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名副其實的寶貝,卻被當成廢紙一樣變賣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悠久。在古代,中國的綜合實力是世界上最高的。這不僅體現在文化上,也體現在科學技術上。我國還創造了許多極具價值的寶藏。今天我就告訴你,中國最有價值的寶貝,曾經被丟棄為廢紙,然後現在一頁紙可以賣一兩金。

這些是名副其實的寶貝,卻被當成廢紙一樣變賣

事實上,在民國的時候,政府非常重視教育。這可以從當時大學教授的工資中看出來,但在北洋政府的文化教育中,卻出現了這樣一件讓人感覺無奈的事情。在特殊時代,政府因經濟困難,將中國最有價值的寶貝當作廢紙出售,當財政狀況逐漸好轉時,政府想要贖回這些東西的時候,卻被拒絕了,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些是名副其實的寶貝,卻被當成廢紙一樣變賣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是珍貴的歷史遺蹟,而是記載王朝或特殊時期的真實歷史資料,因為如果一個國家失去了錢財,他還可以再掙。但是這些第一手的歷史資料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記憶,明清內閣的檔案是500多年來中國民​​族記憶。所以如果這種東西丟失了,應該是永遠都彌補不回來的。

這些是名副其實的寶貝,卻被當成廢紙一樣變賣

在晚清的時候,由於政府的財政拮据,政府別無選擇,只能以4000銀元的價格將這些國寶作為廢紙出售給書商。然而,書商並不覺得明清時期的檔案具有太大的價值,然後就把這些東西當成廢紙一樣仍在外面,讓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經受風吹雨打。後來學者羅振玉知道這件事之後,他立即花了12,000的銀兩來買回了這些文件。雖然他花了不少錢,但是他知道這些都是值得了,因為這些東西的價值遠遠比一萬二多,因為這些都不是普通文件。在日後一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些是名副其實的寶貝,卻被當成廢紙一樣變賣

1924年,他因為遇到了一點事情,急需要用錢,所以沒有辦法,只能將這些寶貝轉賣給別人。那時候的買主是李勝鐸。經過多次交談,羅振玉最後以16,000銀元的價格轉售給了李勝鐸。其實從這裡我們都能看出,他們兩個人都是比價有先見之明的,在思想上對歷史資料也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否則二人都不會花昂貴的加強買這些東西。 1929年的時候,中央研究所需要這個珍貴的檔案,又花了18,000銀元再次從李勝鐸那裡購買。雖然在此期間經過了很多次的轉手,但是最終它還是迴歸了,但是在這輾轉的過程中損失了近十萬珍貴的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