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王熙鳳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裡的一個人物形象。在《紅樓夢》裡,王熙鳳的身份是賈璉的妻子,賈政妻子王夫人的內侄女。

《紅樓夢》故事是以賈府為背景展開的,而王熙鳳在賈府的身份是人稱“璉二奶奶”,擔任著榮國府的大總管,即使寧國府也格外敬重她,重大事件也需要她出來獨當一面。就她在這部藝術作品裡的重要性,簡單地說,王熙鳳就是賈府裡一根“通天徹地、枝蔓龐雜、根深蒂固”的支柱。幾乎可以說,沒有她,顯赫高貴的賈府就無法正常運行;沒有她,《紅樓夢》所有的情節就無法鋪陳,《紅樓夢》故事的主線——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就無法演繹,《紅樓夢》整部作品的深度和廣度必將大幅度削減,至於之不能成其偉大文學作品的藝術成就。

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所以,知道《紅樓夢》的人,沒有不知道王熙鳳的。在《紅樓夢》裡,賈府的最高統治者賈母對王熙鳳的評價是“破落戶”,意思就是刁蠻、無賴,但這個評價也顯示著賈母對這個孫媳婦的欣賞和偏愛。因為在整個賈府裡,唯獨王熙鳳敢在賈母面前大聲說話,或者開玩笑。正因為這份偏愛,王熙鳳才以孫媳婦的身份,總領各項事務,成為寧榮二府的掌握著實際權力鐵腕人物。

高層寵愛她,中層信賴她,而寧榮二府的下人對於王熙鳳則只有畏懼,例如興兒就評價王熙鳳:“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興兒的評價雖然有些偏激,但也的確是抓住了王熙鳳的性格特點:潑辣、幹練、歹毒、工於心計。這些特點如果再加上王熙鳳長相十分美貌,就幾乎可以用“蛇蠍美人”四個字來概括了。當然,讀者對王熙鳳的評價就“見仁見智”了,各人有各人的角度和口味,有人喜歡她的,也有厭惡她的,不一而足。

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待王熙鳳,則王熙鳳身上的優點也是顯露無疑的。首先是性格大膽,她似乎很少受到當時的各種禮教的束縛,“三從四德”、“行不露足、笑不露齒”等在她身上是看不到的。其二是口齒便利,善於交際,王熙鳳沒有多麼高的文化素養,甚至斗大的字也認不了一籮筐,言語直率而且略顯粗鄙,但勝在見事分明,勝在能抓住人心,所以能對上討得歡喜,周圍八面玲瓏,下面畏之如虎。其三是管理有方,處事練達。在整部《紅樓夢》裡,王熙鳳是最富有管理能力的高級行政人員,她處理事務,不論大小都考慮細緻、調度有序、井井有條,幾乎沒有她應付不了事,也沒有她對付不了人。

而王熙鳳最重要的一個特點,也映射了當時的一個經濟背景,或者說中國社會當時走向的一個選擇機會。《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可能只是順帶著寫了王熙鳳的這個特點,但絕沒有意識到王熙鳳身上這個更深層次的映射意義。

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到現在為止,很多研究《紅樓夢》的學者幾乎均認同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紅樓夢》這部作品的現實背景或者創作原型就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康熙皇帝為了收復臺灣,頒佈了禁海令和遷海令。但實際上,禁海令始於順治年間。清史料記載,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6月,朝廷正式下達“禁海令”:“嚴禁商民船隻私自出海,有將一切糧食、貨物等項與逆賊貿易者,……不論官民,俱行奏聞正法,貨物入官,本犯家產盡給告發之人……皆革職,從重治罪;地方保甲通同容隱,不行舉首,皆論死。”從這條禁令可以看出,當時的禁海政策是十分嚴厲的。

也就是說,從清兵入關到鴉片戰爭開始,整個清王朝的海上大門是近乎完全關閉的。甚至再往前推,從明朝開始到清朝結束的數百年間,朝廷幾乎整個是執行“閉關鎖國”的禁海政策的。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已經獲得了極大發展,現代的科學技術、科學思想已經迅速萌芽和成長,而明清兩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當時中國失去了一次與世界同步發展的良好機遇,從而導致了中國近代以來的積貧積弱。

但在嚴厲封鎖的數百年間,中國的海上門戶開始適當地“稍開了一絲縫隙”的。在歷史上,康熙皇帝算是一個思想相對比較開放,善於接納新事物的帝王。他在與外國傳教士的接觸中,他逐漸瞭解西方文明,同時也受地方官員的不斷建議,從康熙15年(1676年)開始,隨著收復臺灣、平定三藩戰爭接近尾聲,逐漸放鬆禁海政策。直到康熙23年(1684年),朝廷正式下達指令開海貿易。而到了康熙55年(1716年),朝廷又重新宣佈了海上禁令,海上門戶的“一絲縫隙”又密不透風了。

