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側樹坪村屬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潘市鎮,去年底申報為中國傳統村落,據申報材料稱:現有100多戶,常住人口500多人,族姓楊,現存大塘角院、鰲魚頭院、新屋院、四房院、楊氏宗祠等古院落建築2.9萬平方米。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該院由楊六十八郎經營木業發家,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開始興建老屋院,後經歷八、九代族人共同努力艱苦創業,光緒七年(1881年)建成。現保存比較完整有四房院、新屋院和大塘角院,其他各院損毀比較嚴重。大院建築牆身高,出簷深,山牆多,建築格局、建築裝飾、飛簷翹角、內部設計,各種裝飾、彩繪、雕刻等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築特徵。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大塘角院是側樹坪村規模最大、保存相對較好的古建築群,為一正三橫佈局。中軸建築包括八字槽門(重修)、院坪、正堂屋。院坪兩邊各有兩個結構基本相同的橫屋,橫屋是院落的主要生活空間,包括遊庭、遊亭、走廊、天井、花廳、繡樓、後房、廂房、雜屋等。正廳為招待客人,家族聚會,舉辦各種活動的地方,與天井相連,通風采光良好。遊庭、遊亭位於橫屋的中軸線,既是連接正堂、各個廂房,天井,走廊等功能設施的通道,又是供族人休閒聊天,小孩玩耍的公共空間。同時,各個房間相對獨立,保持了每個小家庭的私密性。院落的走廊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是連接院落的各個房間和空間的通道。整個院落渾然一體,相互通連,在院子裡,下雨天不用打傘就可以達到任何房間和空間。這樣的建築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大家族合和共融,和而不同的生活居住理念。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這兩塊石頭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啥構建,最後還是一位70來歲的大叔告訴我是染布用的壓石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遊亭懸匾書“居之安”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遊亭上懸匾書“業精於勤”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大塘角院的建築風格體現了湘南建築的特點,主體結構為磚石,遊亭,走廊,板梁,屋簷、門窗等使用了木材,但木材主要用於裝飾,很少用於承重,這就確保院落的安全性、牢固性和經久耐用性,這也是大院至今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外、內牆均為青磚清水綿牆,建築工藝十分考究,飛簷翹壁,風火牆高聳。室內為青磚地面,院坪為塊石鋪墊,條石臺階,院內天井設有暗溝。排水,通風,採光,相互通連等日常生活功能考慮得十分周全。遺憾的是,整個大院目前只留下3、4戶人家居住,留下的人都是年邁老人。部分建築破損嚴重,亟待維修。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瓜柱也如大柱一樣有柱礎,但是木頭的,也一樣不惜雕工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鰲魚灰雕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精美的龍頭雕樑和圓雕的獅子柁橔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門楣之上繪有山水畫,且畫工不俗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平安富貴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如意吉祥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這些大院牆上還清晰保留了社會主義各個時期的時代烙印,拍了一些,作為資料。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成績歸功共產黨,榮譽屬於毛主席”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上世紀90年代的標語又蓋在60年代的標語之上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共產黨恩深似海,毛主席情重如山”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上世紀50、60、90年代的痕跡於一牆之上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毛主席著作學了就用,毛主席的話一聽就懂”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楊氏宗祠是側樹坪村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為永州市文保單位。院門左右兩側原為花園,現被改成了房子。以至於在外面看不到祠堂,穿過2幢破爛的現代建築,方見乾坤。祠堂正門牌樓上的兩條金龍和部分雕塑,以及祠堂內部的匾額、雕花、彩繪、泥塑等珍貴文物均在文革期間被毀。後該祠被改為下七渡中學,現祠堂正廳內設有佛堂,佛像邊上立的楊氏祖宗楊繼業和佘賽華。兩間偏房一間供的聖人孔子像。一間供的是關公。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祠堂邊門右書“入孝”,左書”出弟”。這是告誡子孫: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用碎瓷片在地上拼出的鳳凰圖案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楊家大院留下的建築雕飾不多了,絕大多數在文革破四舊時被毀,剩下的要麼被盜,要麼被村民賤賣了。

村落的規模其實很大,由於沒有飛機航拍,無法表現。真心希望當地各級政府借入選中國傳統村落之際,加強保護,給予修繕。

在楊氏祠堂,守佛堂的阿姨催我們走,說要關門了,時間確實是下午5點半了,臨別告訴我們2、3裡地有個八角樓有幾百年歷史了。於是打開高德地圖,居然找到,順著導航往山裡方向開,在山腳一個村子見到此樓,歸一村民所有,跟女主人說明來意後,開始大嫂有些戒備,說是危房。後來我給她看我拍的古建照片和公眾號,並說可以宣傳出去,得到政府關注,也許幫你修繕保護好。這才開門讓我進去,果然是危房,樓下已建成磚房,但已廢棄,樓梯還能上,樓板已破爛失修,整個樓被現代建築三面擠壓,似乎沒有生存的空間了,但仍能感受到昔日的英姿。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九 側樹坪村

其實在各地有多少象八角樓這樣的古建命運多舛,有多少橫屍鄉野,有多少煙消雲散,祖宗千百年留下的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燦爛文化被近現代崇洋媚外者所批判所拋棄,現在,仍然不知覺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