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主人翁精神,那是修福不嫌多

一般在群裡看到一些善行,我都會隨心意去隨喜,以往疾病輕鬆籌這種比較多,今天看到一位夥伴發了“幫助孩子遠離毒品危害”的捐贈活動,這樣的善事對於現在這個時代,很有必要。所以看到了,我也隨喜結緣,因為佛陀說:“修福不嫌多“。

發揮主人翁精神,那是修福不嫌多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卷14 中說:【又有三種為諸樂欲增上生者所說真實增上生道:一者、佈施得大財富,二者、持戒得往善趣,三者修定遠離苦受,得生一向無有惱害樂世界中。】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卷13〈1 序品〉中也說:【佛言三事必得報果不虛:佈施得大富,持戒生好處,修定得解脫。】

佛陀度眾生的次第就是從施論、戒論、生天之論開始;假使聞法者聽到施論、戒論以後就不能接受,佛陀就不再繼續說法,只講到戒論便不再演說生天之論。假使講到生天之論,聞者不能信受,佛陀便不再繼續講解脫道的苦、空、無常、無我之理,更不會再講佛菩提道。

發揮主人翁精神,那是修福不嫌多

佛法的修學,都是要在生活中去行的。日常接觸一些學人,有些雖然剛剛接觸佛法不是太長的時間,卻能跟隨一起行菩薩道;而有些似乎在佛門好多年了,但是根本沒有行菩薩道的概念。甚至有些人看到他人行菩薩道,有偏見,各種評判貼標籤,認為去做這些事情的人,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做好自己份內的那些事情,對於他人行菩薩道,會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來衡量,不知道去隨喜讚歎的道理。

自古英雄不問出處,說到菩薩道,很多人不理解這個佛教術語,行菩薩道的意思是,在工作、生活之中,能定心、智慧,不被境界擾亂自己的心。遇到事情能自利利他,能熱心地幫助他人,看到別人有煩惱時,也能主動的幫忙引導、開導對方。自己日常該做的事,好的要努力積極主動地去做,不好的要舍掉。

發揮主人翁精神,那是修福不嫌多

行菩薩道是以慈悲的智慧,來幫助對方的所需,有的是要建議對方,如何離開那個煩惱,讓對方知道如何改變自己,最重要是讓他得到法的智慧

每個人擅長的東西不同,用自己的長處去佈施,發揮主人翁的精神。像有些人會平面設計,當需要時,她就主動幫忙設計;有些人會木工、電工,有需要時,他利用自己的技能去施工;還有的人常常去福利院、老人院、寺院去做義工,甚至我們在街上幫助老人提一下東西,這些都是行菩薩道。

行菩薩道就是依不同的因緣做不同的事,通俗的講就是依當下的需要,每個人都去發揮主人翁的精神,來服務與利益大眾。

發揮主人翁精神,那是修福不嫌多

行菩薩道是要靠四眾一起去努力的,當然如果有經濟能力的,還可以做財佈施;沒有經濟能力,身行就很好,重點是無論是什麼樣的形式,能依當下的因緣,隨緣、盡份地來參與,就是在行菩薩道,行菩薩道這件事就是佛陀所講的“修福不嫌多”範疇中。

行菩薩道沒有目的、沒有希望回報,很單純的為他人。菩薩是以佈施為樂,佈施可以得解脫我執,還能得智慧,心無所求,能至般若波羅蜜。

發揮主人翁精神,那是修福不嫌多

我們除了讀佛經,日常還需要在工作、生活中去行菩薩道,也就是多發揮主人翁的精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與大家結善緣。因為這樣世世修福,才能遇見真正的大善知識,才能證得”法“而親見萬法的緣起;所以新學人如果想要修證般若慧,除了讀佛經,還要多學習來行菩薩道,特別是要多修護持正法之福;不具備這個福德,就遇不到善知識,假使遇見了,可能還不認得甚至還會錯過。

當我今天看到群裡有夥伴在分享“幫助孩子遠離毒品危害”的活動時,我是很是讚歎,隨喜之,因為她的這個行為就是在行菩薩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