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年「玩遊戲跳樓」,你還敢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嗎?

1

又一個孩子疑似玩遊戲跳樓了。

8月30日深夜,臨近開學的前一天,江蘇南通海門的一名13歲少年小徐在舅舅家的四樓墜樓身亡,第二天早上被人發現時已經沒有了氣息。

孩子好好的為何會跳樓?根據警方的記錄顯示,十一點四十六分孩子在玩“吃雞”遊戲,十二點多鐘跳樓,家長由此懷疑正是遊戲害得孩子跳樓。

13歲少年“玩遊戲跳樓”,你還敢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嗎?

“我不希望後面的孩子再像我兒子那樣沉浸於網絡,發生跳樓、自殘,我希望國家重視遊戲害人。我要告這個遊戲公司,我要告到它破產,告到它把用人家生命換過來的錢,全部要還給人家。”孩子的母親泣不成聲。

這樣的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去年另一款遊戲《王者榮耀》風靡的時候,杭州13歲男孩毛毛因為痴迷打遊戲,和父親發生口角,一言不合,居然從四樓一躍而下,導致雙腿骨折,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毛毛居然還心心念念遊戲:“把手機拿來,我要登錄下游戲賬號。”

13歲少年“玩遊戲跳樓”,你還敢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嗎?

模仿遊戲中的行為跳樓,與家長因為遊戲發生爭執而傷害自己,本該是好好學習的年紀,這些孩子卻因為沉迷遊戲,茶飯不思,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實在叫人痛心。

2

孩子天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小智老師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父親很喜歡《海賊王》,並且經常跟自己10歲的孩子一同觀看這部動漫,他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到動漫中傳達的勇氣、拼搏的力量,但是作為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他難以理解這些正能量,無法產生共鳴,他只能理解到最直接的內容——在動漫世界裡,大多數問題都是用拳頭來解決,路飛的一句“我要把你揍飛”卻能讓孩子產生共鳴,而10歲不到的孩子是最容易有樣學樣的,自然他就以為現實中拳頭能解決一切問題,於是他成了同齡人之中的惡霸,後來有一次他拿鉛筆戳瞎了一個同學的一隻眼睛,那位父親賠得快傾家蕩產。

13歲少年“玩遊戲跳樓”,你還敢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嗎?

大人能夠分清虛擬和現實的界限,孩子卻不一定,他看到遊戲裡的人跳樓沒事,現實中就可能也想試試,且不說遊戲中暴力、血腥、色情的畫面和場景,十幾歲的孩子,早早地就接觸這些真的沒問題嗎?

以《王者榮耀》為例,網上數據統計顯示,目前《王者榮耀》註冊用戶是2億,每天在線人數是5千萬。雖然遊戲頁面寫明:“本遊戲適合16歲(含)以上玩家娛樂”,但根據騰訊瀏覽指數平臺《王者榮耀》年齡分佈,20歲以下的玩家佔一半以上,其中11-20歲的玩家比例高達54%。也就是說,近1億多用戶是小學生或初中生。

13歲少年“玩遊戲跳樓”,你還敢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嗎?

就像電影分級制度一樣,遊戲也需要制定分級制度,以美國為例,美國就有獨立的遊戲分級組織“娛樂軟件定級委員會”(ESRB),主要是對遊戲軟件、網絡遊戲、網站等進行審核,根據遊戲的內容決定其適合的年齡群體,而經過ESRB審查的遊戲產品在軟件包裝盒的正面有ESRB的等級標誌,按照不同的年齡段,ESRB的最新分級標準總共有7級,詳細規定了遊戲內容限制,同時通過重罰的手段讓整個社會嚴格落實遊戲分級制度。

我國的一些行業協會雖然已經開始研究遊戲分級制度,至今卻沒有詳細的規定出臺,即使推出了一些分級標準,但是在也只是推薦和建議性質的,並沒有強制執行,換句話說,你的孩子可以在網上下載任何類型、任何內容的遊戲,卻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能夠保護他不受遊戲的傷害。

3

小智老師非常理解孩子沉迷遊戲,做父母的痛心與無奈,也非常贊同國家、企業應該對此類遊戲進行必要的監管限制的措施。但是,孩子為了一個遊戲變壞,真的全是遊戲的錯嗎?

作為家長,不知道你對下面的場景是否感到熟悉:

孩子小時候哭鬧,你忙著手上的事,把手機往他手上一塞,打開動畫片,讓孩子把手機當安撫奶嘴;

晚上躺在床上,你和孩子爸/媽一人一個手機,手指默默上下滑動,絲毫不顧在一旁的孩子;

上小學了,你經不住孩子一次次的央求,給他買了智能手機,卻從來不知道孩子用手機都在做些什麼;

第一次,你發現孩子在和同學一起玩《王者榮耀》,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他幾句;

當最後孩子沉迷遊戲,打架、偷錢,甚至跳樓自殺,你幡然悔悟,痛恨遊戲毀了孩子的一生,卻忘了是誰把手機送到孩子面前,是誰在發現孩子第一次玩遊戲的時候沒有加以制止。

13歲少年“玩遊戲跳樓”,你還敢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嗎?

小智老師相信,沒有父母會故意害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是父母一面的鏡子,正是一次又一次的疏忽,讓孩子最終走向遊戲的懷抱,你在孩子面前打遊戲、玩抖音,又怎麼能要求孩子面對遊戲的誘惑無動於衷呢?

小智老師身邊就有一位媽媽,她為了不讓孩子沉迷遊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儘量避免在他面前拿出手機,而是陪伴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或是外出在公園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孩子覺得很開心、很充實,就算把手機放在他面前,他也無動於衷。

後來孩子長大了,慢慢地也接觸到網絡遊戲、手機視頻等,這位媽媽沒有把手機遊戲當做洪水猛獸,,而是選擇引導孩子,為孩子挑選合適的遊戲,陪著孩子一起玩,並且對使用時間做了嚴格的規定,每天只准玩手機半個小時,一旦超過時間必須停止,否則就要接受懲罰。

在這個手機高度普及的網絡化時代,要想不讓孩子沉迷遊戲,除了整個制度的完善,作為父母,不是嘴巴說幾句就夠了,重要的是陪伴孩子,為孩子樹立起榜樣,帶孩子接觸更廣闊的天地,讓孩子知道:除了遊戲,這個世界還有更重要、更美好的事情在等著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