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排名第五的好漢,保家衛國戰敵寇,卻遭小人暗算!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金軍中、東兩路軍主力佔領東平府(今山東東平)後,繼續推進,兵峰直指濟南府(今山東濟南),進犯濟南府的金軍,除了這支主力部隊之外,還有一支佔領淄州(今山東淄博淄川區)後西進的偏師。

南宋濟南府守將為關勝,知府為劉豫,關勝之名可謂家喻戶曉,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幾乎都知道。在小說中,關勝是三國時期名將關羽的後人,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五,位列馬軍五虎將之首,曾獨戰“豹子頭”林沖和“霹靂火”秦明二人,勇武絕倫!征討方臘後,被朝廷敕封為大名府正兵馬總管,後來醉酒墮馬而死。

梁山排名第五的好漢,保家衛國戰敵寇,卻遭小人暗算!

電視劇《水滸傳》關勝形象

歷史上的關勝(另有史料記載其姓名為關必勝),並非關羽後人,文字記載也不多,是北宋末年聚眾起義的宋江部下頭領之一,後隨宋江一起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施計招降,參與過征討方臘的戰鬥,後來鎮守濟南府,具體職務不詳,可能是總管、鈐轄、都監等武職中的一種。

濟南知府劉豫,字彥遊,景州(今河北景縣)阜城人,北宋宣和年間,曾任河北西路提刑,金軍南侵之時,棄官南逃避亂,宋高宗繼位後,於建炎二年正月經好友中書侍郎張愨(què)推薦,出任濟南知府。

劉豫對這個職務極為不滿,因為濟南府實在太過危險,當時,在河北西路與河北東路,宋金雙方的控制區域犬牙交錯,濟南府儘管位於京東東路,卻緊鄰河北東路,隨時可能遭到金軍進犯。

這倒不是劉豫杞人憂天,而是殘酷的現實:就發生在幾個月前,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金國第三次大舉南侵時,東路金軍就已經打到濟南府東邊的青州(今山東益都)、濰州(今山東濰坊),並派遣一支部隊從這裡迂迴到滑州(今河南滑縣),去配合中路金軍夾擊東京。

梁山排名第五的好漢,保家衛國戰敵寇,卻遭小人暗算!

濟南府地理位置

金國這次傾盡全力的進攻,雖然最終被東京留守宗澤挫敗,但劉豫被任命為濟南知府時,宋金雙方依然在血戰之中,金軍直到建炎二年三月才被擊敗,陸續北撤。

濟南府的威脅,除了來自金國之外,還有聚眾而起的諸多盜賊,他們橫行京東兩路一帶,同樣攻城掠地,燒殺搶掠。

劉豫不願意去兇險的濟南府就任,請求朝廷改令自己去東南部某郡任職,劉豫萬萬沒想到自己這一請求,竟然徹底激怒了朝廷,這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劉豫曾經棄官而逃,身犯重罪,屬於有“前科”的人員,當時南宋朝廷建立不久,正值用人之際,故沒有追求劉豫的罪責,還任命其為知府,已經算是義海恩山了,而劉豫非但沒有感恩,反而挑三揀四、挑肥揀瘦,這種行為讓朝廷大為光火。

梁山排名第五的好漢,保家衛國戰敵寇,卻遭小人暗算!

劉豫畫像

於是執政官① 豪不猶豫的拒絕了其請求,堅持令其前往,劉豫只能滿懷怨氣去赴任,這也為其後來降金埋下了伏筆。(豫不願行,請易東南一郡,執政惡之,不許,豫忿而去)

劉豫到任後,僅僅過了幾個月,濟南府就遭到賊寇李成的進犯,李成當時剛被劉光世擊敗,流竄到京東東路,缺少糧草,進犯淄州,但久攻不下,只好轉攻濟南府。

劉豫和關勝據守城池,李成多次攻城無法得手,就撤圍而去,還沒等劉豫懸著的心完全放下,佔領了淄州的金軍偏師就已經兵臨城下了。

劉豫派遣自己的兒子刑曹掾劉麟出戰,被敵人擊敗,金軍重重圍困濟南,朝散大夫通判府事張東帶兵增援濟南,金軍看到宋朝援兵到了,就撤圍而去。(金兵圍之數匝,通判張東益兵援之,乃去)

梁山排名第五的好漢,保家衛國戰敵寇,卻遭小人暗算!

