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獲批成爲我國首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區

央廣網銀川7月31日消息 (記者許新霞)記者從今天下午在銀川召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互聯網+醫療健康”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覆寧夏作為我國首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區。

近年來,寧夏著力“互聯網+醫療健康”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架構基本形成,建成了自治區、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和固原區、市兩級6大數據中心,信息平臺建設了6大類16項業務應用信息系統,接入了全區80%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建立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全員人口和綜合管理四大數據資源庫。寧夏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橫向同公安、社保等部門聯網,縱向聯通國家級信息平臺,採集整理健康醫療數據上億條,形成了以居民身份證號為主索引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流,開放了居民健康檔案多渠道、多途徑調閱,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以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的數據互聯互通及業務協同。寧夏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建成,對於“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對於實現統一權威、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奠定了堅實基礎。基層衛生信息管理系統覆蓋全區2863家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已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660萬份,各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已對全區40萬例高血壓,10萬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進行了規範管理與健康指導,實現了基層醫療機構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一體化綜合管理。

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操作層面,銀川市通過建設銀川智慧醫療互聯共享平臺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銀川市衛計委主任馬曉飛介紹說,自2016年12月,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好大夫在線”合作建設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至今,已有丁香園、航信景聯、京東、360健康、春雨醫生等29家全國互聯網公司與銀川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究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發展。目前有18家互聯網公司取得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銀川市備案註冊的醫生總數已達到20583名,累計服務患者700多萬人次,其中銀川市患者22萬多人次。同時,依託銀川市屬醫療衛生資源,建設“銀川在線互聯網門診”,實行中級以上專科醫生在線24小時排班和隨機自由搶單兩種模式,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全科醫生遇到能力之外的專科疾病,可通過第三方平臺實現與上級醫療機構的專科醫生的遠程會診,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解決患者病患,不能處理的問題可在線實現雙向轉診。目前已建設完成寧夏電生理診斷中心、銀川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實現24小時365天的全天候服務,已為近200家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民營醫院和區外醫院累計完成19萬份心電圖、3萬份影像片的遠程診斷。

據介紹,隨著“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推進,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這些被群眾總結為“三長一短”的就醫難的“吐槽”有望得到緩解。寧夏衛計委規劃信息處副處長張偉表示,這需要進一步推動二三級醫院全面開展預約診療服務,提升群眾就醫便捷性。預約診療覆蓋全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逐步開放二級醫院專家門診、三級醫院全門診100%號源。實現掛號、檢驗檢查、日間手術的分時段預約,避免群眾就醫時段過於集中。同時,隨著“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推進,衛生系統將搭建全區統一的便民服務信息平臺,為群眾提供統一、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利用網站、手機APP、公眾號等渠道,建立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健康門戶,實現在線查詢醫療機構基本概況、專家情況等信息,為居民提供預約掛號,健康檔案、檢查檢驗結果和就醫費用查詢,健康宣傳、教育和諮詢等互聯網便民醫療健康服務。引入銀聯、第三方支付機構等線上主流支付平臺,為群眾提供便捷的線上支付方式。

寧夏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黃湧表示,下一步,寧夏將利用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級示範區的契機,充分運用“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業態,引入全國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建設覆蓋全區、帶動周邊、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級示範區,有效提升寧夏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效率。同時,寧夏還將打造互聯網醫療的承接基地,線上互聯網醫院,創新“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全面推廣遠程醫療,推進網上藥品供應配送,完善醫保支付政策,推進健康新業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