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公元1398年,原本已經是功臣凋零的大明帝國再次迎來了一個倒黴蛋。朱元璋這次屠刀所指向的功臣,竟然是郭英。郭英的落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為他當時作為副將剛剛剿滅了陝西的流寇。沒辦法,朱皇帝就是這麼不走常規路,刀尖所指之處,功臣寸草不留。

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郭英的倒臺,源於御史裴承祖的一次彈劾。在那封彈劾奏章裡,裴承祖指出:郭英不按朝廷規制,私自豢養過百攜帶兵刃的家奴,平日揚威耀武,手裡犯下五條人命。若是放在其他朝代,侯爵犯案並非大事,老朱原本也想打個馬虎眼,便放郭英一馬,但架不住御史接二連三的奏摺,逼得朱元璋只得公開審訊郭英。

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其實御史所彈劾的兩項罪名確實非常嚴重,豢養帶兵家奴涉嫌謀反,而鬥傷致死人命則是朱元璋最厭惡的欺壓百姓。於是在眾人的不斷躥掇下,老朱龍顏大怒,下令必須將郭英案辦成一個鐵案。整個審問過程非常順利,郭英對全部罪名都予以了承認。畢竟小小御史敢彈劾侯爺,手中必然掌握著確鑿的證據。那會兒所有人都覺得,郭英這條命肯定是保不住了。畢竟朱元璋的脾氣擺在那兒,功臣犯罪往往是罪加三等,好比當年的朱亮祖,就是因為瑣事殺了一個縣令,竟然跟兒子一起,被老朱一頓皮鞭趕去上帝那裡報道了。

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可就在刑部最後一次審訊,準備敲定罪名之時,之前一直乖乖聽審的郭英,竟突然掙脫綁繩強行站起身來,他一把撕開了胸前的衣服。當時朱元璋也在庭上聽審,剛要申斥郭英無理,但一眼看到他的胸口,忽然沉默了,許久之後當眾宣佈:郭英無罪開釋。那麼,朱元璋究竟看到了什麼,讓他突然大發慈悲,饒過了郭英呢?其實那是一道道糾纏猙獰的傷疤。據史料詳載,郭英一生戎馬,渾身遍佈大小傷痕七十九道。這些傷疤都是郭英在無數次征戰所留下的,似乎一下子就打開了朱元璋記憶的閥門。

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早在老朱跟隨紅巾軍起事之時,郭英便已經投奔了他,還是他的貼身宿衛。能夠給領導當警衛員,相當於人家把命交給你,兩人的關係自然是親厚異常。當年老朱在鄱陽湖與陳友諒展開決戰之時,敵軍繞後偷襲他的戰船,險些就要將老朱拿下,若不是郭英奮死拼殺,老朱早就做了河中之鬼。明朝將星璀璨,郭英雖然驍勇,又是朱元璋的嫡系,但多是以副將身份參戰,卻依然沒有絲毫抱怨,出色的配合主將完成一次次戰鬥任務。明初幾場決定天下局勢走向的戰役,如徐達北征,傅友德平南,馮勝血戰金山等,無不時刻可見郭英徵殺的身影。

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客觀地說,郭英其才尚不夠獨擋一面,但卻是最為忠心赤膽、敢於玩命的一員猛將。朱元璋也是知人善用,屢屢派他擔任副職,起著政治委員穩定軍心的作用。大明建國後,朱老闆也沒有忘記郭英,委他統領京城禁軍,足見對其的信任和倚重程度。

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更為重要的是,郭英將一家都獻給了大明王朝。其兄長郭興也是開國功臣之一,同樣被封為侯爵;其幼弟郭德作為朱元璋的謀士,更是立下了許多戰功,而且此人生性灑脫,功成後選擇辭官回鄉做了一名隱士。

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朱元璋晚年為防止功臣篡權,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清洗運動。而郭英此次死中得活,雖說是朱元璋情腸受到觸動,但是細緻分析起來,即便他不亮出滿身傷疤,朱元璋也定會找出其他理由放過他。

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郭英作為碩果僅存的武將功臣,手下豢養持兵家奴乃是尋常事,雖說有一定謀反嫌疑,但僅憑這百十人也就勉強守家護院,若說造反實在是太抬舉他了。至於犯下五條人命,試想在當時那個封建社會,高官的家奴也是高人一等,主人管束不嚴,導致手下為非作惡並不罕見。何況郭英貴為侯爵,在封建年代又豈是尋常百姓可以比擬的。

刑堂之上他突然撕開上衣,那累累傷痕,讓皇帝默然無語恕他無罪

綜上種種理由,當時已經步入人生暮年的朱元璋,無非是想借此機會打壓一下郭英的氣焰,或者說是做樣給旁人看,提點他們務必老實謹慎。於是那把高高舉起的屠刀,在郭英一場寬衣解帶下,就這麼雲淡風輕地收了回去。甚至完全可以認為,這是君臣二人自導自演的一場敲山震虎之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