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糖尿病友自行加藥危及生命,控血糖能自己調藥嗎?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聽從醫囑、多學習糖尿病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因為醫生的醫囑和糖尿病知識極大程度上決定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壽命。比如這位63歲的大媽,到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治療後,因為不聽醫囑,擅自加大藥量,險些有了生命危險,再次住院進行治療。

63歲糖尿病友自行加藥危及生命,控血糖能自己調藥嗎?

幾天前,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收治了一位低血糖的患者——李女士,糖尿病病史近10年。1年前曾因為血糖高收住到醫院,出院後給予一天2次的胰島素注射,早上14單位,晚上12單位,二甲雙胍1000毫克每天2次。出院後的這1年來,李女士一直以該劑量持續注射,從未監測過血糖。今年7月份,李女士出現了飛蚊症,於是就自行將胰島素逐漸加量,到住院前胰島素每天總量已增至50單位,飛蚊症非但沒有得到緩解,餐前還出現了飢餓、出汗、手抖甚至暈厥的症狀,但這些症狀在進食後會有所緩解,這才來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就診。

入院後經醫生測血糖(餐後3個多小時)4.1mmol/L,無不適反應,主治醫生囑其進食,但李女士特別不解,4.1mmol/L的血糖剛剛好,又沒有飢餓感,為什麼要吃東西呢?最後在醫生的解釋勸說下李女士才吃了半個香蕉。醫生對她說:“4.1mmol/L的血糖值對於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對於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患低血糖的風險很高,而低血糖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危及生命。”

醫生在為她診治的同時向她問了2個問題。問題一:您回家後為什麼不測血糖呢?李女士回答:“我覺得,出院後自己一直按照醫生給的方案控制血糖,而且也沒有不舒服的地方,血糖不會有問題的。”問題二:“那你為什麼要自己加大胰島素的用量呢?就只因為感覺眼前有小蟲子飛嗎?”李女士回答:“對呀,我有症狀了,肯定是血糖高了,當然要加胰島素了!”


63歲糖尿病友自行加藥危及生命,控血糖能自己調藥嗎?

聽到這裡,醫生不知如何是好。因為李女士和很多糖尿病患者一樣出現了同樣的錯誤認知,認為只要有病症出現就是因為血糖高了,需要加大藥量,但就是這些錯誤認識險些害了她。首先,住院期間調好血糖,制定了治療方案後,糖友回到家裡,一定要監測血糖。由於住院的生活起居、飲食與家裡會有一定的差異,住院時的降糖方案有可能會有小的變動,這就需要靠血糖監測提供調整的依據。其次,調整降糖藥物的用量,必須根據血糖的水平,而不是症狀來決定。即使身體有不適,也不能都用血糖高來解釋,一定要到專業醫院就診。

通過幾天積極地調整胰島素的方案,並持續血糖監測,她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l/L;餐後血糖7-9mmol/L,並請眼科醫生會診。最後,李女士好轉出院,未再有低血糖的發生。出院時,醫生告訴她:“以後要按時定量吃藥,不可私自改變藥量,另外要及時監測血糖。對於老年的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不應該低於5mmol/L,甚至對於一些健康狀態差的老年患者,建議最好在5.6mmol/L以上。”李女士也表示:回家後一定及時監測血糖,有任何不適就到醫院就診,再也不敢自行加大藥量了。

相關鏈接

一、糖尿病患者如何預防低血糖?

1.糖尿病患者應隨身攜帶碳水化合物類食物,以便及時食用。

2.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分泌劑的患者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聽從醫囑謹慎地調整劑量,患者萬不可自行調整。

3.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過少的患者應定時定量進餐,如果進餐量減少應相應減少降糖藥物的劑量。

4.運動量增加的患者在運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

5.避免空腹飲酒,酒精可直接導致低血糖,應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

6.若患者已反覆發生低血糖,應調整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或適當調整高血糖的控制目標。


63歲糖尿病友自行加藥危及生命,控血糖能自己調藥嗎?

二、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的應急措施

1、早期低血糖僅有出汗、心慌、乏力、飢餓等症狀。神志清醒時,可給病人口服15—20g含糖食品(葡萄糖為佳)如糖水、果汁、水果糖、餅乾、點心等。意識障礙者應給予50%的葡萄糖液20—40ml靜脈滴注,或胰高糖素0.5—1.0mg肌注。

2、採取緊急措施之後,應15分鐘監測一次血糖。若血糖仍低於3.9mml/L,應再給予葡萄糖口服或靜脈注射。若血糖在3.9mml/L以上,但距離下一次就餐時間在一小時以上,應進食含澱粉或蛋白質的食物。

另外,對於少數胰島素聯合應用糖苷酶抑制劑的患者,發生低血糖後應靜注或口服葡萄糖治療,服用蔗糖或一般甜食效果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