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而不狂,怒而不嗔,哀而不傷,樂而不縱


喜而不狂,怒而不嗔,哀而不傷,樂而不縱

東華禪寺丈夫萬行大和尚

世間萬物都可以拿來做我們人生成長的工具。工具本身並沒有任何屬性,你賦於它什麼屬性,它就是什麼屬性。工具可以用來結善緣,也可以用來結惡緣。比如金錢,你用善心來使用它,它就會帶來善果;你用噁心來使用它,它就會帶來惡果。所以關鍵在於“操縱者”的境界,境界高,操作工具的結果自然就高。一個有信仰的人如果有了金錢和權力,就會去做對社會、對人類有意義的事情,他們會把金錢和權力這兩個工具發揮得很好,創造出強大的正能量。而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有了金錢和權力,只會揮霍和濫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甚至做失去理智、違背道德和倫理的事情。

現在的年青人常抱怨環境不好,誰是環境呢?你我他就是環境,拋開了你我他,哪裡還有環境呢?一切事情都是因人而起,同樣,一切事情也是因人而滅,有了人,才有了世間的萬事萬物。如果萬事萬物不好,那是因為人不好,人才是萬事萬物的第一主宰,是人在駕馭萬事萬物,而不是萬事萬物在駕馭人。如果你悟到了根本,就會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當一個修行人明白應該從自身查找問題下功夫之後,就不會再抱怨環境了。我們每個人碰到的環境、因緣,都是我們自己內心招感來的。我們都聽說過身邊的人被騙,或者被騙了感情,或者被騙了金錢,被騙這兩樣東西的最多。為什麼會被騙呢?因為他們自己內心發出了這樣的信息。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招感來的。如果你的內心沒有貪求,騙子是騙不了你的。就像釣魚,如果魚鉤上沒有誘餌,或者放的誘餌不是魚喜歡吃的東西,魚就不會上鉤。但釣魚的人很狡猾,在魚鉤上放上魚喜歡吃的誘餌,魚就上鉤了。

在紅塵裡,人多多少少都會貪,不是貪這個就是貪那個。出家人、修行人不貪官、不貪財,但貪成佛,不是一樣嗎?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呢?都是貪。有的人說他不想升官、不想發財、也不想成佛,只貪圖清淨、自由,誰都不管他,他想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這還是貪,是不是?有的人有潔癖,他的東西誰都不能碰,這也是一種貪。人或多或少都會貪。但是,只要你帶著正念,帶著覺知,貪念就會適可而止,不會無止境地漫延。

我經常跟東華寺的和尚說:我們出家人不是沒有喜怒哀樂,也不是沒有七情六慾。如果我沒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你們會跟我做朋友,和我聊天嗎?假如我沒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像塊木頭、石頭,你們還會把心裡話和碰到的疑問跟我說,讓我解答嗎?正因為我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你們說什麼我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理解和體會。你不理解對方,就無法體諒對方。你不體諒對方,就無法與對方融為一體。

佛家講“喜而不狂,怒而不嗔,哀而不傷,樂而不縱”。一個修行人,他會憤怒,但他不會記恨人;他會感嘆,但他不會很揪心、傷心;他也有高興、快樂的時候,吃到好吃的東西,也想多吃一口,看到好看的東西,也想多看一眼,但是他不會縱慾。因為他掌握了輕重緩急,懂得適可而止。為什麼他能掌握輕重緩急呢?因為他時刻帶著正念和覺知。在生活中,他經歷了許多喜怒哀樂,已經把內在的正念和覺知訓練出來了。

一個很強的操盤手不是天生的,而是經歷了九磨十難依然沒有放棄、沒有倒下而煉就的。凡是在世間成就了一番事業,能在行業裡立於不敗之地的人,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挫折與磨難,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壓力,沒有人天生就卓越。每一個行業的從業者都是成千上萬,所以你要比別人付出得多,思考得多,跑得快得多,才能勝出。如果你在這個行業裡只想混碗飯吃,那又另當別論。當然,做大事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能碰到,這與我們無量劫以來的發心,前世種的因是有關係的。但是,不管我們這一世是以什麼身份出現在社會上,只要把本職工作做好,就是在行菩薩道。

