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离去后,我晚上回家再也没有馄饨吃了”

昨晚小南约朋友吃饭,她发给我这段话:


“妈妈离去后,我晚上回家再也没有馄饨吃了”


其实,我们经常有这种“饥渴”:

肠胃像是被勾住了,明知道不能实现,但却特想吃亲人做的某顿饭。

这饭往往不是什么高级的饮食,可它的难得在于,它有自己的归属地的,离开那里,只会变味。

人对食物的记忆就是如此绵长,小时候亲人培养出的饮食习惯,一旦形成,无论你走到哪,都没法忘记那里的味道。

一回到亲人的饭桌上,年龄再大的人,也能做个小孩。

01

“小时候每天早晨妈妈给我打豆浆、下面条,

现在再也没人特意为我做早饭”

@小树林君


高中时,妈妈每天早上 5 点起床,给我打豆浆,下面条,每次摆好放在桌上。

习惯晚起的我,都没有时间去吃,永远都是背着书包直接出门。

现在大一了,依旧没有吃早饭的习惯。虽然课业自由了,时间充裕了,但再也没有人为你特意起床做早饭了。

高中三年,我辜负了每一顿的爱。

02

“想起 14 年前冬夜里,

锅里冒的蒸气,现在还觉得温暖”

@IN砰砰砰


印象里,父亲总是外出打工,过年才有机会回家。

寒冷的冬夜,三间瓦房中昏黄的灯光下,是煤球炉上铝锅冒起的袅袅蒸汽。我们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白菜炖粉条熬菜。7 、8 岁的我,可以吃一个大馒头。

虽说,在我 21 岁时,父亲突然出车祸去世,家里渐渐衰败了下来。

这些年来能让我感觉到温暖的,依旧是那么多冬夜里的灯光、火苗与蒸汽。

03

“妈妈坐在校园里的台阶上,

看我喝完了一整杯红糖姜茶”

@小四


我高中的时候就读的是寄宿学校,第一次离开家。

因为我有来大姨妈就肚子疼的毛病,以前在家的时候妈妈都会泡

艺福江南红糖姜茶给我。这次离家匆忙,姜茶也落在了家中。


“妈妈离去后,我晚上回家再也没有馄饨吃了”



刚去的那个月,大姨妈准时来了,没先到妈妈坐了五小时车来了学校,带着姜茶。那会是夏天,学校种了大片紫藤萝,香味甜腻,还哪哪都是。我们就坐在那片紫藤萝下,妈妈看着我喝完了一整杯红糖姜茶。

这个画面是我青春回忆里,至今挥之不去的画面之一。


04

“妈妈去世后,

我晚上回家再也没有馄饨吃了”

@六耳猕猴


放学后,我经常在学校和朋友玩,妈妈短信催问一遍又一遍,我却总只回复:放学晚了,等不到车,不用等我吃饭。

有一晚,我玩得忘了时间,不知道下了很大雪。等我到家都快凌晨了。

我又冷又饿的,一进家门,就看着妈妈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上了桌。瞬间,香油和胡椒的香气在鼻腔里乱窜。

来不及管什么紫菜和香菜,三下五除二就吞了一海碗,直到肚子也变得圆鼓鼓、热乎乎的。太好吃了!

其实一到冬天,我家冰箱就会常备着馄饨,不管我多晚回家,都要吃一碗。可从2013年冬天开始,妈妈生病,去世,直到现在。

冰箱里就再也没这种馄饨了。

无论多大,无论走多远,就算是后来我们头生白发,一旦和家人吃那顿熟悉的饭,我们就会在心底,一下子回到从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