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漢文帝時期,有一位文學造詣很高,但是仕途很失敗的文人,曾經做過漢文帝的“百科全書”,最後卻是鬱悶而死,這人就是賈誼。二千多年前,賈誼在古長沙城做了兩件大事:一是留下了《吊屈原賦》和《鵩鳥賦》兩篇千古名作;二是留下了一口傳說中由他親手鑿的井,井口上小下大,形狀像一個壺,人稱太傅井,至今仍然有不少文人前去懷古。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出任皇帝的“百科全書”

賈誼公元前201年出生,今河南洛陽人。從小就刻苦學習,博覽群書。青少年時期,就寫過《道德論》、《道術》等論著。公元前183年,18歲的賈誼就因為能誦《詩經》、《尚書》和撰著文章而聞名於河南郡。河南郡守吳公對他非常器重,並於兩年後將賈誼舉薦給漢文帝。漢文帝很欣賞賈誼的才華,令他做了博士。博士在漢朝時是皇帝的“百度”,皇帝有什麼問題都會向博士們諮詢,可見是學問淵博之人才能勝任的職位。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為國之長久仗義執言,樹敵無數

賈誼是個優秀的文人,但卻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當時,他提出遣散列侯離開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被漢文帝採納,不過很多功臣都不願意離開京城,丞相周勃功勞最大,漢文帝就免了他的職位,打發他到自己的封地去了,這樣一來,其他功臣也相繼離開京城。由於是賈誼提出的這項舉措,這些功臣們自然對他懷恨在心。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勁敵裡應外合斷送了他的仕途

漢文帝認為賈誼是一個很有見識、年輕有為的人,提出讓賈誼擔任更高的公卿職位,委以重任,但遭到以周勃為首的功臣顯貴們反對。文帝有個寵臣鄧通,沒什麼本事就會拍馬屁,賈誼瞧不起他,常常出言諷刺。鄧通也在文帝面前說賈誼的壞話,外有大臣攻擊,內有鄧通進讒,使得文帝逐漸疏遠賈誼。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公元前177年,二十四歲的賈誼被貶出京師,到長沙國去當長沙王的太傅。長沙國地處南方,離京師長安有數千裡之遙。當時交通不發達,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想起了屈原也是遭讒言被貶,為了表達對偶像的崇敬,也為了抒發自己悲憤和失望的心情,賈誼寫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賦》。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不計前嫌為丞相發聲,推進國家法治進程

同年,丞相周勃被人誣告謀反,在牢裡受盡酷刑凌辱。賈誼在長沙得知此事,為周勃憤憤不平,就給文帝上疏,提到了“刑不上大夫”的言論。在他看來,君臣一體,如果大臣不得到必要的尊敬,稍有過失便加之責罰,這種做法不免有損於君王的尊嚴。文帝頗以為然,從此以後,凡是大臣有罪,都讓他自殺,而不逮捕入獄受刑罰。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賈誼在長沙第三年的一個黃昏,有一隻鵩鳥飛進了他的住房裡。鵩鳥就是貓頭鷹,當時人們認為這是一種不吉利的鳥。賈誼謫居長沙,本來心情就憂鬱,自以為壽命不長,如今貓頭鷹進宅,更使他傷感不已。於是就寫了一篇《鵩鳥賦》,對世界萬物的變化和人間世事的泡桑作了一番感嘆。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皇帝再次請教,自嘆不如

公元前173年,賈誼被召回長安。文帝對鬼神有很多疑問,就問賈誼。賈誼是怎麼回答的,史料沒有記載。但是文帝覺得賈誼的回答很有意思,感嘆道:“我好久沒有見到賈生了,自以為學問趕上了他,現在聽了他的談話,還是不及他啊!”唐朝詩人李商隱寫下“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詩句諷刺漢文帝不識賈誼之才。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仍舊得不到重用,卻自責而死

賈誼仍然沒有得到文帝的重用,只是把他分派到梁懷王那裡去當太傅。後來,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內疚自責,總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太傅的責任。公元前168年,賈誼鬱鬱而終,年僅33歲。毛主席有一首《七絕賈誼》的詩,其中有句“梁王墜馬尋常事,何須哀傷付一生”對賈誼表示惋惜。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位悲言不輕,著作流芳百世影響歷史

在賈誼短暫的一生中,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一份珍貴的遺產,他寫的《過秦論》和《治安策》,成為歷代人君、人臣的施政參考書。他雖受讒遭貶,未登公卿之位,但他具有遠見卓識的政論和建議,文帝還是比較重視,大略是實行了的,這是那些身居高位而庸庸碌碌的公卿們所不能比擬的。他作為政治家、思想家對歷史的貢獻,是不會被磨滅的。

漢文帝自嘆不如的少年天才,最後卻鬱悶而死,原因值得每個人學習

但是如此少年天才最後卻英年早逝,回顧他的一生,不難發現,他的情商讓人捉急,這也是他一生被賞識卻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最主要原因,擁有高的情商搭配滿身才能,才能成為人生贏家,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