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對企業的重要性以及專利的本質

有很多人問知識產權對企業到底重要到什麼程度?

我的回答是:如果一個企業註定就是小打小鬧,什麼火就山寨什麼,賺一筆就跑的話,那麼專利這種東西幾乎是沒有用的。但是如果一個企業對自己的定位比較長遠,眼光不限於國內市場,那麼到了國外,唯一能讓你站得住腳不被卡脖子的,是法律,對於創新來講,使技術具有法律保護效力的途徑就是專利。

知識產權可以簡單理解為專利和商標,因為二者屬於企業最重要的知識產權。

1、專利權:是指創造發明人或其權益受讓人對特定的創造發明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排他性的獨佔施行的權益。

2、商標權:是指商標註冊人依法支配其註冊商標並制止別人損害的權益,包括商標註冊人對其註冊商標的排他運用權、收益權、獎勵權、續展權和制止別人損害的權益。

注:知識產權還包括版權(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動物新種類、商業機密、稱號標誌權等。

知識產權對企業的重要性以及專利的本質

知識產權對企業的作用

專利權

1)搶先:專利法規則對專利維護實行先請求準繩,專利權授予最先、請求專利的人。因而,企業的創造發明要先請求專利。

2)廣告:有時,請求專利的次要目的不在專利維護,而是為了廣告宣傳,比如說,在產品的包裝上標註"專利產品,我廠首創"以起促銷作用。還有人請求專利是為了出售技術,專利文獻就成了其最好的技術出售廣告。

3)防衛:一是經過請求專利避免別人盜用本人的產品和辦法請求專利,然後反過去誣告本人"侵權";二是在專利文獻上將創造內容地下,經過地下專利請求的內容來避免別人搶先請求專利反過去告本人。

4)壟斷:許多企業事情請求專利不是為了出售技術,而是為了壟斷製造、運用或銷售其產品和辦法的權益。

5)抑制:有些企業請求專利時估量到獲得專利權後在告別人侵權時,有能夠被別人懇求宣告專利權有效而難以告倒競爭對手,但其請求專利的目的,就是為了經過打專利官司抑制和耗費對手的精神,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自動。

6)儲藏:有時請求專利,並不是急於將該專利技術開發成產品投放市場,而是儲藏技術,待前一代產品充沛發揚市場作用時,再推出第二代產品。

7)索賠:有些企業請求專利不是為了壟斷消費、運用權,也不是為了出售技術,而是為了有朝一日經過打官司取得鉅額索賠金。

8)無形資產融資:溫州市東啟汽車零部件製造無限公司用所擁有的1個創造專利及9個適用新型專利,成功取得洞頭農信聯社的存款300萬元。這筆洞頭縣首例專利權質押存款,從市科技局理解到專利權質押存款自推出兩年來,已有20家溫州企業從銀行融資7857萬元。

9)項目申報需求: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技術中心、創新型企業、工程技術研討中心等等等等,尤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功後可減免40%企業所得稅及依據中央政策的扶持獎金,普通為10萬)假如沒有專利權(可以用軟件著作權替代)是不能夠認定成功的。

商標權

1)存儲:品牌可以協助企業存儲商譽、抽象。"品牌就是一個發明、存儲、再發明、再存儲的運營進程。"

2)維權:經過註冊商標,品牌可以遭到法律的維護,避免別人損害品牌的名譽或合法盜用品牌。

3)增值:品牌是企業的一種有形資產,它所包括的價值、特性、質量等特徵都能給產品帶來重要的價值。即便是異樣的產品,貼上不同的品牌標識,也會發生懸殊的價錢。

4)抽象塑造:品牌是企業塑造抽象、知名度和佳譽度的基石,在產品同質化的明天,為企業和產品賦予特性、文明等許多特殊的意義。

5)降低本錢:均勻而言,博得一個新客戶所花的本錢是堅持一個既有客戶本錢的6倍,而品牌則可以經過與顧客樹立品牌偏好,無效降低宣傳和新產品開發的本錢。

6)聚合效應:名牌企業或產品在資源方面會取得社會的認可,社會的資本、人才、管理經歷甚至政策都會傾向名牌企業或產品,使企業聚合了人、財、物等資源,構成並很好地發揚名牌的聚合效應。

7)內斂效應:名牌會加強企業的凝聚力。比方中國的聯想集團、以民族品牌為召喚的四川長虹和"今天會更好"的海爾集團等,它們的良好抽象使生活、工作在這樣企業中的員工會發生驕傲感和榮譽感,並能構成一種企業文明,工作氣氛,給每一位員工以士氣、志氣,使員工肉體力氣獲得激起,從而愈加努力、仔細的工作。名牌的內斂效應聚合了員工的精神、才力、智力甚至財力、使企業價值獲得提升。

