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做動漫的大公司?它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MAN高蒼健


中國目前的動畫製作行業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

缺乏代表性的行業標杆,極度缺乏人才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只可惜這個曾經的動漫行業巨頭,享譽整個亞洲的超級工廠已經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有一堆商業性質的動畫公司。

如果非要矮子裡拔大個,我們可以沿著近幾年比較優秀的國漫來追根溯源,比如說製作《秦時明月》系列和《武庚紀》的玄機科技(杭州玄機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自05年成立以來玄機科技的定位就非常明確:製作高質量的3D動漫,雖然是老牌的動漫製作公司,但玄機科技那麼多年來並沒有走流水線的路子,而是穩紮穩打,積累技術和人才,那麼多年就熬出了《秦時明月》《武庚紀》《快樂星貓》《英雄馮子材》,最近上映的小說改IP《斗羅大陸》,以及其他面向低齡兒童的3D動漫。質量到底怎麼樣,相信不用我多說,3D畫質流暢的一批,甚至比3D日漫都要高出一截。



再比如說上海繪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說那麼正式可能大家不熟悉,那大家不會不知道《一人之下》《狐衣小紅娘》《中國驚奇先生》吧,沒錯都是這家公司製作的。



為了好記一點我們叫它“繪夢動畫”,繪夢曾經一度堅持“不原創”,也就是在動畫化之前把原畫,企劃都外包給日本,結果“中日合作”的作品質量極度不穩定,被日方狠狠坑了一把,繪夢因此逐漸開始拿回主導權。質量也在穩步上升,除了上邊我提到的那幾部外,還有《王牌御史》《我叫白小飛》《妖怪名單》《雛蜂》《端腦》《靈域》《從前有座靈劍山》等等。繪夢是這幾年正在崛起的動漫巨頭。

除了玄機,繪夢之外,還有視美,十月等等。

要提的一點是,投資是動漫製作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甚至可以說是關鍵,現在大多數國內的動漫公司要麼被大企業收購了,要麼拉了很多股。

比如說互聯網巨頭騰訊,在其他幾個視頻巨頭和互聯網獨角獸的競爭下,騰訊這幾年也在佈局文娛大盤,動漫和影視是很重要的一個板塊。下邊這張圖是騰訊從17到18年投資的動漫工作室或者公司,圖片來源於三文娛。



可以看到騰訊的投資力度不小,在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二次元板塊的崛起。

另一個核心問題就是題主所提到的人才問題了,國內目前非常缺動漫人才,從動畫模型製作到二維三維空間構建,原畫師,字幕組,聲優,平面設計,產品衍生設計等等不一而足,沒有一塊是不缺人的。


所以說題主如果真有興趣且現在正在學習這個專業的話,最好有針對性的目標。

我身邊本碩都是動畫專業的朋友,有很多畢業後都從事了不對口的專業。有的去考了公務員,有的轉了專業繼續上學,還有的做了老師,銷售員。所以說這條路並不好走,雖然目前缺人才,但大家也都是抱著寧缺毋濫的想法,沒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哪都不要你。

而從事動畫行業,不管是原畫還是設計都是非常吃底子的,也就是要具備相當的專業能力和業務能力,比如說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能夠熟練使用一些二維和三維的模型製作軟件或繪圖軟件,各種剪輯以及處理後期音頻的軟件也是必備的。

有一些非學院派的大神能夠自己獨立製作一些小短片,微電影都離不開紮實的基礎和軟件操作能力。

動漫業是新興產業,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正在各種資本運作下轉動起來,但也正因為它充滿活力,所以也存在著很大的不穩定性和挑戰性。

如何取捨,如何抓住機遇,這始終是本質問題。


二次元異聞錄


動畫及漫畫公司動畫,我能想到的就是繪夢、視美、玄機一類的動畫製作公司,以及有動漫堂、鮮漫一類的漫畫為主的公司了,除此之外,快看、嗶哩嗶哩等平臺類的公司也是國內非常知名的動漫公相關司,他們需要的人才真的是很多很多了。

不過要說這些公司都會招聘的話,感覺可能更多的是諸如人事啊行政啊運營媒介啊這些大眾的職位,具體到每個公司動畫,可能漫畫公司更多的是需要主筆漫畫家一類,動畫公司會更多的是需要動畫師原畫師啥的,各個公司還是不太一樣的,這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泡麵菌


chef,負責人員飲食。

diver,接送服務。

PA,工作區域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