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6個月後 海航因流動性最終放棄併購噹噹

來源:GPLP(ID:gplpcn)

拖延6個月後 海航因流動性最終放棄併購噹噹

9月19日晚間,海航科技(600751.SH)公告稱,決定終止收購噹噹。同時將於9月21日上午召開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投資者說明會。

海航科技表示,終止收購是因為與交易對方未達成一致意見、歷時較長、外部環境變化等因素。

噹噹在微博回應:噹噹網與海航旗下的海航科技於2018年4月11日簽訂協議,協議項下併購,現在進入終止談判階段。海航是令人尊重的集團,25年來馳騁藍天、開疆拓土,但發展過程中目前存在流動性困擾。併購的終止,對當當顧客、噹噹供應商、噹噹員工沒有影響。

併購一拖再拖

海航收購噹噹的事情前前後後拖了大半年,最終還是無疾而終。

今年4月11日,海航科技發佈併購重組預案,擬作價75億元收購噹噹網。在5月底的重組說明會上,海航科技表示:“公司可以與標的公司進行產業鏈的深度整合,在IT產品分銷業務、倉儲與物流業務、雲集市及雲計算業務等多方面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會上,噹噹網助理總裁張巍也用“讀萬卷書用噹噹,行萬里路靠海航”的詩句秀恩愛。

然而,這一拖就是幾個月。

海航科技公關部對外表示,在6月公佈交易細節以來,海航科技已經接到了上交所的兩次問詢,“目前只回復了第一次,二次問詢還在進行中。”

據瞭解,針對二次問詢,海航科技從6月1日起共發佈了15次延期回覆的公告。在9月13日發佈的第15次延期回覆公告中,海航科技強調本次重大資產重組自2018年1月啟動至今,歷時較長,目前相關外部條件發生變化,繼續推進本次重組面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

從確定標的到終止重組這段時間,海航和噹噹的“聯姻”遲遲未有明顯進展。噹噹網市場副總裁闞敏稱,收購一事是“一拖再拖”。

近日,噹噹在微博中寫到,“海航在發展過程中目前存在流動性困擾”,用以解釋併購失敗的原因。但是海航方面並不承認,內部人員表示:“這一併購案能否順利完成,與海航科技的資金鍊並無關係。”

發展機遇一再錯失

2010年底,噹噹網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功,成為中國首家在美上市的B2C網上商城,市值一度超過26億美元。然而,2016年噹噹私有化退市,市值降到了僅為5.46億美元。

近兩年噹噹一直沒有公開過詳細的經營數據。而資產重組說明會上的數據顯示,噹噹的業績仍在穩步增長。噹噹2016年、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1.32億和3.59億人民幣。2017年營收103.4億人民幣,GMV182.7億人民幣,其2017年月活躍用戶438萬,註冊用戶達到2.3億,同比增長21.83%。

雖然成績穩健,但噹噹已經不是昔日的“中國亞馬遜”了。

2013年,百度提出入股噹噹網,但最終因為佔股比例及交易價格沒談攏而作罷。2014年,騰訊也曾有意入股噹噹網,但按李國慶的話說,雙方在理念上有分歧,“他們(騰訊)堅持用鉅虧燒錢把競爭對手幹趴下,我說資本狂奔沒有構建出任何資本優勢”。

事實證明,這是個讓李國慶後悔不已的決定。

2016年,李國慶接受《時代人物》採訪時稱,“大家都說抱BAT粗腿,我們是最有條件抱的,我們恰恰沒有,甚至拒絕了騰訊的入股,這也是犯了一個錯誤。”

幾年過去,噹噹的姿態改變了很多。李國慶為了這次併購案,曾積極向海航科技及外界發出一個訊號——可以放棄噹噹管理權。然而結果還是不如人意。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到,噹噹在尋求新的發展機會,此次和海航科技失之交臂,不排除還會尋找新的被收購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