專利的本質

專利申請和智商無關,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發明人,關鍵是你有沒有意識到去申請專利,也許你的想法日後能產生較大的經濟利益。

一些深居高校的研究者們對發文章很熟悉,但是很多研究生,甚至教授對於專利缺乏瞭解,更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撰寫和申請。

1.究竟什麼是專利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來了解下專利制度。

專利是申請人通過公開技術方案換取一定時間的保護的制度,立法目的是為了促進技術進步,防止技術長期壟斷在某些人手裡。專利顧名思義是為了獲得專有利益,專有利益是非常好用的,比如阻止競爭對手進入該領域獲得市場優勢,當然能有這等威力的專利畢竟是少數。專利是一種無形資產,有時候很難評估其價值。如果你有一件專利,大家想破腦袋都繞不開,那麼你就可以像房東一樣,每季度或每年收錢,一般產品越暢銷,提成越多,你賺的錢越多,可以斷定這件專利是很值錢的。上億的專利成交價也是有過的,所以大家要珍惜寫專利的機會,也許你們會成為億萬富翁。

專利文件是一種法律文件,接觸過專利的朋友們可能覺得專利不好閱讀,有時候難以理解,大家可以把它當作是申請人和國家的合同,申請人向國家要專利權,法律文件都是有些法言法語的難以理解,有各種坑,不懂的人就會忽視了,專利文件也有這樣的問題。而文章沒有法律效力,我認為文章的目的就是圈內人士分享交流,共同切磋,共同進步,從而獲得圈內的認同,名氣和威望,獲得更好的個人發展空間。但文章並不會直接帶來金錢利益。

回到標題這個問題,首先這個選擇是可以並存的,也就是既發文章又申請專利,前提是專利申請日前一定不要讓文章先公開,否則功虧一簣,因為文章的公開會影響專利的新穎性從而無法授權。

2. 哪些看似專利卻並非專利

首先排查下文章內容是否包括下面內容,如果有就得換個方法申請。下面是中國專利法不保護的主題: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3. 專利強調發明而弱化發現(象牙塔中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注意!)

由上可知,不是所有能發文章的都能申請專利,特別注意第一個情況,科學發現!

我相信絕大多數科技工作者都會遇到第一種情況。為什麼不能申請呢?

"發現"這個詞和"發明"有很大區別,發明是利用發現的結論去設計技術方案,發現的涉及面太廣了,如果將發現歸屬於少數人,這反而不利於技術的發展進步。比如你發的文章大部分在論述開展實驗去驗證是否存在某個現象,也就是向別人展示發現的過程,那麼你不妨想想如何利用這個現象進行一些產品或者工藝方面的設計,寫產品和工藝才有機會被授予專利權。又比如,文章報道發現自然界存在的一種物質,這個物質是不能被保護的,但是提取方法如果有創意是可以被保護的。總之,要分析文章,哪些可以寫,哪些不能寫,不能寫的怎麼利用。另外,每個國家的專利法都有所區別,在中國不能保護的主題,有可能放在國外可以保護,不要輕易放棄國外市場。

4. 專利類型的選擇

選擇專利類型,中國專利有三種,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

如果保護××方法,××工藝,××化合物,××配方,那麼只能申請發明專利;如果保護××裝置,××器具,任何具有結構的東西,那麼可以申請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同日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因為一個技術方案只能被授權一次,實用新型早於發明專利授權,等發明要授權時,可以選擇放棄實用新型專利,放不放棄也是有技巧的,可以請專業的專利代理人把握;如果保護產品的外觀(不包括內部結構),那麼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除了保護對象不同外,這三種類型的區別是:

一、發明專利需要經過知識產權局的實質審查,即審查技術方案有沒有實用性,新穎性,創造性,關於這三性暫時不展開說明。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只需要經過初步的形式審查,不需要經過知識產權局的實質審查,一般不用擔心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授不了權。當羨慕別人有很多專利時,或者廣告上宣稱專利產品時,首先看看他們是什麼專利,保護對象是什麼。

二、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保護期限只有10年,發明專利保護期限自申請日開始有20年。一般地,發明的含金量比實用新型高一些,發明對創新性的要求高於實用新型專利,所以實用新型能授權的,發明專利不一定授權。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有時候也挺好用的,因為發明專利不一定被授權,存在較高的失敗率,據我估計約有50%(不保證準確,經驗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