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馬化騰的世紀大對決,誰是最終贏家?

馬雲、馬化騰的世紀大對決,誰是最終贏家?

據馬雲、馬化騰兩位商界巨頭曾公開的表態和相關言論進深度分析,我驚喜的發現原來二位商界大佬是以一種世紀對決的心態來面對彼此的,對於他們來說,他們之間的競爭就是一場“世界盃總決賽”級別的競爭,他們都是IT界的頂級商業人物,研究頂級人物的所思所想,感覺頗有成就感,對於我們這樣的芸芸眾生來說有著見賢思齊的功用,這種作用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偶像崇拜,我們有幸和巨人同屬一個時代,相當於有了近距離目睹兩位世界級冠軍選手競逐冠軍的機會,他們的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一場來自商界的世紀大對決,!

馬雲與馬化騰之間的競爭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他們二位在公開場合也少有迴避過這個話題,在這競爭比較激烈的三年時間內,馬雲和馬化騰也多次在媒體面前公開表態他們對待彼此之間競爭的看法,我們梳理了近三年來雙方關於競爭的言論:

馬雲、馬化騰的世紀大對決,誰是最終贏家?

馬雲:我們在社交領域被一拳打暈以後,不繼續努力一把,就不可能有釘釘,釘釘是被打敗之後再度起來的。阿里不怕失敗,阿里的文化在於每一次失敗,每一次挫折,都能重新思考重新來過,只要初心不變,只要堅持,總能夠殺出來。”

馬雲、馬化騰的世紀大對決,誰是最終贏家?

馬化騰:其實我們一直都是自己在跟自己競爭,就拿QQ和微信來說,就像左手打右手,但這種競爭讓我們變得更好。

小結:2017年有一個小插曲,也就是釘釘發力的最猛的一年,從雙方的言論來看,這一年還發生過馬雲通過媒體向馬化騰道歉的新聞,原由是馬雲帳下的釘釘營銷團隊發佈了抹黑騰訊的不實言論,引發了雙方之間的軒然大波,但馬化騰在馬雲做出媒體道歉聲明後並未做出回應,或許是在以沉默來作為回應,也可以理解成接受了對方的道歉。

在這個階段之後雙方發表了上述言論,從雙方言論的內容來看,毫無疑問,馬雲是主動進攻的一方,而馬化騰則是極力的在迴避對方的“單刀進攻”,似乎不太願意與馬雲的競爭公開化,從他的話當中,我們察覺到了馬化騰面對和馬雲的競爭的時候那種複雜的心態,這個階段的馬化騰似乎並不想與馬雲劍拔弩張的正面“對抗”,而是選擇巧妙的迴避,因為在馬化騰看來,與馬雲的競爭那可是他心中的“世紀大對決”,這可不能馬虎,不能讓“對手”輕易察覺到他的激烈反應。所以馬化騰才巧妙將對手的一擊重拳化為無形,這無異是在說,你是打過來一拳,但我沒感覺到,我只感覺到自己打了自己一拳!這就是馬化騰的“左手打右手”言論的緣由。

但也有另外三種解讀:一是馬化騰或許認為來自馬雲的正面競爭所帶來的作用還不如自己內部的QQ與微信之間的內部競爭更有作用性,更能讓他感覺到競爭的正面重要性。二是馬化騰或許根本就不屑與馬雲當前競爭項目的競爭,也可以理解成微信不屑於與釘釘的競爭,因為他可能認為馬雲的釘釘並不對微信構成很大的威脅,三是馬化騰或許認為內部的競爭更能讓他感到頭疼,處理好了複雜的內部競爭問題或許更重要!

馬雲、馬化騰的世紀大對決,誰是最終贏家?

馬雲言論二:我們從未害怕過競爭,至少,我們能讓對方(騰訊)變得更好!

馬雲、馬化騰的世紀大對決,誰是最終贏家?

馬化騰言論二:如果別人已經做的很好,我們就不要去競爭了。

小節:來自於2018年初的二位大佬的言論顯得精簡多了,我們解讀到的信息是這樣的:

馬雲對與馬化騰之間的競爭已經越來越理直氣壯,因為他認為競爭既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也能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對手更強大,所以他才會這麼理直氣壯,相對於馬雲的猛烈“攻勢”,馬化騰似乎表現得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甚至是表現的有點無可奈何,在我們看來,換了誰面對馬雲這樣的一個難纏的強大對手,都可能會和馬化騰一樣有點無奈了,當然馬化騰的這句還能解讀另外幾層意思:“如果別人已經做的很好,我們就不要去競爭了。”這句話是否是在告訴馬雲,我們已經做的很好了,這麼大的用戶量都屬於我們騰訊了,咱們就不要再競爭了吧。另外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我都已經當了“冠軍”了,就別再糾結這個領域的競爭了吧,換個領域好不好?哈哈,解讀到這一層含義的時候,我感覺到了二位大佬之間那種高手間的幽默感!