有人說,和尚不也是一種職業嗎?我不僅不反對這個觀點,而且還很喜聞樂見。凡是職業就有職業道德,就有職業遊戲規則。一個職業可以做到最高境界,也可以做到最低。菩薩不只限於出家人,那些成功的大企業家、科學家、醫學家都是大菩薩再來,只是這一世他們現的不是出家相,而是居士身、白衣身。

企業家對社會的貢獻並不次於傳教士,尤其是做企業做得好的企業家。假設你手下有一百個員工,一個員工就代表了一個家庭,一個員工月賺三千、五千、一萬,就可以養活一個家庭,這也就意味著你養活了一百個家庭。所以當老闆的把工廠管理好,把企業做好,就是在為國家分憂,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並不是只有做某些大事才算為社會作貢獻,許多件小事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大事。好多人認為當國家主席才是做大事,當國家主席固然是在做大事,但是掃馬路的人也是在做大事,如果所有的人都想去當國家主席,不願意掃馬路,會是什麼結果呢?

工作不分高低貴賤。由於不同的因緣和願力,我們這一生才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不同的事情。佛教說“菩薩遍一切處”,每一個地方都有菩薩,每一個行業都有菩薩,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菩薩

,比如搞科研的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他們就是菩薩。社會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其中的每一個角色我們都需要,都離不開。

有時候我跟身邊的朋友開玩笑,說我來世不當和尚,要當企業家做生意。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建寺十幾年,把我給建傷了、建怕了。來世我做個企業家、全國首富,別人建寺只要找到我,我就把他的寺廟給包了,因為我知道化緣的艱辛。並不是只有當和尚才能做功德、作貢獻,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奉獻所有的力量,就是在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做功德、作貢獻。經商是通過商業途徑為社會作貢獻;搞科研是通過科研成果為社會作貢獻;當和尚是通過傳播佛法,提升人的道德修養、靈性層次為社會作貢獻……每個行業能在歷史長河裡留下來不被淘汰,就說明社會需要它。哪怕是一些農村的封建迷信,只要能流傳下來,就說明對人們的生活有幫助、對社會有幫助。好多事情當我們不明白的時候,會說它是迷信,當明白之後,會發現其實並不是迷信。

比如當清明節到了,有些年輕人會說:“祖先已經死了,骨頭都爛了變成灰了,還祭祖幹什麼?這是迷信!”祭奠祖先是迷信嗎?那是在培養孩子的孝心!每年清明節父母去祭祖時,一定要帶上孩子,這是我們老家的風俗。祭奠祖先的時候,要供上幾盤菜,還要端著酒杯給祖先倒酒,讓孩子們給祖先磕頭等等。這些傳統教育是有意義的,父母就是通過這樣的言傳身教,將孝道一代一代傳下去,只是我們沒有往深層次去想,才會認為人死了做這些沒有意義,是迷信。

新春第一天能到寺廟裡來祈福、吃齋,說明你們的境界比一般人高。大家可以在寺廟裡靜一靜心,禮一禮佛,調整一下心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在忙碌,可曾讓自己的身心安靜下來,坐下來清理一下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僅我們的房間要按時打掃,我們的內心也要按時打掃。如果不按時打掃,裡面的垃圾多了,就會讓你煩惱。煩惱如果不迅速排除,身體就要生病,思想就要出問題。所以在打掃外面的房間的時候,別忘了更要時時刻刻打掃心靈的房間。我們每天都要靜坐、誦經,其實這就是在靜心,清理、整合我們的內心。如果你的內心很清淨、很整齊、有條不紊,工作的時候,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古人每個季節都會抽出一兩天時間,把自己從繁瑣的事情中抽離出來,靜一靜心。我們經常聽到身邊的人叫喚忙呀忙!大家見了面都說自己忙。如果聽到一個人說他不忙,他很清閒,大家就會認為這個人沒本事,似乎越有本事的人越忙。身體可以忙,但是心不能亂。手頭的工作再多,頭腦也要保持清醒,內心也要保持清淨。工作是做不完的,人只要活著就有工作要做。但是,

你的內心時刻都要保持整齊、清淨、寧靜。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讓內心清零、歸零。如果不歸零,煩惱一旦成片成勢,想清理都來不及了!

