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用戶量9000萬,現在卻面臨關閉,昔日爆紅的博客行業不行了?

“因為要停止網易博客了,不得不去看看”某用戶評論稱,抱有這種心態的用戶並不少,百度指數顯示,“網易博客”8月21日的搜索指數達到了9054次,系前一天搜索指數的4.8倍。

8月20日晚,成立12年的網易博客在官網首頁發佈公告稱:網易博客將於2018年11月30日00:00起,正式停止網易博客(http://blog.163.com/)網站運營,關閉服務器。網易博客的內容將會被遷移至網易LOFTER平臺,網易博客提供「一鍵搬遷博客文章到LOFTER」功能,不過,用戶需要提前驗證博客的手機號。

曾經用戶量9000萬,現在卻面臨關閉,昔日爆紅的博客行業不行了?

網易博客關閉的必然

網易博客上線於2006年9月1日,晚於新浪博客、搜狐博客,但網易博客成長的勢頭很猛,僅用了三年時間,網易博客註冊用戶數就達到了9000萬,直到2010年,網易博客都還處於巔峰狀態。

網易博客的關閉,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但也有很多必然的因素在裡面。

第一,網易博客自巔峰後就一直處於下滑趨勢。百度指數顯示,“網易博客”日均搜索指數從2011年至今,一直處於下滑趨勢,直到宣佈關停後才出現短暫的“迴光返照”,百度指數下滑從側面反映出網易博客在網民心目中的影響力在逐漸降低。

第二,頭部名博逐漸棄坑博客。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網易博客首頁推薦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2016年、2017年的內容,甚至連2017年末的內容都沒有,其名博子頻道里的賴聲川、秦松、茅於軾、羅永浩、梁文道、閭丘露薇等名人博客也早就停止了更新。

無論UGC內容是否足夠發達,來自頭部作者的貢獻絕對是流量和影響力之源,不少用戶本身就是奔著這些頭部名博而去的,這些人的停更,會讓其他用戶無內容可看。來自普通用戶的內容確實也有可讀性,但與PGC內容相比,UGC在內容質量上太具隨機性,用戶可能要找很長時間,才有可能找到一篇自己想要閱讀的內容。

第三,新興內容太少,灌水內容太多。一旦平臺的影響力下降後,不僅頭部作者貢獻內容在降低,新興內容也會大幅度降低,而網易博客就是這種情況。站長工具的信息顯示,網易博客今日收錄1萬4200 ,最近一月的收錄量為10萬3000 ,這個收錄量跟其巔峰相比差很遠,在這10萬多的收錄量裡,很多都是以往早期的內容或者其他個人資料頁的內容,並非用戶新增內容,也就是說,網易博客的日新增內容還要少很多。

百度site:blog.163.com的結果顯示,一天內的相關結果數約4650個,這裡面還有很多時垃圾灌水帖,已經被封號的,去掉這些垃圾灌水內容,其日更新數據就更少了。另外,垃圾灌水內容對平臺的衝擊也很大,曾經也有網站因垃圾灌水內容太多而關閉的。

第四,沒跟上移動互聯網的步伐。真正將網易博客脊柱壓垮的是來自移動互聯網的衝擊。2011年是移動互聯網崛起元年,騰訊推出微信,豌豆莢用戶量過百萬,iPhone剛剛在國內流行,此後,整個移動互聯網呈現百花爭豔的態勢。

而網易博客並沒有跟上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步伐。網易博客iOS版最後一次客戶端更新是在2013年10月30日,為2.1.1版,目前在App

Store中已經下架了。

網易博客Android版的推出時間還算早,1.0版的上線時間在2011年8月份,但網易博客對Android版明顯不夠重視,僅更新到1.0.3版,在百度手機助手、豌豆莢、應用寶、360手機助手幾大安卓系應用商店中的綜合下載次數才100萬次左右,這裡面還不算最終的留存率,否則數據更慘淡。

艾瑞移動App指數顯示,網易博客2018年7月份月度獨立設備數低於2萬,再想想當前爆紅的App,月活破億的App並不少見。

App是平臺在移動端的主要載體,微信公眾號雖然也算,但始終是別人的陣地,而且博客平臺與微信公眾號一定程度上也是競品,網易博客不可能將內容都搬到微信公眾號上去,但是在客戶端方面,網易博客顯然未下較大功夫,而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你的原地踏步哪裡追的上別人的“躍馬揚鞭”呢?

