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雷連爆仍未出清風險 中江信託何時望到天涯路!

導讀:進入9月,中江信託相關違約項目信息披露依舊在繼續。作為今年曝光率最高的信託公司,中江信託踩上的雷從年初一直爆到現在,基本每月都有更新。不完全統計,中江信託官網以公告形式披露出現逾期或違約的產品已有10例。

十雷連爆仍未出清風險 中江信託何時望到天涯路!

(上海信託圈)

十雷連爆仍未出清風險 中江信託何時望到天涯路!

中江信託接連遭遇諸多高風險和“垃圾”項目的現象,在業內十分罕見

進入9月,中江信託相關違約項目信息披露依舊在繼續。作為今年曝光率最高的信託公司,中江信託踩上的雷從年初一直爆到現在,基本每月都有更新。據《投資者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3日,中江信託官網以公告形式披露出現逾期或違約的產品已有10例。

2016年受益於出售所持國盛證券的股權投資收益的26.13億元,中江信託當年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均翻了約3倍,行業排名從36位躍升至13位。但在“降槓桿”和“去剛兌”的雙重背景下,中江信託迅速被“打回原形”,不僅營收淨利同比迅速減少74%和91%,以信託業務為主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相較2015年也下降了32%。

在“降槓桿”和“去剛兌”的雙重背景下,出現兌付危機的項目急需“滅火”,曾以基建類業務聞名的地方政府金控屬性又面臨迴歸本源與創新轉型。中江信託的風控措施將如何兌現,未來業務又何去何從?遺憾的是,就上述相關風險和業務進展問題,《投資者報》記者通過電話及郵件採訪公司均未獲得回覆。

連踩“網紅”雷

毋庸置疑,急漲急跌的中江信託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也給業內以警醒。

中江信託的總部位於江西南昌,其前身是成立於1981年6月的江西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2009年重新登記換髮新牌,2010年完成增資擴股。截至2017年報告期末,中江信託註冊資本人民幣30.05億元,股東總數14名,前三大股東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連昱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西省財政廳,分別持股32.74%、25.11%和20.44%。

作為今年信託的踩雷“網紅”,中江信託也踩上了不少爆雷的“網紅”企業,例如:金鶴204號(凱迪生態)、金鶴140號(億陽集團)、金鶴400號(神霧節能)、金鶴189號(大連機床)、金鶴167號(斐訊科技)。此外還有金海馬6號、12號(藍德集團)、金鶴156號(猛獅科技)、金虎308(津勸業)等。

“中江信託的違約項目涉及了著名的神霧系、凱迪生態,億陽系和今年的‘天雷’斐訊系,這類項目都包裝成所謂的工商企業信託,因為非地產非徵信,其實信託發行之時已經是給這些高槓杆公司送最後一滴血的狀態。此外公司違約的項目還有一些小公司的項目,這些項目有的有國資擔保,有的有股票質押,但在今年債券違約大年,民企爆雷不斷的背景下,很多之前有力的風控措施已經失效,相比之下,地方平臺的擔保儘管現金流不好,和足額土地抵押一起但仍是最有力的手段。” 啟元財富產品總監範曜宇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在業內看來,像中江信託這樣接連遭遇諸多高風險和“垃圾”項目在業內也十分少見。

深陷“蘿蔔章”

盤旋在中江信託風控之上的,還有涉及6億元債權的“蘿蔔章”。2016年,中江信託發行了“中江國際?金鶴189號大連機床產業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實際募資6億元,信託資金按計劃用於受讓大連機床對惠州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享有的應收賬款債權。

但貸款後不久,信託產品利息無法按期兌付,於是中江信託以債務糾紛為由起訴了大連機床,在江西省高院審理案件時,對7.59億元惠州比亞迪電子應收款瞭解過程中,收到惠州比亞迪電子的書面回覆,才發現7.59億元應收款子虛烏有,《債權確認書》顯示的惠州比亞迪電子公章與授權代理人簽字均為偽造,即通俗所說的“蘿蔔章”。

“‘蘿蔔章’並不多見,發生在金融機構的業務中更是不多見,這其中既有偶然因素,也有信託公司風控不到位的因素,關鍵在於後者。”北京的一位資深信託人士對記者說,“大連機床破產重整後需要看企業本身是否能夠逐步恢復到正常發展狀態,短期看債權完全追回難度較高,一般需要犧牲部分債權方利益。”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信託公司對“蘿蔔章”存有明顯的失職。

十雷連爆仍未出清風險 中江信託何時望到天涯路!

“這個項目在2016年成立,陸續放款給融資方,最後一筆放款是2016年11月4日,在次月月底,大連機床集團的短期券15機床CP004即未能兌付本息,次年11月大連中級人民法院就受理了大連機床重整案,信託公司在給這類資金鍊緊張的公司業務時,一定要有強擔保或可控制的硬通貨,否則這筆信託貸款結局就是羊入虎口。作為僅有的外部風控措施,那筆比亞迪的應收賬款僅憑融資方提供的材料就通過了風控,其實是不嚴謹的,只是要得到比亞迪直接出具諸如詢證函來印證。”在範曜宇看來,目前大連機床董事長已經陷入刑事犯罪的境地,公司也近乎破產,追回融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未來預計只能獲得重整後的公司少數股權,投資者只能通過和信託公司的訴訟解決這個問題。

業績或持續下滑

縱觀2015、2016、2017年三年中江信託的業績,營業收入依次為12.99億元、36.16億元、9.48億元;淨利潤依次為5.61億元、19.25億元、1.73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依次為10.35億元、8.84億元、6.99億元;投資收益依次為2.72億元、26.8億元和2.61億元;也出現了實質性的整體下滑。

“中江信託在2016年產生了出售所持國盛證券的股權投資收益 26.13 億元,所以當年的利潤畸高,扣除該筆收益後,收益波動性沒有那麼劇烈。此外中江近年來也在持續壓縮業務,自身也處於降槓桿的狀態,可以從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連年下降看出,所以也會帶來利潤的下降,而風險事件的代償未來也可能成為中江利潤表和負債表的隱患。” 範曜宇說。

在他看來,老業務受限和新業務風險都使得信託公司目前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成為中江信託和諸多信託公司面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