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范」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今天是魯迅先生誕辰137週年。

你可能知道,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教師……其實,在人生最後7年裡,他還有一個重要角色——父親。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1929年9月27日,魯迅與許廣平的兒子周海嬰出生。當時魯迅48歲,中年得子的他是個身體力行的超級奶爸,自己給海嬰洗澡,不讓護士代勞。這對新手父母來說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差事,兩人手忙腳亂,把孩子洗感冒了,魯迅才同意讓護士洗。

如果民國時有微信朋友圈,魯迅估計會成為“曬娃狂魔”。有客人時,即使海嬰在睡覺,他也要把孩子抱出來炫耀一番。

海嬰出生20天就有照片,在同時代其他孩子中當屬罕見。魯迅每年都會帶妻兒拍全家福,並在照片上認真地標註,更新兒子一點一滴的成長:海嬰出生後20日、100日、6個月……

習慣於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甚至作了一首詩回應朋友對他溺愛孩子的嘲笑。這首名叫《答客誚》的詩寫道:“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周海嬰在回憶父親時曾介紹說,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比如,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就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


魯迅與周海嬰一起生活了七年,魯迅稱其為“小紅象”,因為在信中魯迅稱許廣平為“小白象”,周海嬰剛生下來時皮膚紅紅的,所以叫“小紅象”。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去世。第二天,天津《大公報》發表了他的遺囑,其中對周海嬰的囑咐是“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後來,周海嬰遵從了父親的遺囑,選擇喜歡的無線電專業,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成為無線電專家和攝影家,“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人們常驚歎於民國時期的思想璀璨,大師雲集,才子佳人,風流倜儻。其實,那時候的很多大師也有著不凡的家庭教育思想。


錢基博

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錢基博是一代國學大師,也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錢鍾書出生後出嗣給伯父錢基成,伯父上午帶他上茶館、聽說書,四處閒走,下午才授課,鍾書玩得開心。1920年,伯父去世後,由錢基博直接進行教育,錢鍾書慢慢開始潛心讀書。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曾被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捱了打。此後,他才真正奮發讀書,為日後治學打下了“童子功”。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梁啟超

求學問不是求文憑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都成為各自所在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教育不僅在求學,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胡適

平時不親熱 ,只知責怪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時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杜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於公務,無暇顧及。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群、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愛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鍊他過獨立、合群、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麼?在一班要趕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才是有志氣的孩子。”這時,胡祖望十歲,離開父母,獨自在外上學。次年,胡適接到學校發來的“成績欠佳”的報告單,怒道:“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

晚年,在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點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

豐子愷

反對培養“小大人”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他專門創作了一幅諷刺漫畫《小大人》,緣起他的所見:男孩被父母穿上小長袍馬褂,戴上小銅盆帽,教他學父親走路;女孩被父母帶到理髮店裡去燙頭髮,在臉上塗脂抹粉,教她學母親一樣。在豐子愷眼中,這樣的“小大人”簡直是“畸形發育的怪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豐家“老六”,著名畫家、翻譯家豐一吟說:“爸爸特別反對家長按照成人的觀念去幹預孩子,他從不要求孩子們做什麼,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任由我們根據興趣發展。”豐一吟讀完初一,“不想讀了”,豐子愷送她去學美術,但豐一吟沒有什麼興趣,在學校,別人學繪畫,她逃課去學唱京劇,“父親沒有怪我,還去看過我的京劇表演”。

魯迅是怎麼做爸爸的?來看那些大師的“爸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