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投資方式是學習

最好的投資方式是學習.

1 公平永遠是奢侈品

人,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是他的閱讀能力——他甚至優於思考能力,因為要有足夠的輸入才能有思考的的材料。斷章取義,望文生義,從來都是因為閱讀能力不夠。

讀一本好書,習得多個重要概念,都是一次或者多次的大腦升級。

人與人之間的絕對平等幾乎不可能,人與人之間在相互欣賞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用寬容和理解去磨平差異。

更高層次的公平,向來都是需要爭取的,不是默認就在那裡,觸手可及的。認清這點很重要,這是進步的前提,也是淡定的基礎——因為生活就是向來不公平。

不被誤導的最根本在於不怕枯燥。事實是枯燥的,而數據(事實的集合)更為枯燥。偏偏人們喜歡講故事、段子手最受歡迎。

很多人的講話或者文章夾雜的有私貨,你要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要努力才能成功,想要成功,先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建議分為建設性建議和毀滅性建議,一個正常獨立的人常常並不需要別人的建議,因為那沒有用,最終的結果只能自己埋單,後果自負。

一個國家越落後,創業者越多。

所謂的成功,不就是賺點錢然後讓傻瓜們知道嗎?

努力和堅持真的不算資本,因為那本來就是應該的。

學到一個從被欺負的小屁孩到驍勇善戰的傢伙,竅門很簡單,你怕他們也怕,只不過,你可以用各種方式讓他們看不出來......

所謂的非議是用來欺負弱者的,——那些混蛋們根本不敢對明顯的強者有所非議,因為他們知道隨後的報復可不是鬧著玩的。

善惡其實是次要的,所謂人人心裡有桿秤——那稱稱的是強弱。

如果你確認別人的非議完全沒道理,那麼你一定在某一處弱了。

面對非議的時候,真正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去辯解,而是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強。

而反過來,面對非議你居然需要辯解的這個事實,從另外個側面暴露了另一個事實:你就是不夠強。

弱者的邏輯都一樣,奇葩而又自我。

非議太大一定有地方做的不妥,非議沒那麼大,也沒必要花精力還不如干點別的。

自己錯了,就承認,並且想辦法承擔後果,大丈夫本該如此。

別人錯了承認與承擔都是別人的事情,用不著自己操心,

如果別人的錯誤造成了我的損失,但是還沒上升到法律保護程度,那我也懶得追究——自己的時間精力最重要,還有大好的人生在等著自己呢。

當有人鼓勵你去冒險,一定要小心。大多數人的冒險常常是思考不完善引發的行動。

高風險也是高收益從來也是一種誤解,風險和收益從來都沒有明確的線性關係。

深入思考所謂的成功的冒險,,其實對冒險本人來說沒那麼危險,那件事他們受過專業訓練並且有長期經驗,而在外行看來是冒險而已。

讀書讀多了歷史看明白才知道,冒險常常是他人對冒險者的理解,而不是所謂冒險成功的人的行動。

哥倫布別人看來是冒險,但是他自己非常相信地球是圓的,而且堅信到願意用行動去證明,是深入思考之後不得不做——因為思考越深入的人越傾向於堅定地遵循思考結果。

無論是開車、生活、創業、投資,都有一個不變的生存法則:安全第一,然後才是下一條原則:成為專家。

錘鍊自己的學習能力,需要學習什麼就學習什麼,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然後像專家一樣思考、決策、行動。專家輕易不冒險——雖然電影裡、小說裡大肆渲染他們如何在關鍵時刻冒險。因為那是大眾娛樂事業,不那麼描寫大眾不相信。

勇敢從來都不是需要自我證明的東西,只有愛面子的人才需要證明自己的勇氣,雖然一時的面子算是保住了,可是他們卻早已成為時間碾壓的對象。

所以一定要仔細的:看傻瓜們冒險。

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深入思考到你的結論已經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不僅不一樣,而且還是邏輯正確的,這樣的時候你做出來的事情別人會嚇到,他們覺得你是在冒險,你卻知道實際上是怎麼一回事。

絕大多數科學家賺不到錢,是因為儘管他們有創新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洞悉未來,可他們最不擅長的就是打造現實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賺錢的方法論。

古老的商業模式有幾種:

