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投資的三個重點:補短板、降成本、提信心!

穩投資的三個重點:補短板、降成本、提信心!


政策邊際放鬆的帶動下,8月份經濟顯現企穩跡象。其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由上月的6.0%回升至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由上月的8.8%回升至9.0%,以人民幣計出口增速由6.0%回升至7.9%,城鎮調查失業率由5.1%回落至5.0%,但累計投資增速卻由1-7月的5.5%回落至5.3%,繼續刷新歷史最低增速。

從趨勢性因素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仍未緩解。一方面,外需可能進一步放緩。8月份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已回落至2016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WTO公佈的三季度世界貿易景氣指數比前兩個季度分別回落2.0和1.5個百分點,這一輪全球復甦共振正臨近尾聲,如果再疊加外貿不確定因素影響,出口可能會進一步顯現疲態。另一方面,消費仍將低位運行。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由去年末的8.3%降至7.8%,再加上近兩年居民部門槓桿率快速攀升對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影響,消費很難再回到兩位數以上的增速。因此,穩增長的重任再次落在投資肩上。

目前來看,整體投資增速仍未擺脫下行區間,但分項之間面臨的情況不盡相同。其中,基建投資仍在加速回落。1-8月的基建投資同比增長4.2%,增速比1-7月份回落1.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15.6個百分點,再次刷新歷史新低。8月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快發行,發改委也加快項目審批進度,但鑑於時滯因素,其對基建的提振效應暫未顯現。

數據顯示,1-8月製造業投資增長7.5%,增速比1-7月加快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已連續5個月增速加快。民間資本是製造業投資主力,前8月民間投資增速維持在8.7%的水平,略低於前7月的8.8%,繼續高於整體增速。工業企業利潤穩居高位推動製造業投資穩固復甦,減稅降費、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等政策也提振了製造業投資信心。不過,未來隨著出口和消費走弱以及PPI漲幅放緩,企業利潤增速將持續回落,後期可能會壓制製造業和民間投資增長。

1-8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1%,比1-7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仍處於較高水平。房企由去庫存轉向補庫存,拿地和新開工增速都有反彈,從而支撐房地產開發投資。但8月當月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由上月的9.9%回落至2.4%,再加上調控政策的繼續施壓,後期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可能會漸進回落。

綜合來看,基建投資仍是整體投資的最大拖累因素,在決策層作出“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部署之後,基建將成為下一階段穩投資的重點。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對於改善供給、穩定就業至關重要,預計也將得到更多政策呵護。


穩投資的三個重點:補短板、降成本、提信心!

可以看出,本輪穩投資與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更加突出“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力圖通過“激發社會活力,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和促進就業”。而要實現這些目標,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穩投資工作:

一是通過改進融資穩定基建投資。決策層多次對基建投資補短板進行部署和落實後,各部委也加大了基建上項目的力度。目前來看,投資重點將主要集中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交通骨幹網絡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公路、幹線航道、樞紐和支線機場、重大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重點工程、技術改造升級和養老等民生領域”。

需要強調的是,本輪基建投資的難點不是項目,而在於融資。此前以地方政府和國企主導的基建模式雖然保證了執行力,但也導致了地方政府債務高企、投資效率低下等問題。在地方政府債務收緊和金融監管加強的背景下,舊的融資模式難以為繼,必須通過基建項目投融資體制改革,實現項目高效運行和財務可持續。具體來看,應儘快明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管理的新要求,消除市場的不確定預期,將專項債券已籌資金加快落實到補短板項目,並有序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等。此外,還可考慮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品種、出臺PPP條例、對基礎設施企業和項目引入混改、加快基建領域開放和利用外資等措施。

二是通過降低成本穩定製造業投資。去年底以來,全球掀起了一輪新的減稅潮,並正在引發全球企業佈局的重新調整。對我國企業特別是製造業而言,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小企業。只有切實通過降低融資成本、稅負成本和制度成本,才能激發市場活力,穩定製造業投資。

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應繼續做好政策統籌協調,發揮好“幾家抬”的合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實現“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解決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降低稅負成本方面,應在現有基礎上,擇機適度下調增值稅標準稅率和企業所得稅稅率。在降低社保負擔方面,應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在降低制度成本方面,應進一步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綜合措施,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為企業創業創新提供便利條件。

三是通過提振信心穩定民間投資。民間投資在經歷了2012年至2016年的斷崖式下跌之後,近兩年開始震盪回升,佔總投資的比重也有所反彈。筆者認為,對民間投資而言,最重要的無疑還是信心問題。首先,應下更大力氣解決市場準入問題。打破行業壟斷、服務業開放不足等體制性障礙,鼓勵民間資金進入環保、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積極支持民間資本控股。

其次,應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附加條件,盡力解決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難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確保對國資和民資一視同仁。

最後,應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措施,尤其是營改增等減稅措施要抓緊到位。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傳導機制,採取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方式,緩解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多措並舉降低企業成本。

(王靜文)

穩投資的三個重點:補短板、降成本、提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