十萬雄兵飲馬黃河,兵臨長安,最後在李世民的疑兵之計之下,雙方在渭水便橋斬白馬為盟,互不侵犯。

3. 蝗災:大面積的蝗蟲災害。蝗蟲主要有飛蝗和土蝗,俗稱蚱蜢、螞蚱。其食物範圍很廣,包括各種小麥、水稻、玉米、果樹等植物的嫩葉和嫩果,對農業危害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