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他不給我吃菜,就讓我吃肉!”走進衛教室,第一句就聽到這樣一聲抱怨。

這是一位妻子在抱怨她的丈夫,丈夫則站在一旁憨憨地笑著。

妻子說,有一次家裡熬鴨架子湯,她愛吃白菜豆腐,特意多放了點,然後就去等著出鍋了,沒多久,老公端來一碗熱乎乎的湯讓她喝,裡面全是鴨架子。“鴨架子也挺膩的,吃幾塊就吃不下了,沒吃飽,我就用剩下的湯泡飯了。等我放下筷子不吃了,他卻說,再吃點,鍋裡還有菜呢。我恨不得把碗扣在他頭上”。我說我特意多放的白菜哪去了,“白菜你都捨不得讓我吃啊?”

妻子抱怨一大通,丈夫依舊憨憨地笑著。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直播的時候,我把這個故事講給龔老師,請他給評評理。龔老師說,一點白菜豆腐都不給吃是不對的,不過得替這位丈夫說句話,鴨油是一種比較好的動物油,在國外,用鴨油炸的薯條那可是高級薯條。從鴨油,我們聊到了備受爭議的豬油、肥肉。這是我們8月30日直播中的故事,按照慣例,我們還是把直播中大家感興趣的健康知識總結成文

要點一

油要吃!關鍵是吃多少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油是每天要吃的東西,因為它能提供的營養和參與的身體代謝是其他物質替代不了的。關鍵是吃多少,健康問題都在量上,過量或不足都會引發健康問題。咱們國家健康飲食的建議,每天油類提供的熱量不要超過全天總熱量的30%。比如您每天可以吃1800千卡的食物,油脂提供25%,就是450千卡,可以摺合成50克脂肪(每克脂肪產生9千卡熱量)。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不過您肯定沒有聽說過營養師讓您每天吃50克油這種事。因為正如之前《讓你忍飢挨餓的醫生,一定不懂營養,吃飽吃好靠自己!》裡介紹的,我們每天要吃到雞蛋、豆腐、魚蝦、肉、堅果等,先刨除其中的脂肪(每個人吃的量不一樣,計算方法見視頻),才是炒菜拌菜可以放的油,大約20~30克。

要點二

選對油!關鍵看成分

吃油有必要挑挑揀揀嗎?還是買價格貴的就沒錯?不同的油對健康的影響大嗎?

按照來源,油大致可以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按主要成分,大概可以分為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動物油中飽和脂肪比例比較高,植物油中,通常不飽和脂肪比例高。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中國營養協會建議,成人每日膳食的油脂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最好是1:1:1。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許多人花大錢購買的魚油,為什麼呢?因為其中富含ω-3型多不飽和脂肪酸。之所以要補充ω-3型多不飽和脂肪酸,是因為它屬於維持哺乳動物正常生長所必需,而我們又不能自己合成的脂肪酸,如亞油酸(ω-3族)、亞麻酸(ω-6族)。但其實許多植物油中富含這樣的必需脂肪酸,每天吃這樣的油可比吃魚油划算多了。

動物油要不要吃?

稍微年長的朋友都熟悉動物油,比如豬油和上面故事裡提到的鴨油。豬油曾經被排斥,因為動物油的一大劣勢是飽和脂肪相對多。當時人們認為飽和脂肪會影響血脂,進而加速心腦血管病變。但近期的研究引發了爭議,肥豬肉中的硬脂酸促進動脈硬化的作用並沒有棕櫚酸強(棕櫚酸主要存在於比如棕櫚油中,棕櫚油是一種植物油,明天直播會重點講怎樣避開這樣的植物油)。不過目前主流醫學界仍建議適當控制飽和脂肪的比例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控制到多少呢?心血管疾病專家通常建議飽和脂肪酸不要超過每日脂肪總量的1/3不超過總膳食能量的10%,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患者甚至要降得更低。

好在豬油中只有不到40%的飽和脂肪酸SFA,而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佔40%~50%,其餘百分之十幾是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

所以,如果您平常吃肉不多,以蔬菜、豆製品、堅果為主,適當用豬油來做菜是可以的。如果您天天吃肉,還刻意吃肥豬肉或者用豬油做菜,就很難想象會帶來好處了。

植物油怎麼挑選?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根據這些數據圖表,您可以看出,不同的油營養成分有差異。

對身體有益的多不飽和脂肪存在於紅花籽油、茶油、橄欖油、阿甘油(堅果油)、芥花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中。

而需要嚴格控制量的飽和脂肪存在於畜產品中,例如黃油、乾酪、全脂奶、冰淇淋、奶油和肥肉,以及某些植物油(椰油、棕櫚油和棕櫚仁油)中。

如果您平常吃肉類比較多,就既要多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來烹調。另外,儘量買小桶油,換著吃,營養會更均衡。

要點三

吃對油!關鍵是巧搭配

前面提到,每天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最好是1:1:1,但是沒有一種天然的食用油完全符合這個比例,所以每天吃油的時候,最好不要單吃一種,而是要巧搭配。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龔老師舉例說,比如您早上吃雞蛋沙拉,熟雞蛋切塊,放上點煮胡蘿蔔丁、芹菜丁,再點上一點橄欖油或者亞麻籽油、芝麻油。中午或者晚上炒菜,可以先放入少許豬肉,待豬油快融化完全,加入植物油,隨即放入蔬菜烹炒。一來在鍋裡調和了油的成分,二來避免植物油過熱營養成分被破壞。但是如果當天您肉食很多,就不要再加豬油了。

為什麼那麼強調避免植物油過熱呢?因為過熱的時候就會冒煙,也就是達到或者超過植物油的煙點了,而煙點是食用油口味和營養價值開始惡化的拐點。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所以,再好的搭配,也耐不住“烤驗”,怎麼辦呢?家裡常備幾種植物油,耐高溫的(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用來炒菜;不耐高溫的(比如亞麻籽油)用來涼拌或者拌在肉餡裡。

這就更需要買小包裝的了,因為大包裝的且吃不完呢,反覆開蓋,容易變質。也要注意避光陰涼處保存,以免變質。變質的油跟過於加熱的油一樣,都有致癌物質。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判斷油溫有個小技巧,就是扔一片蔥花在鍋裡,當蔥花周圍已經冒小泡了,油溫就夠了,可以下菜了。

要點四

買對油!關鍵看標籤

我們在超市購買的基本上都是植物油,對於比較貴的油,您更要看準標籤,以免買錯,多花冤枉錢,比如橄欖油,一定要選擇有下面這些文字的:

特級初榨(extra virgin)

初榨(virgin)

壓榨(expeller pressed)

冷壓(cold pressed)

未精煉的(unrefined)

這樣的油未經過深度加工或者化學方法浸出,更接近於我們提倡吃原材料的觀點。同理,如果油品升到了“一級”,顯然是深加工,類似於精米精面的感覺,雖然更純粹,但是有益身體健康的物質也少了,價錢還貴,龔老師不建議選擇。

糖友吃食用油攻略

這裡說到的是我們看得見的油,如果您每天還喝了速溶咖啡,吃了餅乾蛋糕,吃了方便麵、薩其馬,用它們作為小吃或者加餐,就會有許多您忽略的油,甚至是不利於健康的油被吃進去了,這是您長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其中的油很可能不是我們之前說的天然成分,也通常不是用我們平常會買的油製作的,所以怎麼挑選就很考驗您的健康知識了。

部分觀點引用自:

——糖醫會客室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