而依靠手機網頁的話,其流量來源有幾點:一是手機搜索引擎,可在手機搜索引擎裡,純博客內容已經很難獲得流量,另一個是手機瀏覽器的網址導航頁,從網易主網站或者網易其他網站進去,但從這裡進博客去的可能性又被降低了一層。

沒有App這個核心陣地在,網易博客最終肯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銷聲匿跡,類似於博客、論壇這類需求,大部分用戶都已經將相關的使用習慣加載在手機上了,光靠PC端的網頁,最終就是個等死的局面。

當用戶獲取內容的載體變化,作者們又都紛紛轉移陣地,平臺再不發力,不關停才怪呢,所以,網易博客即將關停,並未引發大規模的反響,95後們估計都沒玩過博客,它的關閉自然也不在意了。

昔日爆紅的博客要不行了嗎?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博客應用在網民中的用戶規模達到2.21億,使用率為57.7%,較2008年底增長5940萬人,使用率提升了3.4個百分點。半年內更新過博客空間的博客用戶規模達到1.45 億,增長率為37.9%。截至2009年底,中國有2億多個博客,網民每天發佈的博文超過400萬篇。

博客的爆紅絲毫不亞於今天的自媒體,但屬於博客的輝煌已然過去。

網易博客的關停,顯然不只是單個博客網站的關停,在網易博客之前,早就一大串博客網站關閉的名單,博客大巴、博客日報、百度空間、有意思吧、推他博客、鳳凰博客等都在關閉的名單中,各類中小型博客關閉的更是多不勝數,網易博客的關閉,只是整個博客逐漸萎靡的縮影,應用寶的數據顯示,“博客”類App的數量不足10款,而中國市場目前的App數量超過415萬個。

其他幾大博客雖然未關閉,但已經處於“半關停”的狀態。博客的流量之源主要有三點:

1)各大blog的主站;

2)搜索引擎;

3)博客自身的影響力。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各大博客的主站已經沒有“博客”的版塊,一方面,主站本身也缺乏流量導入,另一方面,主站的資源也非常有限,當然要給能“生錢”的版塊,而博客的影響力和流量都在下滑,如何能夠為主站帶來收益呢?博客如今在主站唯一還存在的氣息是——導航部分還顯示“博客”子頻道,而以往,會有較大重要版塊讓給博客頻道,現在沒了

搜索引擎方面,搜索引擎也很缺流量,並且其流量也分散的比較嚴重,博客能分到的權重非常有限。

早期,新浪博客、網易博客、搜狐博客等都是可以獲得獨立域名的,比如博客網址前面用戶能夠獨立自定義,而且內部的版權也是可以自定義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則是可以留友情鏈接,早期搜索引擎的算法裡,原創、友情鏈接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不少用戶都依靠博客來做流量,玩營銷。

但現在,搜索引擎對博客整體的權重都在下降,很明顯的兩點是:一,博客內容不再是秒收,有些內容甚至是不收錄,二,獨立博客的排名很低,要想依靠獨立博客做排名基本沒戲。

而博客自身的影響力方面,各大博客的表現都不佳,與巔峰期相距甚遠。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波老牌的博客網站裡面,網易博客絕對不是最後一個關停的,陸陸續續還有一些網站會關閉博客網站。但要說整個博客產業就此不行了,結論就下的有點兒早了。千萬別忽視人們的表達欲,社區的內容太過於碎片化,而博客這類長內容在移動端同樣有發揮空間。

網易在這方面的表現非常聰明,一面關掉表現不佳的網易博客,一面將用戶量導到LOFTER(樂乎)平臺上。LOFTER走的是輕博客路線,不過其早期的內容大多也來自網易博客,用戶在網易博客裡發佈的內容可以同時發佈到LOFTER上去。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LOFTER有將近500萬的原創內容,覆蓋15個領域,移動端激活用戶達2700萬,意見領袖近5000個 ,到2017年末,LOFTER的月活用戶超過1000萬。

關停網易博客既有止損的意味,同時也能夠防止兩個產品出現衝突,就算網易博客關停,還能將最後的用戶導到LOFTER上去。

移動端的博客類產品其實並不少,可能它們並不願意稱自己是博客,而是用內容創作社區來代替,可雛形還是博客的模子,比如簡書、美篇等,去年4月份,簡書完成B輪4200萬元融資,今年8月份,美篇宣佈完成過億元 B 輪融資,投後估值達 10 億元。

與巔峰期的博客相比,當下的簡書、美篇、LOFTER們確實弱了很多,但博客這種模式並未徹底斷根,江湖不再見,但總會在下一個地方有新面孔出現,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新的方式生存而已,讓人可惜的是,普通用戶依靠博客的子域名做流量、玩營銷的盈利模式一去不復返。

互聯網新浪潮,每日分享互聯網趣聞,福利、思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