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融科技服務供應鏈,開鑫金服爲小微企業「雪中送炭」

大型企業被各類金融機構簇擁,即使不缺錢也一再“錦上添花”;小微企業又遭絕大部分金融機構避之不及,再小額的借款需求往往也沒人“雪中送炭”。

為了給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江蘇華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華宏集團”)引入開鑫金服金融科技服務,設計了供應鏈解決方案。

華宏集團始創於1989年,下轄12個子公司,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60多家,是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500強、中國民營500強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華宏集團現已形成機械、化纖、銅製品、人造革、醫藥等多個產業並進的產業集團。

子公司華宏科技於2011年底在深交所上市,據2018年半年報,上市公司營業收入8.8億元,同比增加50.5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41.2萬元,同比增加103.36%。

這樣一家實體企業巨擘,不僅有大量的金融機構爭相向其貸款,也有許多小微企業在其上下游互惠共贏。可以說不僅是華宏集團,每一家大型集團企業與上下游企業都是互利共生的關係。

但問題的關鍵是,上下游的小微企業在融資授信方面並不是那麼便利。

華宏集團總經理胡品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在收到上游供應商的貨物後,到結算貨款,一般會有三四個月的賬期。在這個過程中,上游供應商經常會有資金缺口,同時融資渠道較少,成本也不低。所以盤活這部分應收賬款,對我們和上游供應商來說,都非常有價值,資金的使用效率、生產效率都提高了。”

比如,增塑劑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在塑料加工中添加這種物質,可以使其柔韌性增強,容易加工,可合法用於工業用途。大到醫療器械、電纜等機械設備,小到塑料袋、保鮮膜等日常用品,甚至連不少兒童玩具,都離不開增塑劑的使用。增塑劑也是華宏集團橡塑產業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但對華宏集團來說,生產廠家很多,沒有時間和精力一家家去採購和交易;對於小企業來講,自己也沒有跟大公司議價的空間和能力。於是,專門收集原材料再轉銷給大企業的貿易公司便應運而生。江陰市久昌貿易有限公司便是華宏集團的原材料供應商,主要為其供應增塑劑等產品。

“賣貨的回款一般都是幾個月才結一次,之前規模不大的時候,我還有能力墊付一陣子,但現在規模越來越大,幾百萬的貨款墊上幾個月,我的壓力也很大。”久昌貿易創始人曹李洪表示。華宏集團的財務人員建議,集團正在和開鑫金服旗下開金中心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以華宏的信用做擔保,利率很低。久昌貿易通過這條路,順利地獲得了200萬元的貸款額度,解決了燃眉之急。現在已經成為華宏集團旗下子公司華宏橡塑最大的供貨商之一。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介紹,隨著供應鏈系統正式投產上線,從融資申請、抵質押物確權,再到簽約、放款等環節,都可以在線運行,不必依靠線下繁瑣的紙質文檔,融資體驗將更好,服務流程更快。除了像久昌貿易這樣的本地企業,供應鏈金融還有一些外地供應商,每家企業的融資額度也不大,一般是幾十萬到一兩百萬元。如果還是依靠以前人工現場走訪盡調的風控方式,可能一筆業務的收入還抵不上業務經理的差旅費。

據瞭解,該系統可以直連核心企業的ERP系統,進行高效、準確的數據交換,讀取上下游企業與核心企業真實貿易往來,判斷應收賬款的真實性並進行凍結,為借款人按期到時還款提供更多保障。

周治翰表示,數據的積累可以實現良性循環。服務的供應鏈企業越多,積累的數據也就越全面,基於數據做的客戶評估、風控建模等就更精準。有了這樣的大數據基礎,就能為更多的供應鏈企業服務,形成自身的金融科技優勢。

據瞭解,華宏集團有上游幾百家供應商,一部分是典型的小微企業,他們在生產經營中存在諸多難題。譬如,購買原料需要大額資金,需要用錢時,往往回款還沒到,客觀上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因為從未跟金融機構打過交道,這些小微企業甚至達不到銀行貸款的准入門檻,走銀行貸款這條路也行不通,而向小貸公司貸款,利率超過15%,對於薄利多銷的小微企業來說,又是一筆沉重的支出。

華宏集團通過引入供應鏈金融服務,,成功幫助供應商實現了精準融資,不僅成功降低小微企業的年化融資成本,更縮短回款週期,有效解決企業資金墊付壓力。“以前墊錢好幾個月,現在回款特別快。一拿到錢,就可以馬上再用起來,週轉效率比以前高多了。”一位上游供應商表示。

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31日,開鑫金服旗下平臺開金中心已經將供應鏈上小微企業的平均年化融資成本降至約8.01%,為實體經濟、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服務的核心企業包括三房巷、華西集團、陽光集團、法爾勝、長久物流等,覆蓋物流、紡織化纖、家電製造、環保、商業、建築等實體經濟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