1 低買高賣——衍生的方法論是奇貨可居,稀有的貨物存起來,高價賣。

2 雁過拔毛——賭場、港口、稅務。

3 行政暴力——所有國家的壟斷行業。

彼得泰爾的商業模式是:通過非暴力手段,即通過技術與運營的結合,形成不一樣的壟斷。

在一個市場X裡,牢牢佔據一個很大份額Y,——Y/X的值越大,壁壘越穩固越好。

衍生的方法論是:避免競爭;從一個很小的,別人看不上的領域開始,對外宣稱自己做的是另一件事。

大多數科學家賺不到錢是因為他們拒絕壟斷——最好的商業模式之一,不然歷史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組織暴力維護壟斷了。他們看不上狹小的領域、他們更喜歡海闊天空的東西,他麼不願意偽裝,做的是什麼,就老老實實的說什麼,於是他們從來都沒可能在一個領域裡牢牢佔據一個怎樣的份額。

投資沒有商業模式的創新,沒有商業模式的未來是不明智的。

如果一個項目不能產生巨大的持續增長,無論現在看起來生氣多好,都不符合風險投資模型。

成功的投資創新、投資未來,需要投資者在基本的商業模式思考之上,具備足夠的思考未來的能力,最終所有的成功投資者都是未來學家。

先關注這個世界的未來,而不是自己的未來。

關注不同的焦點,帶來的思考結果和質量會有天壤之別。不顧自己所處的世界而去思考自己的的未來,常常想出來的只能是空中樓閣,毫無根基。

如果可能,你要思考的是這世界的未來,這個世界未來會發生什麼,下個月會發生什麼,明年會發生什麼,不用一二十年,如果你能主動的想到三五年後的變化,就已經是高手了,因為絕大多數人一生都不做這樣的思考。

好的願望是基於可預見的未來。

確信幾年後有什麼事情發生,再去想自己順應這個變化能做什麼?能得到什麼。或者做什麼才能順應這個變化,如何做才能更好的順應這個變化。

預測未來不難,首先未來隱藏在歷史中。其次所謂的預測,無非就是因為歷史已經形成模式,於是明天就按照這個模式規律發生。已知條件越多,預測越準確。

任何事情要發生都需要一個以上的條件,當你看到某個條件就得出結論的時候想想這句話。

每天都要有意識的、主動的花時間經理思考周邊發生的事情,他們的過去和未來,這會慢慢變成一種習慣,直至熟能生巧、毫不費力、這個習慣會徹底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直到改變人生——一個人的生活畢竟是由行動構成的。

你能深交的人有限,因為你的時間有限。與人深交是需要耗費時間精力的。一面之交通常只是很多年後的一次感慨而已,點頭之交可能只說明長期以來雙方都沒有發現有深交的必要。

破冰、初步瞭解、誤解、曲解、深入瞭解、判斷與誤判、佩服或者鄙視、絕交、重新認識、復交......這還不算多人交往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的各種權衡、堅持與妥協......

老朋友就是靠時間磨出來的,不僅耗費時間,還花費精力。

重視朋友的方法之一就是反覆篩選朋友,因為你的時間就那麼多,你的世界必須由你創造和維護。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深入交往?有個最簡單最重要的原則:判斷一個人要看他的行動,而不是他的說辭。

能說會道是一種重要的技能,但是天花亂墜只能說明不靠譜,如果你被人說說就暈了,只能說明你在判斷人上智商太低...

你可以在紙上羅列出來所有你喜歡的品質,然後問自己有這樣品質的人一定會做什麼?多花心思考慮必然這件事,隨著日子推移,你會發現你在人群中甄別這種品質的速度和質量都會有極大的提高。

先跟聰明人交往你就得夠聰明,想跟創造能力的人交往,你自己就應該是個創造者。對等平等很多時候是交友的前提。

但是可能一開始你會低於對方的水平,你就要善於創造共贏的局面。

杜絕自己淪為索取者,成熟的人懂得如何才能避免成為他人的負擔。

花時間去了解朋友,思考他們的訴求,有個辦法就是角色扮演,假想自己就是對方,然後窮盡一切可能地去思考他們的將來,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支持和幫助,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障礙和阻撓,他們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喜悅需要分享.....像做功課一樣做這些事情,不僅是對朋友的責任和尊重,更多的是對自己的責任和尊重。

關注優點而不是缺點。

人人都有缺點,優點卻不一定有,所以優點權重高。

一個人越自信約會關注別人的優點,反之反之。自卑的人常常需要通過證明他人的缺點來刷自己的存在感,成熟自信的人懶得關注他人的缺點,他們更重視自己的生活質量,關注他人的優點是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一種基本手段。

