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帝王大PK之第九名——苻堅,距離傳奇只差一步

第九名——前秦大帝苻堅,距離傳奇只差一步

中國好帝王大PK之第九名——苻堅,距離傳奇只差一步

成王敗寇的最好詮釋

朋友們可能奇怪為什麼第十第九會連續兩位都是少數民族出身的帝王呢?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現在國家提倡我們民族大融合,不分彼此,咱們也不能再搞那些大漢族論不是?少數民族出身的選手也要給予公平的機會。

第二,就是因為少數民族的領袖一般來說武力彪悍,武功上面都是很強盛的,但是能在文化和政治上面有所作為的就不多了,正因為稀少才更顯得難能可貴,就像是NBA當年的底特律活塞隊一樣(雙華萊士那支不是托馬斯杜馬斯的壞小子軍團),能夠以如此平民化的隊伍擊敗了星光閃耀不可一世的洛杉磯F4,豈不是更應該為他們鼓掌喝彩?

好了,閒話到此為止,現在開始正式為苻堅選手打分。

文治(六分):

苻堅是氐族人——順便說一句,這個民族在歷史曾經一度強勢,但是後來式微後逐漸融入到漢族之中了,也許在座不少朋友身上就流著氐族的血脈也未可知。

少數民族的首領一般來說武力彪悍,所以脾氣好的沒幾個,有時候在那些民風彪悍之地寬容往往和軟弱是劃等號的,想必現在華北東北的許多朋友們都有體會,所以在那裡無論幹什麼都要講究有一股氣勢先震懾潛在的對手才好辦事。

但是苻堅卻不同,他脾氣很好甚至達到了‘仁厚’的程度(這個評價是很高的,在高高在上的帝王之中十不存一),這個我們在後面的私德方面再多談幾句,因此他麾下很快就收集了以王猛(注意,是我們漢人)為首的一大批優秀的文臣武將,然後苻堅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對王猛更是極為信任和重用(不次於皇叔對孔明),整頓吏治,設立學校,學習漢文化,使得前秦很快就富強起來,為後面的大量軍事行動打好了基礎。

武功(五分)

這一項可以說是苻堅最大的爭議點了,許多人記住他都是因為‘

淝水之戰’這一場和“赤壁之戰”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前秦號稱一百萬(實際也有六七十萬)的兵力去攻打只有二十餘萬兵力的東晉,雙方兵力的巨大差距使得苻堅戰前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們兵多將廣,可‘橫鞭斷流’的豪言,自以為可以一戰而下對手,從而一統天下。

但是之前的連番勝利讓苻堅得意忘形了,最後中了東晉的計策,再加上內部出現了不團結而一敗塗地,最後逃跑的時候又留下了“草木皆兵”和“風聲鶴唳”的哀嘆,最後被最信任的部將刺死,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這裡要額外提一下,苻堅為我們的漢語成語庫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一個人就提供了至少三到四條,堪稱業內前三。

這是苻堅罕見的但也是最大的一次失敗,直接導致前秦帝國的崩潰,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一次失敗就抹殺他之前的成績,在他統治的幾十年內前秦先是平定了內部的“

五公之亂”,然後又“攻滅前燕“,出兵西拓”,“北取代國”,統一了整個北方,頗有點當年孟德公魏武揚鞭,會獵長江的氣勢了,甚至戰前還拿下了當時屬於東晉的蜀地,最大程度的孤立了這個僅存的對手。

所以綜合來看苻堅在軍事方面還是有很成績的,勝率也很高,但是和別的許多著名同行不同,人家敗了還能東山再起,而他這一敗就再也沒有機會翻身了,要不然很可能代替隋煬帝提前結束亂世,那他絕對有資格位列三甲了。

但是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如果,天意也好,命運也好(王猛當時先走了一步,無人能再勸的住苻堅伐晉),苻堅自己的得意忘形也好,敗了就是敗了,所以他的武功方面就只能不及格了。

民生(七分)

前面也提過了,苻堅雖然是少數民族的首領卻十分崇尚漢學,他要求手下的俸祿百石以上的官吏,

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如果不通一經一藝,則一律罷官為民。因此使得他治下的官吏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不像是許多少數民族官員那樣完全就是用馬上帶兵的方式來簡單粗暴的管理百姓(元朝的那些官員們,別瞅別人了,主要說的就是你們!)。

而且苻堅自己也能以身作則,減少自己的膳食,撤銷歌樂,後宮皇妃以下的宮女改換布衣。不再穿綾羅綢緞,頗有點隋文帝漢文帝這些著名的‘吝嗇’皇帝的風格,還開墾荒山,興修水利,大大的提高了百姓生活質量,據說當時有老百姓歌謠贊曰:“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所以民生方面自然要高度評價。

私德(四分):

前面也略提了一下,苻堅是少數民族首領裡面難得的仁厚之君,這在當時五胡亂世時期大部分同行以武力征服一切,以殺止殺的年代裡面絕對是一股難得的清流,遠的不說,他的前任厲王苻生,便是以兇殘暴虐著稱,造成了人心渙散。

就是在這種局面下苻堅卻堅定的打出了‘仁治’的招牌,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尤其是漢人王猛,而且給予了絕對的信任。

王猛為人執法嚴明,雷厲風行,得罪了許多權貴,有些甚至是前秦的功勳元老,連苻堅都要尊敬他們(愛看清宮劇的朋友可以以那些旗主或者王爺類比之),可是當這些人和王猛形成衝突之後聯手給了苻堅極大的壓力以後,苻堅卻堅定的站到了王猛這一邊,甚至不惜連殺了數個帶頭之人來表示對王猛的支持,這是極為難得的君臣之義。

而相比之下明朝的萬曆皇帝和首輔張居正就是反面例子,一開始老師學生相互配合乾的很是不錯,經濟吏治軍事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的成績,但是後期萬曆頂不住壓力開始猜疑忌憚自己的老師並且提前下手,張居正是被搞掉了,但是朝廷也就此衰敗,萬曆自己後悔莫及去做了鴕鳥,從此不再上朝。

但是最終天不佑前秦,王猛還是英年早逝,在臨終前仍不忘為前秦的未來做出規劃,勸苻堅“勿以晉為圖”(《通鑑》),還讓他提防慕容垂和姚萇——從後面事實來看可以說是極有先見之明,

可惜苻堅最終還是沒能聽進去才有了後面的大敗。

說到這裡我也覺得很是奇怪,為什麼這些生前“如魚得水,彼此信任”的君臣們最後的遺言對方都是聽不進去呢,皇叔臨死囑咐孔明不要用言過其實的馬謖孔明沒聽,管仲臨終告訴齊桓公要疏遠易牙等小人齊桓公也沒聽,苻堅也是一樣,大概冥冥中自有天意吧,因果早已經在千年前就種下了

所以綜上所述,前秦大帝苻堅的最終得分是二十二分,成為我心中的歷代帝王第九,也許他離傳奇只差一步,但也許真的就是造化若此了,不管怎麼說了,也許就是也許,和可以人為大團圓結局的電視劇或者小說不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真實的歷史總是會有缺憾的,但是正因如此才更有魅力不是麼?就像是斷臂維納斯一樣反而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所在。

好了,這一篇就到這裡了,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再次緬懷一下單田芳老爺子那獨具魅力的公鴨嗓,願老爺子早登極樂

),下次我們來談第八位——出身最低城府卻最深的明太祖朱元璋。


愛史學,愛國學,愛佛學,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希望點贊,評論,關注一下,大家一起談天說地,交流進步^_^。

中國好帝王大PK之第九名——苻堅,距離傳奇只差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