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老師的金融觀

今天,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發出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宣佈:一年後的阿里巴巴20週年之際,即2019年9月10日,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

马云老师的金融观

2018年不太平,從宏觀局勢到互聯網行業,都充滿了動盪與不安。在這樣的背景下,馬雲的“卸任”被賦予了各種聯想。

馬雲創造了很多東西,最著名的是淘寶、支付寶、餘額寶,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面貌;在他宣佈淡出之際,阿里帝國形成了“雙劍”——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

在中國新金融領域,馬雲稱得上是教父級的人物。儘管,馬雲是英語科班出身,數學成績不好,缺乏金融專業背景。

關於金融,馬雲說過兩句非常有名的話。

第一句:“如果國家政府需要,支付寶我隨時可以上交!”

第二句:“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但馬雲本人對金融的理解及思考,遠不止如此。要不然,他不可能一手締造支付寶及螞蟻金服。

瞭解馬雲的金融觀,看看過去幾年他的言論,會更有參考意義。

整體上,“八二理論”可以視為馬雲金融思想的核心——現代金融未來必須服務80%的客戶,賺20%的利潤。

數據與信用,則是貫穿始終的兩大關鍵詞。

刨開政治正確與公關辭令,我們還是能夠從中找到諸多閃光點。

1. “很多人昨天害怕我們,但是今後他們會喜歡我們”

2014年5月9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螞蟻金服前身)年會:

有人問我,你小微金服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到底未來怎麼掙錢?我說不上來。

我不知道未來它會變成什麼樣的商業模式,但我知道,我們到底想做什麼。還是這句話,我們要對得起這個時代,對得起我們所有擁有的資源。

前幾天,很多監管部門來談,說我們看到媒體上也這麼說,你們老是逃避監管。其實,小微金服從第一天成立就沒有逃避過監管。第一個,我們想對監管表達的是,我們是穩妥創新。金融很不容易,但如何做到穩妥創新,是創新而不是闖禍,這是第一條。

第二個,我們希望做的是歡迎監管、擁抱監管。其實阿里巴巴的小微金融做得很認真,我們防範自己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但是這些風險我們既使自己看得再仔細也會有很多漏洞,讓監管部門來幫我們檢查這些漏洞不是壞事,如果不讓監管了解我們在幹什麼,我們在想什麼,我們是怎麼做的,他們永遠擔心,我們也要永遠知道監管部門到底在擔心什麼。

第三個,我表達的是我們是激活金融、服務實體。我們的職責不是推翻誰,去完善誰,今天中國的金融其實要做的事情是,他們做的事是他們服務了20%的客戶,但是這20%的客戶支撐了中國80%的經濟。我們今天想做的是我們如何服務好沒有被服務好的80%客戶,如何讓他們來支撐中國未來經濟和世界經濟,我們希望真正服務好經濟。

因為我們,金融世界發生了變化,很多人昨天害怕我們,但是今後他們會喜歡我們,擁抱我們,支持我們。共同把中國金融做好,這才是我們的使命。

2. “世界不缺少銀行,缺少懂得用戶的人”

2016年8月18日,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

很多年前我們要做支付寶,我們的人都拼命搖手,說自己不懂金融,幹不了。我說就是要讓不懂的人來幹,因為這個世界不缺少銀行,缺少懂得用戶的人,懂得怎麼解決消費者問題的人。

互聯網金融現在很熱,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其實越走下去越有意思。互聯網金融要做好有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不具備,基本上我認為都是高風險的。

一個是大數據,但是大數據總被誤解,大數據的大,是指大計算能力的大,不是數據多少的意思。首先大數據的兩個不同意思,叫大計算加上數據,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各式各樣的數據,你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我並不認為你具備大數據。

第二,是風險控制系統,你是否有互聯網時代所具備的高技術含量的風控系統。而風控體系採用的是人工智能。

第三,你是否有因數據而建立起的信用體系。

如果缺乏這三樣東西,互聯網金融我認為是風險很大的東西。

3. “未來新金融必須去支持八二理論”

2016年10月13日,“雲棲大會”,馬雲在開場演講中提出了“五新”理論:

新金融的誕生也會加快整個社會的變革。過去的金融,兩百年來支持了工業經濟的發展,過去兩百年是二八理論,只要支持20%的大企業就能拉動世界80%的發展。

但是未來新金融必須去支持八二理論,如何支持那些80%的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年輕人、消費者。

誕生互聯網金融以後,互聯網金融希望解決的是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支持那些80%昨天沒有被支持到的人,所以今天新金融的誕生勢必對昨天的金融機構有一定的衝擊和影響,但是這個機會也是大家的。

我希望能夠看到真正的互聯網金融的誕生,能夠創造出真正的信用體系,基於數據的信用體系才能夠讓全世界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讓每一個人,只要你用到錢,你想要錢,都能得到錢,你得到的是足夠的錢,而不是很多的錢,也不是永遠得不到的錢。

我們希望讓信用變成財富,我們希望讓每一個人能夠獲得金融的支持,真正出現公平、透明、開放的普惠金融體系。

4. “只盯著一點點的利潤和收益,我們將沒有出息”