有不良品質的因該儘量遠離:不誠信、自私到損人利己或者損人不利己、愚蠢到好壞分不清沒有原則的。

就算偶爾吧注意力放在對方缺點上,也要提醒自己思考的是:我如何不成為那樣的人。

只有笨蛋才時刻刷存在感。這類人其實很自卑。

人基本上都是暗地裡改變自己而進步的。

輕諾必寡信,信守承諾,最基本的就是應該從對自己的承諾開始,別輕易對自己許諾,認真思考這個願望是否值得去實現,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詳細的計劃和行動步驟,以及可能的備選方案去達成這個願望。這是個習慣,也是個可逐步習得且打磨的能力。

越是不能對自己信守承諾的人,反而對別人越是要求信守承諾。

大多數人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

別人不願意給你承諾,一般是三種可能:1 你可能不值得對方消耗時間精力

2 對方可能是罕見的真正重視承諾的人 3 對方可能給你設置了陷阱。

重視承諾的人通常會被這樣評價: 堅毅。

最重要的是看行動,看他是否既諾必達;據我的觀察和經驗

業餘投資者只有2個選項,要麼全靠別人(,有自知之明);要麼全靠自己,放下身段拼命學習,消耗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學到至少有一些方面比別人都強的地步。

9 如何避免交無知稅

所謂的機會成本,是在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選擇的時候,當中被放棄的選項的最高價值。

策略一:學會提前做功課。

不要了必須做決定的時候才開始前思後想,一定要拼命思考未來,就是這個原因。到將要做決定的時候已經有很多的儲備,很多的預選項,總比臨時發揮好很多。

策略二:選擇過後不再計較。

選擇定後機會很多時候已經固定下來,想想如何挖掘當前選擇的最大價值

策略三:養成決策方法論。

有決策方法論的人就相當於打遊戲開了掛一樣。他們戰績必然卓爾不群。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肯定是不斷演進、不斷試錯、不斷總結提煉的一個體系,他必須是一個自學習系統。比如說了解了機會成本這個概念之後,必然導致一個人的方法論發生演化。

策略四: 感知那些看不見的對手。

要有一套方法論去感知對手的存在,解決方案非常簡單直觀:有效社交。與那些關鍵節點建立聯繫,在他們那裡獲取更多的線索——為了平等交換,你也想辦法儘量為他們創造價值。

策略五: 積累。

儘量提高自己每次選擇的質量,讓它帶來最高價值。日積月累你的價值就會提高,乃至於看起來好事總是發生在你身上,,如果真的做到這點,你自己就會成為有效社交裡的關鍵節點。

由此看來,好運不是自然發生的,其實是可以創造的。

10 投資如遊戲 比誰的裝備更牛

我總覺得“玩物”才是人們進步的根本動力——好玩的東西那麼多,買不起多難受!所以只好努力賺錢嘍!

從打遊戲得到的人生哲理:你怕,就會被吃掉;你不怕,其實就沒事兒!

創始人的能力、見識和潛力,基本就是項目的天花板。

找人的裝備、找項目的裝備、買賣項目的裝備,其實都是不同的能力的意思。特備是避險的工具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缺乏安全裝備的業餘投資人的表現為:

1 輕易投資陌生人 2 投資不熟的領域 3 不分階段的投資 4 不分領域的投資 5 怕失去投資機會 6見識是最強的裝備。

李笑來認為最終、最強的裝備,是投資人自身的見識。

投資人一般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 看什麼都好。2 看什麼都不好 3 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的,見識足夠多了,心裡的標杆逐漸清晰了,知道怎麼判斷人,知道如何判斷事兒,知道怎麼樣判斷適合不適合自己。

李笑來有一年就 徹底停止投資,因為發現自己的裝備太差,有些地方甚至根本沒裝備,經過對比觀察之後,還深深覺得自己的見識不夠。沒有好的裝備,出去打仗一定吃虧...

早期項目投資是個很容易讓人興奮的遊戲,哪怕看著別人玩也會很嗨,可最終,玩的好的玩到底的人一定不會很多。

11 不做功課就是要吃虧的。

投資人應該自己做功課,投資人應該在投資之前多做功課,投資完成之後其實能做的事情非常少了,

投資的賽道要是擁堵的話,誰都走不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