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芯痛”的根源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生态问题

专家:“中国芯痛”的根源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生态问题

文字|赵雪娇

中兴事件反映出中国“缺芯少魂”的现状,揭开了国内基础技术研究薄弱的伤疤。

在9月20日举办的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上,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谈到,芯片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生态问题。人工智能生态包括大数据、大计算、深度学习框架、人工智能应用四方面。芯片布局应该从这四方面着手。中国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上有微弱的优势,但在大计算和深度学习框架上还没有优势。所以,芯片应该和深度学习平台联动,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中国在AI芯片领域还是很有机会的,将来肯定会出现巨头。

“不会有一个模型包揽天下,除了深度学习,中国需要积极研究新模型应用的问题,可能会打开另一片天空。”周志华说。

深度学习并未迎来寒冬

今年,有业内人士发文称,深度学习遭受寒冬期。Uber在坦桑尼亚州撞人死亡事件,直接证明了深度学习的无效性。

“机器学习教父”、CMU机器学习系创始人Tom Mitchell认为,深度学习并非陷入窘境,而是需要更新看问题的角度,一种方法本来就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与集成。

周志华说,从狭义上来看,深度神经网络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容易的技术做得差不多了。现在都是在小修小补,其余的都是难度极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攻克。但是这项技术在应用中还有很多场景、很大空间。人们应该注意的是,除了互联网之外,还有传统制造业等等更多产业,都可能从人工智能技术中受益。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刚刚萌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未来有机会产生AI巨头

最近,苹果和亚马逊市值先后突破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公司的市值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2014开始,中国在全球被引用的AI论文数量占比,从15%上升到47%。这证明,中国的人工智能科研实力有所上升,中国AI公司并非技不如人。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胡国平认为,市值与市场环境和政策相关,技术对市值的贡献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中国人工智能热比美国早。2016年,人工智能公司蒋的是算法、算力和数据,2017年讲场景,2018年注重的是价值。价值体现在提高正确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以及减少人犯错的机会。他认为,AI公司市值有持续走高的机会,中国未来会出现AI巨头。

京东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平台与研究部负责人周伯文称:“企业要想借助人工智能增强竞争力,不能只是单点分散应用,应该大规模系统性地应用人工智能,注入到业务模式的每一个环节,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和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