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過了看「顏值」的時代,SMTX OS 3.5扛起軟體交付大旗

超融合過了看“顏值”的時代,SMTX OS 3.5扛起軟件交付大旗

幾乎是眾口一詞,超融合(HCI)已經進入了市場爆發的階段。還有人說,HCI進入了“下半場”。不管如何形容,HCI市場確實“錢”景廣闊,Gartner的一份報告中預測,2016-2021年,HCI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48%,2021年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億美元大關。

另一方面,從用戶的接受程度來看,Gartner的數據顯示,只有18%的用戶在未來的12個月內沒有部署HCI的計劃,已有24%的用戶將HCI用於了生產系統,而其他的用戶不是在測試HCI解決方案,就是確定將在未來的12個月內進行部署。SmartX市場總監庫依楠坦誠地表示,雖然中國用戶使用HCI的比例低於全球水平,但從中國企業用戶對HCI的關注度,以及潛在的市場商機看,中國HCI市場已經開始入爆發期,許多已經部署甚至用於生產系統的HCI成功案例給那些HCI圈外的企業用戶提供了可借鑑的參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們採購HCI的顧慮。

SmartX自身的實踐更具說服力。除了電信、金融等具有行業標杆性的客戶採用了SmartX超融合軟件以外,SmartX的觸角還伸向了製造、石化、餐飲、零售等多個行業及領域,呈星火燎原之勢。SmartX致力於將超融合軟件打造成現代IT基礎架構的操作系統(OS)。

成為HCI的必選項

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以及技術的演進,HCI的市場格局也在產生微妙的變化。最初,HCI在一批創業企業的推動下逐漸被市場所認知,之後傳統IT大廠也加入了HCI的角逐,HCI慢慢顯露出成為市場主流的潛質,現在HCI又成了雲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和公有云服務商吸引資本市場關注的一個重要砝碼。一方面,HCI在不斷完善自身的架構、功能和服務,變得更加強健、靈活和簡化;另一方面,HCI也在積極地向雲靠攏,成為企業雲最堅實的底層支撐。

在HCI剛剛興起之時,那確實是一個看“顏值”的時代,誰能把HCI的概念講好,誰能緊跟市場的潮流,誰有新產品推出,誰就是市場的寵兒和引領者。但是現在,HCI經過了市場的啟蒙和培育期,正進入快速落地行業應用的新階段。這時,如果哪個廠商仍繼續做表面文章,那將面臨被超越,甚至被淘汰的風險,只有那些踏踏實實提供全面本地化的服務保障,讓HCI真正解決用戶業務難題的廠商,才能從HCI市場的混戰中脫穎而出。“這正是我們的優勢和特色所在。”庫依楠表示,“過硬的產品性能、開發上的自主可控、大量關鍵行業用戶的驗證,不斷夯實了我們的超融合業務基礎。”

據說中國的HCI市場上有幾十家供應商,其中有一些廠商想嫌快錢,雖然市場動作大,但是產品不過硬、客戶服務不過關,給人的感覺是十分浮躁。SmartX是屬於那種慢工出細活的工匠,悶頭自己寫代碼,公司成立初期並不急於實現自身規模和市場的擴張。隨著SMTX OS 3.5版本的正式發佈,SmartX在產品和市場兩端厚積薄發。SmartX的特立獨行今天才讓那些過去對它有過質疑的人恍然大悟,原來“慢即是快”。SmartX爭的不是眼前收益的短長,而是做好產品、打好基礎,在HCI市場真正爆發的時刻,順理成章地成為企業用戶HCI的必選項。

軟件交付是成熟用戶的選擇

9月10日,SmartX不僅發佈了最新的軟件版本SMTX OS 3.5,而且為超融合軟件的新名稱SMTX OS註冊了全球商標。看來,SmartX要將超融合的純軟件交付進行到底。

VSAN是軟件交付,Nutanix從2018年開始提供純軟件方式的HCI產品,SmartX同時提供一體機和軟件交付兩種形態。有業內人士指出,HCI純軟件交付的產品技術障礙和用戶心理障礙已基本清空,2018年將成為HCI純軟件交付元年。

什麼樣的用戶對HCI一體機情有獨鍾?庫依楠解釋說,一些中小企業用戶,或者希望快速部署的用戶非常喜歡一體機這種模式。而那些大型企業用戶,特別是具有一定技術和運維能力,擁有固定硬件夥伴的企業用戶,則更傾向於採用軟件交付的模式,因為軟件交付的靈活度更高,升級也更方便,也不易被硬件廠商鎖定。

“我們既提供HCI一體機,也提供純軟件的交付模式。”庫依楠表示,“隨著HCI市場進一步走向成熟,人們對產品的瞭解程度逐漸加深,越來越多的用戶會選擇純軟件交付的模式。”

