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里的牆》經典名句16句,引人深思

1,願上帝賜我一個平靜的心,去接納我所不能改變的事物;賜我無限勇氣,去改變那有可能改變的東西;並且賜我智慧,去辨別這兩者的差異。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2“你會不會買一本書,其實你從來不看,但是你覺得好像擁有了其中的知識?你會不會定製另一個計劃,其實你從來堅持不下來,只是享受制定計劃那幾天的快樂?把開始當結果,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心理習慣,我把他們稱為‘開始愛好者’” 本人不幸淪為開始愛好者,希望從現在開始我不是。七個字!堅持就是勝利!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3,恐懼就是這樣一個懦夫,當你觸及它的底線,接受事情最壞的結果,然後開始準備和它大幹一場的時候,它早就不知躲到哪裡去了。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4,從心理學來說,一個人缺什麼,就會投射到身邊人的身上,他會覺得身邊的其他人也覺得自己缺。於是他就會不斷地表達說自己其實不缺,一不小心就過了。這個結果就是,他不斷地表達的東西就是自己最缺乏的。你看一個人覺得自己缺什麼,你就看他不斷強調什麼就好了。我們總期望心理測評可以預測未來,其實恰恰相反。首先,人的內心是無法觀測的,所以心理學家只能通過心理導致的行為來觀測,但是誰也無法瞭解對方的全部行為。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5,“我們總是混淆兩個概念,一個是價值,一個是價格。一件事情有價值,也有價格。價值來自於內在系統,價格來自於社會系統。” “價值是來自於內心感受,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系統,書櫃裡面發黃的信紙,對別人一文不值,你卻1000元也不賣,這就是價值。價值是讓人感到生活的意義,讓人活得幸福。” “在很多時候,價格和價值不總是對等的。貴的飯不一定好吃,有錢的男人不一定適合你,名牌的衣服不一定好看,關鍵是不是適合...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6,如果你有一個夢想,那就去捍衛它;如果你有一個目標,那就去爭取它。走起來!當你走在人生之路上,沒有必要去羨慕那些走在高處的人,也沒有必要輕視那些走在你後面的人,因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腳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當你疲憊,那就歇息。 當你苦惱,那就哭泣。 當你快樂,那就小小地忘乎所以。 只要你繼續前行,你就在成功。因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當.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7,你的生命就像你的家,因為你的不堅持,卻讓別人進來佈置,但是你不要忘了,在裡面住一輩子的還是你自己。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8,對於時間的掌控者來說,每件事情都是生命的一件禮物,但是你可以選擇是否打開它。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9,“無趣之人”,往往不是無能之人,而是無膽之人。 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缺乏機會,缺乏的只是投入,對不知道結果的事情的投入。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10,什麼是成長?那是你內心的一個尺度。你能夠感覺到你的成長,你內心知道你會成長為什麼樣子,就好像一顆樹籽,無需指導,也會成長為一顆挺拔的橡樹。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成長為自己最好的樣子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11,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寫的名著《在輪下》裡說:“面對呼嘯而至的時代車輪,我們必須加速奔跑,有時會力不從心,有時會浮躁焦慮,但必須適應,它可以輕易地將每一個落伍的個體遠遠拋下,甚至碾作塵土,且不償命。”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12,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這樣的水杯。我們害怕失去而死死地盯著這個杯子,限制我們的眼界,僵化我們的思維,障礙我們看到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有人的水杯叫做專業,有的人叫做感情,還有人的杯子叫做“安逸的好工作”,你的杯子叫做什麼? 無論如何,請你記得,不要為了一個水杯約束你真正有價值的生命!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13,生活是不公平的,去適應它。 如何拆掉受害這堵牆: 一 後知後覺 1定位受傷害情景。 2找到受害故事背後的模式。 3給自己一個新的掌控故事。 二 當知當覺 1儘快意識到受害情緒。 2讓自己與這種模式呆一段。 3嘗試拆掉它。 三 先知先覺 四 不知不覺。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14,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巫師,你渴望什麼,就會獲得什麼。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15,只要你內心堅定,只要你先相信:這個世界沒有誰都能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你就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關於“愛”的三個誤解 (1)把依賴當成愛 真正的愛,是給對方自由,也給自己自由。 (2)把愛自己當成了愛別人 (3)把“喜歡”與“愛”搞混 喜歡是指向一個行為;愛指向一個人本身。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16喜歡是指向行為的,而愛則是指向一個人的。不是所有的行為都值得喜歡,但是這個世界,卻是所有人都可愛。 2.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多嘗試。----特蕾莎修女 3.恐懼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恐懼事情本身; 第二個層次是害怕失去背後的價值; 第三個層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懼,是你覺得自己無力去應對這個失去。 4.樂趣來源於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後的後果,正因如此,樂趣可以是無條件的。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