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將資料分門別類到我的印象筆記中,再一次共鳴於和菜頭的這段話:
在這個世界上,不贊同別人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閱歷、知識、智慧做出判斷,得出結論。真正的困難的事情有兩件——
一、承認自己的經驗、閱歷、知識和智慧有其侷限,判斷的勝率再高,不足以覆蓋所有問題;
二、在不贊同別人的同時,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那麼去想,清楚對方的思路究竟如何推導出的結論。
從這段話走出來,我們來看幾個小片段。
【1】戀人
同事說,我再不和女朋友“硬碰硬”了,當她發表觀點時,當她數落我時,當她情緒上來時,我一定會讓她發表發洩完。我“撫慰”自己:一定是女同事的新包包刺激她了;有可能領導心情不好批評她了;對了她大姨媽來了心情不好;她這樣說一定有她的道理……
當我站在了她的觀點和情緒背後,即便武漢40度的高溫也不會讓我心浮氣躁,我心情平靜,目光誠懇,態度端正,該誇獎誇獎,該認錯認錯,女朋友也就慢慢平靜下來。
女朋友一旦平靜下來,世界即刻變得寬廣,再來和她溝通,一切都不是問題。
【2】夫妻
看一位作者的實錄《我花了半年,修復了多年來瀕臨崩潰的婚姻》,再一次應證了“站在觀點和情緒背後”的重要性。
每個人的生活機遇不同,選擇空間不同,能力優勢不一樣,表達和感受愛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喜歡肢體接觸或為對方服務,有的人喜歡送禮物或說肯定的語言,還有的人喜歡優質相處時間。
我們不能總要求對方要用我要的方式去愛我,更需要通過對方的方式去感知,因為對愛的感覺,固然需要一方會給,也需要另一方善於感受。
否則,即使有深愛進入婚姻,也會被日常生活瑣碎中的不兼容一點點磨光,被那些心理傷痕和性格缺陷基礎上形成的無效溝通模式給一點點磨平。
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切都可以變得釋然。
【3】親子
兒子每次考試前,特別喜歡說“媽媽,我肯定考不好”,但其實每次都考得不錯,包括其他需要展示的事情,他也愛這樣。
這次新東方結課考試也是如此,結果英語考了第一,奧數考了第三。
我以前總“嫌”他不夠自信,特別是作為一個“自我實現預言”的深度擁護者,我覺得這種心理暗示實在是太糟糕。
我要求他做積極的心理暗示,不要說一些“喪氣”的話。
但現在我不再這樣要求了,因為每個人面臨“壓力”都有適宜自己的方法,我想,這可能是他的一種減壓方式,也可能是他的一種“策略”——他在降低我們的心理預期。
往孩子的角度一站,很多東西就可以體諒了。
【4】朋友及其他
曾看見過一句話說,一個人越成熟,發現可以責備的人越少,因為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以前領悟不深,現在隨著年歲漸長,對這句話的體會就越深。
現在聽到各種觀點想法,看到各種舉止言行,經歷各種情緒流露,我都可以慢慢理解,不再像以前那樣下結論、貼標籤。
我願意繞到對方的觀點情緒背後,想一想,或問一問,對方為什麼要這麼說,為什麼會那麼想。
很多時候真的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不曾瞭解的答案,不一定非要接受,但真的可以體諒和理解。
最後以韓寒的一句話作為結束,
“如果你不瞭解一個人,那你就不應該去評判他。如果你瞭解他,就更不應該去評價他。”
閱讀更多 人在旅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