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题解读

2018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题解读

全国卷二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斗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先审读材料及要求。

材料中有写作价值的,是沃德的表现:

①敏锐的洞察力,能发现被大家忽略的不在大家视线之内的现象;

②严密科学的逻辑思考能力,能从看不见的现象中去准确推断问题的关键;

③能力排众议,敢于坚持自己所认为正确的;自信,有担当,不盲从。

就材料本身来看,在这几点中,第一点尤为关键。

从 “明确文体”的要求上来看,应该是写记叙文就要是记叙文,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写散文就要像散文,不能在议论文中举起例来就像写记叙文一样,在记叙文中的议论却摆开一副议论文的架势。


可以拿来作为立意的有哪些呢?

从认识论的角度,大家的第一感可能是:

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个立意当然可以写,但未必准确,更贴切的立意应该为:

⑵透过表象探真相,抓住真相探本质。

或:⑶看得见的现象未必就是真相,看不见的真相往往更能反映本质。

这个立意对于中学生来说当然有点难,但结合一些社会现象也能写。只要回想一下近年来的几个随着事实的澄清,网上舆情反转的热点事例,就明白了。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往往并不是真相,“真相”的背后还有真相。(当然,人类社会的情况复杂,最大的真相,也可能就是没有真相。但这已经扯远了,打住。)


从方法论的角度,以这个材料作文,还有一个角度。军方试图从幸存飞机的身上去找飞机被击毁的原因,一开始就有点缘木求鱼,类似于从没病死的人身上去寻找病死的人的死因;直觉应该是从被击毁的飞机身上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但在无法去研究被击毁的飞机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从幸存飞机的机身上去反证,也能推断出原因。从能飞回来的飞机身上统计,一些部位弹痕多固然说明这些部位容易受到攻击,但它还能飞回来,也正说明这些部位抗打击的承受能力强,或者说即使被击中也不易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另一些部位弹痕少,看起来表明这些部位不易被击中,但也很可能正是这些部位抗打击的承受能力弱,飞机一击即毁,飞不回来了,所以有关的数据就很少。因此:

⑷凡事有一个正确的逻辑前提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避免一开始就误入歧途。

这个立意对于中学生来说同样难写,他们的阅历和认识还不够。(网上有段子手们说,全国卷2的作文题是哲学家出的,诚然。)

现在流行大数据。这个材料还可以从数据逻辑分析的角度给我们启示:

⑸再客观全面的数据,也要建立在正确的逻辑前提基础上,否则同样会误导结果。

但现在大众对大数据的认识还肤浅,更何况是中学生。


比较好写的就只有从人的角度来考虑了,受沃德的表现的启发,从人应该有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上立意,还可以有如下几个立意:

⑹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从众。

⑺突破惯性思维,才能有新的发现。

⑻要敢于坚持真理,坚持自己所认为是正确的意见。

⑼认真思考,发现真理,才能树立自信,力排众议。等等。

这几个立意对于中学生来说,应该不难吧。


但,又有杞人之忧了。

这样子避难就易,在考试中当然是可以的,甚至也是应该得到鼓励的,毕竟高考拼的就是分数。在但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对这种避难就易的选择提倡多了,难免养成投机取巧的人格。培养辩证深刻的思维能力又成了一句空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