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鐵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規避,它只要時機成熟便死灰復燃

我國曆史上,有一條規律,就是皇權過渡主少國疑,就會發生外戚,宦官等獨攬大權,擾亂朝綱,而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局面,其原因有很多,這裡筆者談一下自己的見解,一般皇帝登基,都會物色起用一些合自己脾性的人,這些人呢如果爬的好位極人臣,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當然也不乏有手段有能力的人,另一點,皇權過渡,新皇帝根基不穩,皇太后出面,那麼我們說女人都是感性的歷史上有政治作為的女強人屈指可數,所以就會首先依靠自己孃家人,畢竟朝堂上這些年老固執的老傢伙都是外人,只有自己孃家人才是親人,綜上所述,這兩類人臣隨著一朝天子的去世就成了下一任皇帝要面臨的權利集團,也就出現了君弱臣強的局面,這裡只是簡單的說明一下,不是很全面,但是萬事不離其宗,理兒就是這麼個理兒。

歷史鐵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規避,它只要時機成熟便死灰復燃

當初王敦,王導代表琅琊王家想複製司馬家謀權篡位的案例,於是在他們的努力下琅琊王氏家族成為東晉一大權利集團,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但是後來的歷史證明,他們只是模仿到形而沒模仿到神,熟悉那段歷史的都知道,雖然說司馬家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但是人家為曹魏立下的汗馬功勞你不可否認吧,所以與其說司馬家謀權篡位,還不如說業務精湛,威望勝過老闆,類比到王敦,王導身上,就是,你們想拔起司馬家這棵大樹根,不能只想著靠比比手腕,玩玩政治呀,這樣的路線打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歷史鐵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規避,它只要時機成熟便死灰復燃

如果從一開始,王敦,王導就主導北伐,積極組織打到黃河去,然後運氣好點再解放全中國,這樣人民的威望也有了,群眾基礎也有了,再加上玩政治的擅長,司馬家的政權就只剩禪讓了,事實卻是,王敦起兵成功進入建康之後,一下懵逼了,不知所措,一不小心還把皇帝欺負死了,閒了沒事就和親信喝酒侃大山,最終酒後沒有提防,也將自己給送走了。而王敦的這一折騰,等到平息,中原大地上的”司,兗,豫, 徐“四州之地就落入了胡人之手,因此歷史再次證明,自己起內訌,得便宜的肯定是外人。

歷史鐵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規避,它只要時機成熟便死灰復燃

晉明帝,依靠自己在位三年的時間發光發熱,成功平叛前朝遺留下來的反亂,為兒子司馬衍掃清障礙,於是幼兒園中班的司馬衍登基,史稱晉成帝。這就到了歷史時刻,主少國疑,而這時的皇太后庾皇后就是一個普通女人,毫無政治才能可言,沒有政治經驗的她,能信任的只有自己家人,就啟用了自己的親哥親弟,時任中書令的庾亮參輔朝政。也就是說,庾亮同王導一起成了晉明帝司馬紹留下的顧命大臣。歷史上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外戚,權臣共同輔政。

歷史鐵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規避,它只要時機成熟便死灰復燃

當然,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這位原來明帝的大舅哥,庾亮,這位人物可算得上歷史上外戚裡面比較另類的一位,你不能一提外戚,或者看到外戚這兩字眼,腦子就自然而然的浮現出大壞蛋這三個字,因為庾亮還算品德不錯的人,作為弱勢皇權的代表,年輕的庾亮起碼還是有理想,有抱負的,還是想真正的做點事情的。

歷史鐵律,各朝各代都完善制度規避,它只要時機成熟便死灰復燃

所以,庾亮面對內外交困,相關的各勢力圍繞平衡,軍事政治,他首先從與自己一起受命輔政的權臣,王導先開刀,邁出實現自己抱負的第一步,因此總結一下,不是說歷史上的朝代,制度有多麼不完善或者有漏洞,主要是,外戚掌政或者權臣執權這些就像是顆種子一樣,只要生根發芽的條件滿足,它們自然而然就會出現,而且一出現輕則朝綱大亂,重則天下大亂。這顆種子任誰也是清除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