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系軍閥大起底,除了閻錫山,他們也是山西軍閥中的實力派

一九三零年的閻錫山聯合馮玉祥反蔣戰爭失敗之後,閻錫山率領國民黨擴大會議的部分成員退歸太原,隨後其各路晉綏部隊也紛紛撤往山西境內。閻錫山見前景不妙,決定下野。此時的山西軍閥內部由於戰爭失勢,內部已經明顯分化,閻錫山見山西呆不下去了,遂帶著部分親信遠離山西,出山海關,遠到奉天省的大連避難。閻錫山在大連期間,晉軍內部出現了分化,之前閻錫山手下的實力派將領紛紛挑起自家大旗,大有“四足”鼎立之勢。

晉系軍閥大起底,除了閻錫山,他們也是山西軍閥中的實力派

之所以說是“四足”鼎立,是因為當時的晉系軍閥,大致分成了四個派別。

第一:商震部分

商震自從與陸建章散夥,率領部隊投奔閻錫山以來,在晉系軍閥中給老閻立了不少戰功,也得到了不少獎賞提拔。

當時中原大戰閻錫山失敗之後,他時任山西省主席,而商震原先的舊部李培基,也在綏遠擔任綏遠省主席。表面看起來閻錫山將晉綏地面的地方大權都下放給了二人,可實際卻並非如此。

一九二八年商震曾在河北省任主席,當時閻錫山便暗中派人在河北各重要的廳局中安插自己的人馬,而且故意和商震作對,商震對此十分不滿。

晉系軍閥大起底,除了閻錫山,他們也是山西軍閥中的實力派

商震

後來商震要成立自己的部隊,便向張學良請求撥一批槍械武裝部隊,槍支在半路被傅作義的部隊扣留。這件事情後來傳到了閻錫山的耳朵裡,閻錫山對商震更加懷疑了。

後來蔣介石北上,對閻錫山部駐平津的諸位將領,各獎勵了十萬大洋,別的將領得到獎賞,紛紛向閻錫山彙報,將大洋如數上交,就唯獨商震沒有上報,至此閻錫山對商震更為不滿,隨即將商震調任山西省主席的位置,而此時的山西省和綏遠兩省的省政府秘書長都是閻錫山的人,兩省政令也均由秘書長代勞,商震和李培基二人雖任省主席,卻毫無實權。

閻錫山下野後,也難更換二人,只得把山西省的善後大權交給商震。

第二:徐永昌部分

徐永昌曾是國民軍第三軍孫嶽的下屬,在一九二六年國民軍敗退之時,率部歸順了閻錫山。由於他本人也是山西子弟,又得閻錫山拉攏,在晉軍內部頗為順利。徐永昌為人很低調,不像商震一樣為人鋒芒畢露,所以閻錫山對他的戒心比商震稍遜。徐永昌在商震調任山西省主席後接替商出任河北省主席。閻馮中原大戰失敗後,徐卸任河北省主席,退回山西省。

晉系軍閥大起底,除了閻錫山,他們也是山西軍閥中的實力派

徐永昌

第三:傅作義部分

傅作義的名氣比上面兩位大些,北平的和平解放也有傅的功勞。傅作義早年間在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就回了山西,一步步熬成了軍長。由於這層底子,這一路走來受到閻錫山不少栽培。但是他是山西南部的人,不能和閻錫山手下五臺一帶的同鄉相提並論。傅作義在保定被張學良軟禁時,結交了不少奉系將領,老蔣也有意拉攏他。中原大戰失敗後,張學良接管華北,傅作義部被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第7軍,31年底任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部司令。

晉系軍閥大起底,除了閻錫山,他們也是山西軍閥中的實力派

傅作義

第四:閻錫山的親信

閻錫山是山西五臺縣人,對同鄉軍官頗為器重。當時山西流傳一句話:“會說五臺話,就有洋刀跨。”說的就是閻錫山在軍隊中以五臺一帶人為骨幹。這一派的軍官以中原大戰前的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楊愛源為首。

晉系軍閥大起底,除了閻錫山,他們也是山西軍閥中的實力派

楊愛源

中原大戰之後楊愛源隨閻錫山一路退回山西。這一派將領還有孫楚,趙承綬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