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 預算績效管理頂層文件出爐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 高暢)財政的錢如何花的更加高效,這一備受各界關注的問題有了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9月2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公佈。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圍繞“全面”和“績效”兩個關鍵點,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作出部署。總體思路是:創新預算管理方式,更加註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三維度推動績效管理全面實施

如何體現全面實施?《意見》提出,將從預算績效管理格局、預算績效管理鏈條和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三個維度推動全面實施。

一是構建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格局。要實施政府預算、部門和單位預算、政策和項目預算績效管理。將各級政府收支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推動提高收入質量和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將部門和單位預算收支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增強其預算統籌能力,推動提高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水平。將政策和項目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實行全週期跟蹤問效,建立動態評價調整機制,推動提高政策和項目實施效果。

二是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構建事前、事中、事後績效管理閉環系統,包括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做好績效運行監控、開展績效評價和加強結果應用等內容。

三是完善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各級政府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部納入績效管理。積極開展涉及財政資金的政府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採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項目績效管理。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研究員王澤彩表示,《意見》構成了一個全方位的預算績效管理格局,不僅注重財政支出績效,而且也注重財政收入績效、財政政策績效。《意見》首次提出預算績效管理要覆蓋“四本預算”,完善了預算績效管理的覆蓋面,較過去有了重大突破。

明確措施 硬化預算績效管理約束

為使績效真正具有約束力,《意見》明確提出硬化預算績效管理約束,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明確績效管理責任約束,項目責任人對項目預算績效負責,對重大項目的責任人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二是強化績效管理激勵約束。按照權責對等原則,在明確績效管理責任的同時,賦予部門和資金使用單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權,調動其履職盡責和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同時,《意見》要求各級財政部門抓緊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機制,將本級部門整體績效與部門預算安排掛鉤,將下級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與轉移支付分配掛鉤。對績效好的政策和項目原則上優先保障,對績效一般的政策和項目要督促改進,對交叉重複和碎片化的政策和項目予以調整,對低效無效資金一律削減或取消,對長期沉澱資金一律收回並按照有關規定統籌用於亟需支持的領域。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要充分激發預算主體的內生動力,促進預算部門從“要我有績效”向“我要有績效”轉變。

他認為,要以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的框架建設為抓手,構建預算績效管理的決策、執行、監督體制機制,避免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兩張皮,防止“錢”和“事”兩層皮的現象,作為下一步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舉措。

加強人大審查監督和審計監督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為保障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能夠順利推進,《意見》明確要加強績效管理監督問責。審計機關要依法對預算績效管理情況開展審計監督,財政、審計等部門發現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應當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各級財政部門要推進績效信息公開,重要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要與預決算草案同步報送同級人大、同步向社會主動公開。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預算績效管理為政府及部門提供現代預算管理的理念、方法、機制和手段,更多強調內部管理,而人大和審計重點是實施外部監督。預算績效管理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特別是強調事前績效管理,從源頭上提高財政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審計監督側重於事後檢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能夠充分反映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利於促進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實施效果拓展。

加強人大監督和審計監督,反過來也能夠增強預算績效管理約束力,促進績效管理質量提升。

劉尚希表示,《意見》出臺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在組織協調、制度建設、技術支撐等方面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