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最神奇的,和平的非暴力溝通之三

3.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

與人溝通時,人們情緒的產生往往並不受意識控制。當我們感到不愉快或者不順心的時候,就渴望自己生活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中,從而變得愉快。而非暴力溝通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夠讓我們無需藉助環境就可以調整自己的心境,能夠讓我們在獲取這種力量之後,無論周圍怎樣變化,都可以讓自己處於平和的溝通之中。

實際上,非暴力溝通並非抑制自我而去滿足和迎合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語言。通過這種溝通模式,人們可以看到更加長遠的關係,可以更好地與他人進行心與心的聯結。

而我們學習和了解非暴力溝通,也並不是只是為了學習一套語言的模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非暴力溝通的學習和了解,我們可以看到和感受到自身與他人所擁有的生命是多麼美好,並在這樣的前提和基礎之上去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這種溝通,並不需要我們去改變自己或者他人,我們可以通過自己所期望的方式,去實現有效的溝通,活出自己希望的美好。最有效,最神奇的,和平的非暴力溝通之三

拿一個我們生活當中常常會發生的事例來講,湯姆下班後還要會見客戶,陪客戶喝酒聊天、洽談業務,每天到家都接近22點了。這天,湯姆結束應酬剛剛進門,電話就響了,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他最近遭遇了很多事情,感到非常悲傷和苦悶,想邀請湯姆陪他去喝酒。但是,湯姆的妻子堅決不同意,因為她覺得過度飲酒會影響湯姆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已經到了深夜了,如果去酒吧,安全問題對湯姆和他的朋友來說也是非常大的隱患。不過湯姆覺得自己的好朋友有需要,他應該去幫助他,最終,他和妻子通過溝通,決定自己去陪朋友,但不會喝酒,只是在樓下的咖啡廳坐一坐。

從湯姆與妻子產生分歧到達成意見的一致,我們可以看到溝通方式所起到的作用。湯姆和妻子一樣,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滿足他人的需要和請求,而如果不是運用非暴力溝通,那麼湯姆和妻子最後有可能發生爭吵。

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力量,它的關注點並不是誰對誰錯,也不是應該如何判斷,而是通過對方的言語,來看清各自的需求和關心——湯姆注重與朋友的友誼,

實際上,非暴力溝通並非抑制自我而去滿足和迎合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語言。通過這種溝通模式,人們可以看到更加長遠的關係,可以更好地與他人進行心與心的聯結。

而我們學習和了解非暴力溝通,也並不是只是為了學習一套語言的模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非暴力溝通的學習和了解,我們可以看到和感受到自身與他人所擁有的生命是多麼美好,並在這樣的前提和基礎之上去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這種溝通,並不需要我們去改變自己或者他人,我們可以通過自己所期望的方式,去實現有效的溝通,活出自己希望的美好。拿一個我們生活當中常常會發生的事例來講,湯姆下班後還要會見客戶,陪客戶喝酒聊天、洽談業務,每天到家都接近22點了。這天,湯姆結束應酬剛剛進門,電話就響了,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他最近遭遇了很多事情,感到非常悲傷和苦悶,想邀請湯姆陪他去喝酒。

但是,湯姆的妻子堅決不同意,因為她覺得過度飲酒會影響湯姆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已經到了深夜了,如果去酒吧,安全問題對湯姆和他的朋友來說也是非常大的隱患。不過湯姆覺得自己的好朋友有需要,他應該去幫助他,最終,他和妻子通過溝通,決定自己去陪朋友,但不會喝酒,只是在樓下的咖啡廳坐一坐。

從湯姆與妻子產生分歧到達成意見的一致,我們可以看到溝通方式所起到的作用。湯姆和妻子一樣,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滿足他人的需要和請求,而如果不是運用非暴力溝通,那麼湯姆和妻子最後有可能發生爭吵。

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力量,它的關注點並不是誰對誰錯,也不是應該如何判斷,而是通過對方的言語,來看清各自的需求和關心——湯姆注重與朋友的友誼,而湯姆的妻子關心他的健康和安全。非暴力溝通就是讓溝通當中每一個人的需要和觀念都得到足夠的尊重,這樣的溝通方式可以讓每一個人體會來自他人的愛,而不是控制和評判。

我們再來看一個相反的例子。一位心理醫生的診室裡,年輕的女孩瑪莎向心理醫生講述了自己內心深處許多年的陰影。瑪莎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發生過一件令她很難過的事情。那天,教室窗臺上的水壺不知道被誰碰掉了,瑪莎走過去想把水壺撿起來,而這一幕恰好被經過的老師看到了,老師以為是瑪莎碰掉了水壺,就批評了她。

瑪莎向老師申辯說水壺不是自己碰掉的,但是老師卻並沒有認真地傾聽和相信瑪莎,而是義正嚴辭地繼續批評瑪莎。之後,老師又將所有的小朋友都召集在了一起,當著大家的面,指出瑪莎是一個不承認自己錯誤的壞孩子,並對大家說:“認為是瑪莎碰掉了水壺的就舉手。”更讓瑪莎無法接受的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舉起了,就連明明知道不是自己碰掉水壺的好朋友也是如此。

最有效,最神奇的,和平的非暴力溝通之三

十幾年過去了,幼兒園這段不愉快的經歷卻沒有隨著時間的過去而在瑪莎的記憶裡淡化,如今想起來,瑪莎依舊感到那是自己最黑暗的記憶。她對心理醫生說:“我永遠都無法忘記,在老師的誘導之下,大家都舉手的畫面。這種不被信任的感覺也一直影響著我後來的生活。”如果瑪莎不提起這件事情,也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這樣一件發生在幼兒園的事情會對一個孩子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那位老師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因為自己溝通方式的問題,一個女孩在黑暗的陰影中度過了她的童年,或許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話語給瑪莎造成的傷害,但是從那天開始,瑪莎對老師充滿了憎恨,對身邊的小朋友們也失去了信任。

試想一下,如果這位老師在觀察到眼前發生的情況之時,能夠換一種溝通方式,不固執己見地做出自己的評價與判斷,而是認真地聽一下瑪莎的解釋,那麼,瑪莎的童年就會是另外一種情形,她也不會有現在這樣的陰影了。

從兩個事例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溝通方式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同非暴力溝通相比,瑪莎的遭遇讓人感到遺憾和同情,而相比之下,湯姆與妻子的交流讓我們看到了語言背後的關愛和溫情。

也就是說,非暴力溝通是一種由心而生的溝通模式,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即使聽到了讓人不舒服的語言,也能夠讀懂這些語言背後的心聲和需求。而批評、教育和指責的語言,則只是企圖讓他人按照我們的期望去做出改變,這樣做並不能夠幫助他人,反而會讓自身與他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最有效,最神奇的,和平的非暴力溝通之三

所以,我們通過學習和應用非暴力溝通,可以意識到我們內心的需要是什麼,也能夠感受到他人的需要和請求,從而通過有效的傾聽、深入的理解和充滿愛的互動,讓交流與溝通變得更加美好而神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