SMTX OS 3.5的發佈為SmartX超融合軟件進一步“正名”,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也明確了純軟件未來將成為SmartX一種核心的產品交付模式。SMTX OS 3.5本身也是一道分水嶺,它將SmartX超融合產品的能力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SmartX首席技術官張凱歸納說,2017年以前,SmartX超融合軟件的最大亮點是分佈式塊存儲,在這一時期,SmartX一舉拿下了包含3000個節點、40PB存儲容量的聯通沃雲項目,據稱這是中國最大的超融合案例;2017年到現在是SmartX超融合軟件3.0階段,SmartX的超融合理念得以完整實現,其HCI解決方案切入了金融等關鍵行業;2018年9月,以SMTX OS 3.5發佈為時間節點,SmartX開始全力打造超融合企業雲操作系統。

HCI與企業雲是兩個不同的維度。HCI關注的是底層資源的整合與管理,有時也包括一些數據優化等工作。而企業雲是IT資源的一種使用方式,它既可以構建在HCI之上,也可以構建在傳統IT基礎架構之上。毫無疑問,企業雲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但務實的SmartX現階段並不想做一個大而全的產品,而是希望做好IT基礎架構中最關鍵和核心的部分,實現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的高性能、高可用、穩定和彈性。這有點像AWS EC2所做的工作。庫依楠說,SmartX正在做的是IT基礎架構中的“發動機”,而且是一個自主可控的“發動機”。

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雖然很多人希望用HCI來取代傳統高端存儲,但是就像張凱所說,SmartX超融合的核心是塊存儲,但SmartX致力於打造的是一個完整的基礎設施,而不是與傳統高端存儲的功能一項項進行對標。理想的超融合既可以穩定支持傳統IT應用,也可以靈活適配雲原生應用。

超融合不看顏值看內涵

既然超融合已經過了看“顏值”的時代,那麼現在採購超融合看什麼?那還用問,看內涵!

張凱介紹說,SMTX OS 3.5主要的改進和優化體現在塊存儲服務、雙活集群、備份與異地容災、虛擬機管理、全新的界面設計與運維功能的增強,以及更靈活的授權模式等方面。

舉例來說,用於同城的雙活集群,主要面向金融、醫療等對業務連續性要求較高的核心應用場景打造,保證了數據中心可用域間的數據同步複製,為數據可靠性和業務連續性提供了RPO = 0,以及秒級RTO的保障級別。張凱強調,SMTX OS 3.5可以實現“站點級”的雙活,而不僅僅是存儲級的雙活。再比如,數據備份與異地容災支持用戶自定義本地數據保護與異地數據容災,以及快速恢復和回溯的能力,從而為用戶提供完善且比傳統備份更高效的數據保護方案。該方案還支持跨城市、多站點的備份保護。

SmartX一直在說,要不斷增強和完善其超融合產品的企業級功能和特性,尤其是在備份和容災,以及保障數據和系統的可用性上下更多功夫。SMTX OS 3.5兌現了SmartX當初的承諾。說到底,用戶花錢購買的並不是多麼高端的架構或產品,而是一份安心、省心和放心。而這正是SmartX要做的事情。

SMTX OS 3.5作為以軟件交付的HCI,如何體現它的靈活、簡潔呢?

首先,SMTX OS 3.5採用了全新的界面設計,並且增強了其運維功能。操作界面的極簡設計,增強了常用功能的易用性,改善了用戶體驗,系統運行的實時狀況可以一目瞭然。其次,SMTX OS 3.5採用了更靈活的授權模式——統一的企業版本+高級服務獨立授權模式,用戶無需為不必要的功能買單,可根據自身業務場景需求選擇包含基本功能的企業版,然後再單獨購買集群雙活或異地災備等高級功能。最後,SMTX OS 3.5還與業界主流的硬件廠商進行了兼容性測試,支持聯想、浪潮、戴爾、超微、華為、HPE等服務器廠商的硬件,同時也支持英特爾、三星、東芝等主流型號的SSD。

張凱透露,明年上半年即將推出的SMTX OS 4.0將包含更豐富的功能。對於未來超融合產品的走向,SmartX已經制定了產品路線圖:在虛擬化、塊存儲、數據保護與容災、零運維管理等基礎板塊之上,SmartX未來將不斷吸納和支持更多新的技術,包括全閃存、備份生態集成、備份二級存儲、對Kubernetes的支持、權限管理和多租戶以及自服務、應用中心(SEPP)等。一個超融合企業級雲操作系統呼之欲出。

雖然沒有在產品路線圖中明確提出,但是SmartX對於企業雲甚至多雲管理、邊緣計算等都持積極擁抱的態度。張凱表示:“HCI簡單、靈活、易擴展等特性都非常適合邊緣計算。而現在很多中國用戶對於多雲還處於探索、試用的階段,當未來多雲逐漸普及時,SmartX一定會在未來的版本中支持這些新的技術和應用。”

還是那句話,SmartX現在的重點還是做好超融合的“EC2”,然後再跟隨市場和用戶的節奏,逐步走向企業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