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護砂之向背以證龍穴真假

何謂向背?蔡氏曰。“向背者。言乎其性情也”。予謂無向背則不見性情。無稜角。則不顯背面。稜者。分開大八字有弦稜也。(大八字之邊有弦稜微起)。角者。明肩護帶之稍如月角也。如手臂鵝毛之側起。外背內面而相向。為有稜角。內背外面而相背。為無稜角。或如手臂鵝毛之覆與仰。而不向不背。亦為無稜角。外背內面而有稜角者。抱來固為向。豁開亦為向。如蓮花半開時。固向其心。至謝時而花瓣垂下。亦未嘗不向其心。內背外面與無稜角背面者。豁開固為背。抱來亦為背。如鄰菜之葉與我菜心相遠。

論護砂之向背以證龍穴真假

固是揹我。即蓋過我菜心之上。亦是揹我。蔡氏曰。“觀形貌者得其偽。觀性情者得其真”。原其向背之故。只在分之真假辨之。觀花瓣菜葉。無一片不向其心。則可通其說矣。花瓣菜葉之必抱向其心者。以其從根蒂分出。自相護衛也。不然。則必有參雜之勢。分立之形。何能片片外背內面而相向乎。是以知真分者。護衛自已。故向而不背。假分者羽翼他人。故背而不向。或雖不羽翼他人。亦不護衛自已。而為閒散之砂。故無向無背也。夫花與華之生氣不可見。觀花瓣菜葉之相向。而知其生氣在於心。地之生氣不可見。觀大小八字之相向。而知其生氣在於內。語云。“下砂不轉莫尋龍”。其即向字之謂乎。但上砂向易。下砂向難。得下砂向。則上砂不患不向。必有地矣。(下砂逆轉定有真結。其上砂自然相向。若上砂向而下砂不向者。非真穴也)。此一語。豈非尋地捷法乎?今人不識轉字。即是向字背來駝我者。誤認為轉。無背無面而生轉抱來者。(砂腳向外砂體曲轉處似向內抱也)。亦認為轉。觀形貌而不察性情。烏能得之。(以上論明肩護帶兼及上下砂。總以分之真假別其向背)。

至於六龍方行而未止之處。只一重下砂真面向裡。亦未足恃。楊公所謂“纏龍尚須觀疊數。一重恐是葉交互。三重五重抱回來。方是真龍腰上做”也。(此論龍身行度)。他如朝託侍衛。及水口砂星辰之向背。則與此稍異。亦以分大小八字。腰軟而肚不飽。外背內面者為向。無大小八字。肚飽而腰不軟。內背外面者為背。即非背來駝我。無正面之真情向內者。亦為背。此皆不關地之真假。但減龍之福力。(此論護衛開銷星辰)。

若後龍星辰之大小八字不相向。或有一邊向入者為假龍。穴山之大小八字不相向。或有一邊向入者。為假穴。後龍之大小八字相向。而兩邊送從纏護砂。有一邊不向者。雖是龍必非正龍。兩邊之送從纏護皆向。而穴山之大小八字。有一邊不向者。雖有穴必在他處。穴山大小八字。兩邊送從纏護皆向。而朝山不開面相向者。必是枝龍。而非正幹。水口山不轉面向裡者。必是借用而減福力。(水口山有不向內者。穴中不見亦可。此論龍穴纏護兼及朝案水口山)。祖山分龍。兩邊崗阜向多者。龍旺橫龍降脈。背後孝順鬼逆抱者穴真。(此論分龍處之護砂兼及橫龍後鬼)。入穴見向而遠觀似背者。非龍。遠觀似向而入穴見背者。非穴。外不像背而內有稜角相向者。可取。外雖似背而內無稜角相向者。可棄。不向左。不向右。而節節鵝毛竅再得左右砂相向。雖旁龍亦可取裁。或向左。或向右。而形如側手臂。左右砂更有一邊揹我。並本身亦為砂體。本身龍虎向面外層皆曏者。地大。外層不向而本身龍虎曏者。地小。(此論體認內外遠近之向背。分別龍穴真偽大小)。

論護砂之向背以證龍穴真假

有等龍虎氣旺。曜氣飛揚。自本身龍虎一向之外。即飛揚而去。得總纏護水口山面面相向。而抱住其飛揚之砂者。反為大地。此當求之尋常識見之外。然亦當觀其祖龍何如。若祖龍行度節節開面。而分龍出帳過峽之處兩邊迎送纏護。重重相向者方可。(此論曜氣)。

又有一等龍身於始分再抽之際。兩邊護從崗阜。曏者甚多。至結穴處。但得水纏。並無護從。只有一股陰砂。僅堪蔽穴。亦為大地。(有水環繞不嫌護砂微薄)。故向背之本。在分龍作祖之處。穿帳過峽之時。而到頭之向背。特其標耳。(此論結穴護砂單薄。蓋指出洋旺龍而言。若山谷結地應以到頭真向多者為貴)。

又有一等旺龍。技技結果。節節開花。一局之中結數地。數里之中結數十地。其砂必各自顧穴。何能層層向我而不背。(多有成魚尾砂。作兩邊之護衛)。只好論其本身之枝葉。不顧入而向自已。有星面穴面。便是美地。其外層皆自去顧穴。何能向我。只要借用得著。湊拍得來。象個局面不斜竄壓射便佳。亦仍以真向多者為勝。(此論旺龍結穴)。 又有一種怪穴。後龍之開面垂頭。臨穴之結臍吐氣甚真。(結臍詳乳突窩鉗篇)。而龍虎狀貌反背而去者。(指曜氣飛揚)。以常見論之。何能成地。及細察之。其反去之處有隱隱褶紋抱進。或層層石紋裹轉者。亦成真穴。如反肘粘高骨、鸕鷀曬翼、雁鵝反翅諸形是也。然非蓋堂之證驗。垣局之會聚者不可。(大地方成垣局。中小地只取唇口堂砂為證。此論龍虎反背)。坤道珠璣曰。“眾山拱向。似乎有地。然要辨其真假”。

論護砂之向背以證龍穴真假

概曰。“拱向”。復有真假。於何辨之?在乎識背面而已。楊公曰。“若是面時寬且平。若是背時多陡岸”。凡山之拱曏者。果皆有寬平之面在前。更有陡峻臃腫之形在後。乃見面向我背在外。是真向也。若反此而狀雖向我。其實無面便不為真向。向主山不真。主山便不結地。故看地當內看外看也。內看者。立於作穴之處。看四面之山及本身左右。皆有情向我否。若眾山無情向我。便結穴不真。外看者。四面之山。盡有穴內見其向我。穴外觀之。乃反背無情走竄他向。穴中所見向我者。

便非真面。向我者假。便非真地。故內看不可不外看也。但形貌背而性情曏者。外觀雖反背。內觀則有情。龍穴砂水。件件真的。又不可執外觀之法而概棄之。蓋大勢反去為形貌背石紋。裹轉為性情向。如上所云鸕鷀曬翼等形是也。故石紋之向背。更宜細看。(統篇大旨總以識背。而全在察性情為主。真分假分與石紋之向背是性情之顯然者。更論及內外看法。龍砂向背自無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