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概況

雲南保山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68公里,國土面積1.96萬平方公里,轄隆陽區、施甸縣、騰衝市、龍陵縣、昌寧縣3縣1區1市,總人口262萬人,有少數民族36個 29萬人,其中世居少數民族12個。有華僑、歸僑、僑眷50餘萬人,分佈在32個國家和地區,是全國重點僑鄉。

保山歷史悠久,是歷史上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古代為哀牢國首邑,西漢置不韋縣,東漢設永昌郡,為當時全國第二大郡,歷經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國,保山都是滇西邊境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保山區位獨特,被譽為滇西咽喉,自古就是“南方絲綢古道”的重要驛站,是中國陸路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門戶,經騰衝至緬甸密支那到印度雷多全程不到600公里,是我國通往南亞東南亞距離最近、最便捷的陸路通道。滇緬公路、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和中緬油氣管道穿境而過。

保山文化厚重,被譽為“滇西文獻名邦”。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區位,孕育了保山以漢文化為主的多元文化,是中原文化與邊地文化、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儒家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農耕文化與休閒文化、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的融合。保山地靈人傑,孕育了蜀漢時期雲南郡太守呂凱,清代人稱“永半朝”的三部尚書王宏祚,清末回民起義領袖杜文秀,辛亥革命元老、北洋政府代總理李根源,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愛國僑領梁金山,抗日縣長張問德和新時期領導幹部學習楷模楊善洲等傑出人物。

保山資源富集,轄區內發現礦產資源56種,探明儲量44種。硅、鐵礦、火山石、石灰石、硅藻土等儲量大、品位高;南紅瑪瑙品質優良,名冠瑪瑙之首。龍陵黃龍玉被列入《國家珠寶玉石名錄》,成為玉中新寵。騰衝市被譽為“中國翡翠第一城”“琥珀之都”。全市水能蘊藏量1024萬千瓦,可開發利用822萬千瓦。有地熱泉田240多處,熱能儲量250萬千瓦,為全國第二大熱氣田。保山被譽為“滇西糧倉”,是國家和雲南省重要的蔗糖、菸草、畜牧、林果、咖啡、茶葉生產基地,擁有全國最大的晾曬菸基地,香料煙產量居世界第三位,核桃、小粒咖啡、小綠豆、紅花油茶頗富盛名。

保山宜居宜遊。保山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16℃左右,森林覆蓋率達65%,素有“春城中的春城”和“天然氧吧”之稱,是最適宜人居的地方之一。保山自然景觀神奇秀美,天然自湧溫泉遍佈全市,被譽為“世界溫泉博物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世界動植物南北交匯走廊”“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的美譽名揚世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目前,保山正在推進高黎貢山“東方黃石公園” 規劃、建設,著力構建“一圈一環一線”旅遊大發展格局。

2017年,保山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實現生產總值678.9億元,增11%;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81.8億元,增32.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3億元、支出238億元,分別增8.4%、1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4.9億元,增12.4%;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0164元、10321元,增8.5%和9.5%;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111.6億元、691.1億元,增12.7%和15.4%;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除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項指標外,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保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主要矛盾變化,深入落實雲南省委省政府對保山的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工業聚集化、農業規模化、城市生態化、旅遊品牌化成規模,帶動實體經濟、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改革開放、民生保障上水平,建設實力保山,幸福保山,開放保山,創新保山,法治保山,美麗保山,奮力開創新時代保山跨越發展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