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從康熙23年到康熙55年的這33年時間,是明初到鴉片戰爭的數百年間非常罕見的對外開放時期。由於解除了海上禁令,沿海的漁業獲得了大幅發展,也帶動了整個清朝的商業貿易,民間經濟活躍,朝廷也增加了賦稅。但從更長遠的角度看,人們的意識覺醒和思想轉變遠比經濟積累、賦稅增加重要的多。

這33年的給當時中國人帶來的最重要的精神貢獻就是資本主義意識的覺醒。這種覺醒首先發生在從事過海上貿易的人身上,而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塑造了一個人物形象,這個人物形象就恰好把這種覺醒充分地顯示了出來。這個人物就是王熙鳳。

在《紅樓夢》裡,王熙鳳不但是一個治家的高級管理人才,更是一個理財的高手。她利用賈府積蓄,也包括用於流通的錢財在社會上放高利貸,以此來獲得更高的收益。她不但動用“官家”的積蓄,而且為了獲取更多本金,常常拖欠延誤下人們的月例銀子(工錢),以至於下人們怨聲載道。在她這個“理財增收”的過程中,平兒扮演著一個財會人員或者財務主管的作用,識字不多的王熙鳳則是策劃者和核心人物。

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曹雪芹寫王熙鳳的這個行為,可能初衷僅僅是為了表現王熙鳳的精明或者貪婪、刻毒,但卻在無意之中暴露了王熙鳳卓越的商業思維,或者資本主義思想在王熙鳳這個個體上的萌芽。

當然王熙鳳的這種“先知先覺”並不是天生的,而是與其成長環境有著密切聯繫的。王熙鳳出身於《紅樓夢》裡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王家一族在《紅樓夢》裡的,是被評價為“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這句話既體現了王家的富貴顯赫,“東海”一詞則映射著王家的富貴來源——與海上貿易密切相關。關於王熙鳳的祖父,王熙鳳自己也說:“那時我爺爺專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有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家接待。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都是我們家的。”可見,當時康熙皇帝開放海上貿易的時候,王熙鳳的爺爺就是專門負責的朝廷官員。

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而且,王熙鳳爺爺的這個職務也獲得了世襲。在《紅樓夢》裡,雖然對王熙鳳的父親是誰終究語焉不詳,作品中提到的王子騰、王子勝兩人都據說是王熙鳳的叔父,但據後世的紅學研究者考證,大體認為王熙鳳的父親其實就是所謂的“叔父”王子騰。而王子騰是幹什麼的?就是在康熙朝時的九省統制。九省統制,主要的職責依然是負責包括對外貿易等海上事務的官員,而且比其父親管轄範圍更大,權力顯然也更集中。

也就是在祖父、父親兩代人都為高級官商的這樣一個家庭,王熙鳳自幼則獲得了非常濃郁的商業氛圍的薰陶。當時社會的主流是重農抑商,但以商貿為主業的王家則顯然不會認同這種思想,在與各色人等打交道的過程中,王熙鳳錘鍊出了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社交能力;在與各國、各地精明商人交往的中,培育出了王熙鳳精明、潑辣、果敢的品質。當然,更重要的是培養出了她懂得讓“死錢”邊活的資本經營思維。而且,王熙鳳為了放高利貸,不惜剋扣下人工錢,不惜傷害人命,其蘊意恰好符合經典哲學著作中,關於資本的論斷:資本從其誕生之日起,每個毛孔就流淌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這種資本主義萌芽對於當時的中國非常重要,幾乎決定著其後中國社會的走向。但這一命運性的選擇機會很快便隨著禁海令的重啟而徹底喪失。如果將王熙鳳的活動範圍擴大到賈府之外,或者給予其更長的活動時間,王熙鳳或可成長為中國最早的大資本家也完全有可能。而且,在賈府乃至《紅樓夢》之外,還不知道有多少個王熙鳳這樣的人才。

《紅樓夢》在對於王熙鳳的判詞裡,說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其實誤了王熙鳳性命的並不是王熙鳳的聰明,而是當時的社會大背景。又說“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其實更值得一哭的是清王朝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更需要哀傷的是封建王朝江河日下、必將覆亡的命運。

王熙鳳形象隱藏的一個特殊映射,估計作者曹雪芹也始料未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