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样放纵人口发展,为何带来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一场大灾难?

众所周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人口多可以促进经济,少则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例如,日本在1946-1949年,出生率高达33‰-34.3‰,出生人数在268~270万人之间;1950-1955年,出生率降低到30‰以下,人口增长率在11.1‰-17.5‰之间。这是日本战后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印度这样放纵人口发展,为何带来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一场大灾难?


随后日本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期。1956-1968年, GNP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0.1%。1969-1973 年,增长势头虽有所放慢,但仍高达 9.4%。1955-1973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9.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2倍。

1973年的资料表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78亿美元,相当于西德的11.7 倍(1955年仅为西德的56%)、美国的31%(1955年仅是美国的6%),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三位。

人口的增长对日本经济蓬勃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是现在日本人口增长缓慢,经济也近乎停滞。

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现象严峻,发布政策催生却收效甚微

到了现在,发达国家大都面临着生育率低下,人口负增长的问题,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开始持续下降,陷入一个超低生育率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德国:自从两德统一之后,其生育率就一直徘徊在1.4左右,最低的年份甚至只有1.25,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刺激,2016年才勉强回升到1.59;韩国:韩国统计局今年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国生育率已低于1.0,在全球垫底,可能成为第一个“零生育国家”;日本:2017年生育率为1.43,新生人口数不断创该国历史新低,现在日本已经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印度这样放纵人口发展,为何带来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一场大灾难?


为此,大多国家都开始鼓励生育,纵观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法定产假超过6个月,且带薪比例不低于原薪水的80%,一些国家还将育儿假的享受对象从妈妈扩展为父母,双方可以根据意愿自行分配休假时间。

给钱补贴也成为了最直接普遍的催生政策,以德国为例,每对新生儿父母享有的社会福利涵盖了孕期、产后,直至孩子成年;德国孩子还有自己的津贴“儿童金”,这笔补贴从出生一直发放到孩子18岁,此后如果继续上学深造,可以领到25岁。

据“德国之声”电台报道,在该国抚养一个孩子长到18岁,父母可以从政府获得总计近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的“儿童金”,具体数字依据每年的通货膨胀有所调整。

印度这样放纵人口发展,为何带来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一场大灾难?


虽然发达国家们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想尽办法,但催生政策收效甚微,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依然低迷。

相反在生育、人口这块,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人口对印度经济来说不是动力,而是阻力

印度现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红利也让印度经济持续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末,印度人口13.24亿,且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良性,呈现金字塔式的结构,劳动力人口充沛,年龄中位数仅为27岁,而2017年印度GDP总量为2.6万亿美元,超越了法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印度这样放纵人口发展,为何带来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一场大灾难?


但实际上印度人口的质量让人担忧。印度文盲众多,男性文盲率为25%,女性为42%(以最基本的仅能够写出自己姓名做统计),人口虽多,但是却大部分不堪重用。

另外,从全球范围来说,工业化阶段已结束,全球经济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对劳动力需求已经降至历史最低,大量机器人将会取代了制造业工人的岗位,印度想要和中国一样依靠劳动力从制造业发家,已经行不通了。

所以说,印度要是不加大力度整顿人口质量,限制人口增长,那么印度可能会成为被人口拖垮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