我們再來看二為大佬最近關於競爭的言論,參考文章:《馬雲、馬化騰中國商界雙巨頭之間的競爭,誰會是最終贏家呢!》中二位大佬的言論:

馬雲、馬化騰的世紀大對決,誰是最終贏家?

馬雲言論三:我聽到有人說,說我和馬化騰爭執的很厲害,後來是李彥宏出面打圓場才幫我解的圍,鏡頭移向坐在臺下發笑的李彥宏,馬雲接著說,這是哪跟哪兒啊,在我看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我從來都沒有認為是在競爭,現在說競爭還太早,我們的競爭是在未來,現在在進行的就像是萬米馬拉松,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都才跑了七八十米而已,現在的我們不是要看才跑了這麼點路程的左邊和右邊的選手,而是要看跑在前面的谷歌、facebook、IBM.

小結:聽到馬雲這段話,我感覺挺有意思的,言下之意是現在根本不把騰訊當成是競爭對手了,可見馬雲的目標已經出現了重大轉移,或者說現在的馬雲看得更遠,想得更高了,從最近他的旗下螞蟻金服獲融900億的鉅額資金來看,馬雲已經有了大計劃,恐怕地球人都沒有辦法阻止馬雲前進的步伐了。我們再來看看馬化騰是怎麼說的。

馬雲、馬化騰的世紀大對決,誰是最終贏家?

馬化騰言論三:“我數了一下,可能在十幾個地方都有競爭。好處是正常合理的競爭可以促進發展,會激發你的鬥志和企業的潛能,不好的地方就是競爭的地方太多了。有時候多到我會困擾,哦,好吧,這個地方也會競爭。”馬化騰說,在很多領域,騰訊都是“半條命”,不是整條命掌握在手上,另外半條命掌握在這個領域的生態合作伙伴手上。(這句話給我感覺就是馬化騰似乎有點擔心合作伙伴們會不會反水?)。另引《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阿里巴巴和騰訊在SNS社交、金融、泛文娛體育、醫療健康、遊戲、汽車交通、電子商務、硬件、海外、旅遊房產、移動互聯網等領域都有交叉佈局,甚至在一些領域直接競爭。在共享單車的投資風口上,騰訊、阿里分別直接或間接投資了第一陣營的摩拜、ofo,阿里還參與了永安行的A輪融資。更早之前的共享專車,從競爭到合併的滴滴和快的背後的主要投資方也分別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共享單車領域似乎變成了馬雲和馬化騰兩個人的對弈!”馬化騰笑稱,這種競爭並不一定是壞事。比如在移動支付方面,得益於騰訊和阿里巴巴支付寶的競爭,中國的無線支付得到了較好的普及。最近幾年,超過8億中國人已經在微信上開通了銀行賬戶綁定,在停車場、菜市場,“甚至是街邊的流浪漢,只需要掃二維碼就可以實現無現金支付。

小結:此時的馬化騰讓人感覺充滿了危機感,或許覺得馬雲這個對手實在太強大,馬化騰也似乎表現的很無奈,小馬哥雖然坐在中國首富的寶座上,但估計壓力也不小,首富的位置可不是那麼好坐的,你得面臨13億中國人的期待,同時還得面對馬雲這麼強大的對手,稍有差痴就會跌落神壇。雖然種種跡象表明,馬雲軍團還未實質撼動騰訊當前的行業格局,但他們之間的競爭已經變成了犬牙交錯的競合關係,從雙方的幾個合作的大項目來看,涵蓋金融保險、摩拜、OfO、滴滴和快的等新老行業都有涉足,從這些情況來看,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英雄相惜呢!

馬雲、馬化騰的世紀大對決,誰是最終贏家?

儘管雙方還在很多領域都有激烈的競爭,但畢竟他們之間的競爭都是光明磊落的公開透明的競爭,這也有利於整個商業格局始終是控制在中國人的手裡面,相對於他們之間的“世紀大對決”到底誰將最終勝出當前還存在了很大的變數,但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創造了一個新的商業歷史,他們都會成為不朽的商業英雄!

作為一個見證者,或許我們能看得更清楚些,無論是現在還是在未來,我們都相信馬雲與馬化騰這兩位“商界對頭”的“世紀大對決”,都意味著是兩個中國人在世界市場的精彩博弈,是兩個中國人在唱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