當身心壓力輕或者煩惱輕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感覺,一旦加重一點,就會覺得很累,需要休息再。繼續下去,連累都不知道,突然有一天就生病了。生病是身體作出的反抗:你還不休息,我就要用生病來提醒你了!你只得放下手頭的工作去休息,調理身體。所謂的調理,就是和身體對話。就像小孩子,父母不在的時候,他不哭,父母一在,他就哭,為什麼?他要讓你注意他。如果平時你都很注意自己的身心,它就不會鬧你,不會生病。

凡夫都喜歡比較:他有錢,我沒錢;他住得好,我住得不好;他的官大,我的官小等等。一比較,就有了煩惱。比較,就是佛門裡所說的分別心。一個人有再多的財富,也是吃一日三餐,吃多了就變成“三高”了。而老百姓吃得清淡、簡單,身體反而很好。這就是因果,這就是平衡。其實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可是,為什麼人人都如此忙碌呢?為慾望而忙,迷失了方向!

人生的第一個階段是解決溫飽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滿足虛榮心,也就是滿足對名利的慾望;第三個階段,如果能達到第三個階段,就是生起責任心。最後都應該上升到責任心這個層次和境界。當一個企業家把企業做大之後,就要為社會分憂,與身邊的人共享發展的成果。你可能會說,我的成果為什麼要與別人分享呢?因為你不與別人分享,你的成果就沒有價值,你的存在就沒有意義。而且越與別人分享,你的成果會越多,並不是與別人分享之後,你的成果就失去了。

人獲取財富相對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要把自己的成果與他人分享就比較難了。就算願意分享,一開始可能也是有針對性地分享,從親朋好友開始分享。當然這也是一個辦法,不能說是錯的。如果連親朋好友都不能讓他們受益,讓親朋好友之外的人受益,那也說不過去。正是因為有人與我們分享,才讓我們把內心世界打開;正是因為有逆境、逆緣,才促使我們成長,讓我們的境界提升。

人生所遭遇的一切,用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意義是不同的。正如剛才我所講的,

世間萬物本身並沒有屬性,只看我們用什麼心態來看待,用什麼方式來對待。在一個有境界、有智慧的人眼裡,世間萬物都是財富,都可以用,關鍵在於你的手法高不高。

當然,人是分圈子、分層次的,不是同一個圈子裡的人無法走進彼此,不是同一個層次的人無法彼此對話。雖然佛性平等,但每個人的素質和閱歷是不同的。不同的素質,不同的閱歷,導致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不同。在這個圈子裡,就不要渴望那個圈子裡的東西。也許那個圈子比你的圈子好,裡面的人地位比你高,比你富有。但是這與你有什麼關係呢?他有錢又不會給你花,他官大又不會利用官職來幫助你。也許你的圈子裡都是沒有錢沒有權的兄弟,但是如果你出了事,他們會用真心來幫助你。

不同的因緣導致我們處於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圈子,所以,不要身處這個圈子卻望著那個圈子,這山望著那山高。當心平靜下來時,你會發現每個圈子都是一樣的、平衡的。你肯定會說,人家錢多官也大,怎麼會和我們這個圈子一樣呢?財多官大並不是無緣無故的,他們付出的努力比你多,所承受的風險和壓力也比你大。雖然他們的成就大,財富多,職位高,但是他們自身的需求和你並沒有什麼區別。什麼叫和諧?

和諧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平等互助。如果社會就一個調子、一種顏色,怎麼能叫和諧呢?

佛門裡面菩薩分十個層次,羅漢分四個層次,佛分三個層次。因為願力不一樣,業力不一樣,所以我們每個人的五官長相也不一樣,從事的職業也不一樣。只要每個人把心收回來安住在當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在盡本分,為社會作貢獻,不一定要發多大的財,當多大的官才能為社會作貢獻。

大家不要總把眼睛盯著外面,光想著改變外面的世界。如果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改變外面的世界,還不如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在對某些事物看不慣又沒有能力轉變的時候,就先轉變自己的觀點,從自己做起。每個人都扮演一個正能量的角色,社會就沒有黑暗面了。但是不能每個人都扮演同一個角色,而應該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如同三千大千世界一樣,必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個世界才會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人身處這樣的環境中才能更好地開悟。為什麼在一個成就者的眼裡,沒有什麼是需要改變的呢?因為只要是存在的人事物,他都能看到他們的閃光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