2016年10月16日,螞蟻金服年會:

我們今天要做的,中國不缺一個金融機構,但是中國缺乏一個讓信用等於財富,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中國缺乏一個去支持80%沒有得到金融服務的人,我們今天不僅中國缺乏,全世界都缺乏。

我記得五六年以前,我跟彭蕾說過,我希望有一天中國任何一個普通的老太太,她得到的服務的態度和能力跟一個銀行行長應該是一樣的,今天在支付寶移動端面前,我們正在一步一步的實現這個。

希望大家永遠記住,我們今天在創造歷史,我們在做人類沒有做過的事情,如果我們把自己的眼睛只盯著一點點的利潤和收益,我們將沒有出息。

我今天看到螞蟻金服拿到了很多牌照,牌照不是特權,牌照也不是財富,牌照是一個責任,牌照更是我們合規的表現,希望大家把我們區別於其它為了獲得牌照、為了獲得更多利益而做的機構。

我們不斷強調中國不缺一家金融機構,中國缺一家真正把信用變成財富,我們缺乏一家能夠讓這個社會支撐二十一世紀金融發展的一個體系。所以我希望我們繼續堅持全球化、繼續發展我們的信用體系、繼續堅持為中小企業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過去的兩百年的金融是為工業時代設計的,是規模化、標準化,而未來的兩百年世界將進入到智能化、個性化、定製化,所以以標準化、規模化為主的金融體系,必須要有一個新的金融體系去支撐未來的定製化、個性化和智能化,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務。

如果螞蟻金服出現任何的風險問題,將會影響無數人的生活。以前大家擔心的是戰爭,今天任何一次金融危機,任何一次經濟危機,給人類社會所帶來的災難遠遠超過以前的局部戰爭甚至是世界大戰。

所以希望大家高度關注螞蟻金融服務,數據的安全、隱私的安全,只有保障安全的信用體系,才能夠持久發展,只有把壞人能夠找出來,才能真正保護好好人,對於壞人,對於這些欺詐的東西,任何心慈手軟,那就是對好人的不尊重。

5. “很多金融機構跟一兩百年前的當鋪沒有什麼差異”

2017年5月26日,貴陽數博會:

其實,金融本身是做個信用體系,在沒有信用體系下,中國很多金融體系機構我今天看來跟一兩百年前的當鋪沒有什麼差異的。

兩百多年前要把東西當給他,拿一筆錢去進行經營,今天我們基本上很多企業到銀行去貸款是要把資產抵押,我覺得這兩百年來,跟當鋪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把名字改為銀行或者規模做得大一點而已。

但是未來新金融必須建立信用體系,必須建立各種各樣以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所以這方面希望大家高度重視。

6. “區塊鏈不是泡沫,比特幣是”

2018年5月17日,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

我認為區塊鏈不是泡沫,比特幣是。這麼說的原因,第一,我們對區塊鏈技術沒有深刻理解,今天區塊鏈不是一個巨大的金礦,而是一個解決方案,解決數據和隱私安全的解決方案,為社會創造價值。現在很多人把它當做掙錢的東西,這就完了。

我個人非常看好區塊鏈技術,已經有幾年研究,我當時根本不明白,但我聽到它能解決隱私安全問題時,阿里巴巴就做研究,我們有最多區塊鏈技術的專利。我們有幾萬億交易額,沒有安全保證是要死人的。

區塊鏈可以為政府、企業、老百姓提供許多保證,這是它真正價值所在。

7. “金融機構拒絕技術是沒有未來的”

2018年6月25日,港版支付寶(AlipayHK)上線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馬雲發表演講:

我跟支付寶的同事講,我希望支付寶做到的第一個要求:讓每個使用支付寶的人的享受的服務和銀行董事長的待遇是一樣的。每個人在匯款、收款、存款這個金融服務面前享受同樣的待遇。

前面5年我盯得最嚴,希望Alipay做最好的服務,哪怕你有1分錢也可以匯款。那時候我們希望做到的是1分錢可以匯100個銀行。那是我們的出發點,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享受平等的金融的服務。

金融科技,在歐美叫FinTech,FinTech是讓銀行金融機構越來越強大,而我們提倡Techfin,是讓每個用戶、每個消費者越來越強大,他們可以獲得他們需要的服務。

我覺得兩頭共同努力,沒有過去銀行、金融機構的努力,我相信世界經濟不會發展那麼好。如果我們依然用昨天的金融機構的方式方法,世界也不會更好。

我覺得改變才是生存,所有的金融機構拒絕技術是沒有未來的。拒絕技術、拒絕變化、拒絕inclusive,就是拒絕自己的未來。

傳統金融在過去服務了20%的人,賺了80%的利潤,而現代金融未來必須服務80%的客戶,賺20%的利潤。我一直相信,看一個技術的創新不是看它能夠帶來多少利潤、多少收入或者多大規模的應用,而是看它給多少人解決多大的問題、多大的困難。

區塊鏈技術今天必須解決數據的隱私安全問題,必須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必須解決綠色問題,必須解決普惠問題。區塊鏈不可能也不應該用來一夜暴富,區塊鏈必須解決社會問題。

免責聲明:[ 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