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靖江:靖江有座羅家橋,你走過嗎?

微靖江:靖江有座羅家橋,你走過嗎?

靖江東面有條港叫羅家橋港,港上有座橋叫羅家橋。這座橋小有名氣,因其歷史悠久,又是交通要道。

羅家橋北接柏木橋,原柏木鄉鄉政府所在地,南連木金寺,原越江鄉鄉政府所在地,東至長江,西靠井興村。

橋東一條通衢大道直通長江堤岸,橋西沿著港堤是條南北向的砂石路,兩條路成“丁”字型,而羅家橋恰好在交匯點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羅家橋成了遠近幾個村的集散中心,橋兩邊店鋪林立,很是熱鬧。橋東橋西各有一家頗具規模的供銷社,與村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天到晚總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以羅家橋命名的小學和初中,就分別設在橋東和橋西,每天清晨老遠就聽到學子們朗朗的書聲和喧鬧聲。橋西便是菜市場,村民們在此出售自產的農副產品,再去供銷社購回必需的日用品,或去肉攤上買點肉回去改善生活。村民們有早起趕集的習慣,常常是不到上午九點,集市就散了。走在路上,聽到最多的話便是“上哪去啊?”“上羅家橋。”橋兩邊還各有一家診所,村民們偶有小恙,便在此就診,很是方便。

羅家橋港既寬又深,成了一條水上交通要道,每天南來北往的船隻絡繹不絕,常常惹得放學後的孩子們,沿著堤岸與船賽跑,嬉鬧聲飄蕩在廣闊的天空。夏天,這水清清的羅家橋港成了孩子們的水上樂園,江邊的孩子從小便個個會水,潛泳,仰泳,摸魚摸蝦摸螺螄,膽大的甚至還去攀爬正在行駛的機帆船,大人知道後免不了一頓訓斥。

改革開放後,兩家供銷社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幾家大型超市,和數十家小店。每天清晨,年輕人忙著去上班,老年人慢悠悠去羅家橋逛逛,小吃店裡來碗豆腐花,加根油條,老哥哥老姐妹一聊起來就剎不住車,半天時光就過去了。

據上輩人講,舊社會橋東有戶地主,姓羅,有座很大的莊園,四面環水,氣勢恢宏。這莊園現在還在,解放後改造成了一所小學,即羅家橋小學。港上原先沒橋,人們出行要麼繞道,要麼擺渡,很是不便,這羅姓地主便出資修了一座木橋。村民們為了感謝這位關心民眾疾苦的地主,就給橋起名“羅家橋”。這條港也因其得名,包括村子亦名羅家村,橋西的初中名叫“羅家橋初級中學”。木橋一直沿用至新中國成立,後來因為年久失修,坍塌了,政府就建了一座水泥橋。這麼些年,已幾次重建,愈發堅固氣派,但橋址一直沒變。

而今,羅家橋已沒有了往日的熱鬧,橋東絕大部分居民已拆遷,兩所學校也早已撤併至鎮上。

不久的將來,橋東所有居民將全部搬至整齊劃一寬敞明亮的安置區,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將建起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園,古老的羅家橋必將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生活在靖江 愛上微靖江 歡迎下載微靖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