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or管理,不同崗位的人應該具備不同的專利知識

專利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其目的和要求不同,瞭解的方向和程度也是不同的,本文簡單從研發(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兩個角度來說一說專利。

技術or管理,不同崗位的人應該具備不同的專利知識

研發(技術)人員:

研發和技術人員,普遍還不瞭解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在配合完成專利方面的工作時,普遍感覺這是對自己本職工作的干擾,將其視為負擔。這種情況不是研發和技術人員的問題,主要是現實環境和制度造成的,傳統觀念上也一直如此,而且對於大多數人可能較短時間內還不會有較大改變。但是,上述情況會改變的,而且會對有準備的人構成很好的機遇。隨著產業技術轉型升級,以創新驅動經濟,更因為要走出去和國際接軌,知識產權在商業遊戲中的話語權越來越重大,這種變化必然要滲透到研發工作中,並給工作方式和理念帶來根本性影響。研發是產生知識產權的源頭,搞研發的人必須也要懂並且在工作中運用好知識產權,這一塊東西將成為研發技術人員的本職職能的一部分,將成為對他們的基本要求。先進國家的高大上公司已經是這樣了,國內領先的,先知先覺的公司也已經是這樣了,儘管要使研發、技術人員完成這種改變不是件易事,其實是整個理念和相應管理體制的變革。國內領先企業在這方面,主要是國際業務的壓力倒逼的。

事實上,稱職的技術人員一定要對自己在專利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1. 對專利權有準專業的理解,要讀得懂專利,能夠做出初步的侵權比對和判斷,從而能夠在研發中規避侵權風險,發掘出有價值保護的技術方案去申請專利等;

2. 對專利、文獻檢索有基本掌握,從而為研發找參考資料,也瞭解同行,尤其是領先者的動向。

技術or管理,不同崗位的人應該具備不同的專利知識

經營管理人員:

對於經營、管理人員而言,不能僅侷限於對專利、侵權等的基本和傳統的瞭解,最需要的是懂得專利如何與商業活動相結合,能夠怎麼運用,為企業的商業活動和戰略服務好。這裡的運用,指的是商務和戰略層面的運用,而不是專利申請、訴訟操作層面的;這對知識結構、經驗的要求也較為複雜,也是最新興發展的,體現綜合能力差距的關鍵方面。

簡單來講,專利一個方面脫離了權利屬性,可以作為產經情報,預測商業情況,運用到技術路線分析、行業分析、資產評估、競爭對手分析等等方面,為企業商業戰略、商業行動的決策和實施提供支持;另一個方面,結合權利的屬性,作為商戰武器,從對全球市場格局如何做出戰略性的影響,到針對某一對手某一具體商業行動的打擊和鉗制,如何做好規劃、佈置、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