劉豫

金軍派人遊說,勸誘劉豫投降,劉豫想起朝廷執政官的可恨之處,決定降金,然後派人殺害了不願意投降的關勝。

關勝在濟南與金軍交戰的情況,在文獻中有零星的記載,如:

明末被譽為“奇情孤詣,絕才異骨”的詩人王象春,是濟南人,在其作品《齊音》中記載:“……金兵薄濟南,守將關勝善用大刀,屢戰兀朮。金人賄豫誘勝殺之……”

在清朝光緒年間編撰的《山東通志·卷一百九十九》中記載:“……歷城馬跑泉,乃金兵薄濟南時,關勝與兀朮大戰。一日,至渴馬崖,求水不得,馬刨地而泉湧出,因名馬跑泉。……劉豫受金賂,殺關勝……”

梁山排名第五的好漢,保家衛國戰敵寇,卻遭小人暗算!

電視劇《新水滸》關勝形象

通過文獻的記載,可以確認關勝在濟南府與金軍交戰過,但是其對手,則有矛盾的記載,如《金史·列傳第十五·劉豫傳》中記載:“……撻懶攻濟南,有關勝者,濟南驍將也,屢出城拒戰,豫遂殺關勝出降……”撻懶,即完顏昌,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堂兄弟。

那麼,關勝的對手到底是完顏昌呢,還是完顏宗弼(兀朮)呢?

應該是完顏昌,因為劉豫降金後,和完顏昌的關係一直很緊密,後來,金國扶植偽齊時,皇帝的候選人有兩位:一個是劉豫,一個是折可求,劉豫的勝算本來並不大,但最終卻憑藉完顏昌的力挺,成功上位,完顏昌支持劉豫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當初他在濟南沒有抵抗就向自己投降了。

而完顏宗弼呢,當時跟隨完顏宗翰(粘罕)率領的主力先後參與濮州和開德府等戰鬥,然後北上進攻大名府,並沒有進犯過濟南府。《金史· 列傳第十五》中記載:“……宗弼攻開德府,糧乏,轉攻濮州。前鋒烏林答泰欲破王善二十萬眾,遂克濮州,降旁近五縣。攻開德府,宗弼以其軍先登,奮擊破之。攻大名府,宗弼軍復先登,破其城……”。

梁山排名第五的好漢,保家衛國戰敵寇,卻遭小人暗算!

關勝卡通形象

劉豫打算率領全城百姓一起歸順金國,但濟南百姓卻不願意,劉豫只好縋城而出向金軍投降納款,與劉豫一起投降的還有那個帶兵增援的通判張東。

關於劉豫投降,還有另一個版本:李成進犯濟南,劉豫派人向滄州求援,金軍趕來後,劉豫以為是滄州援軍到了,就下令開城歡迎,結果發現是敵人,劉豫就放棄了抵抗,順勢投降。

(開門納之乃金人也,遂就投拜)

劉豫投降的第二個版本,和淄州淪陷幾乎如出一轍。

劉豫降金後,擔任過八年偽齊皇帝,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還帶人把北宋的“七帝八陵”給盜了,所謂“七帝八陵”即宋宣祖永安陵、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昭陵、宋英宗永厚陵、宋神宗永裕陵和宋哲宗永泰陵,其中宋宣祖為宋太祖父親,被追封為帝,其餘為北宋九個皇帝中的七個,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亡國之君的陵墓不在此處(徽欽二帝當時還都在世)

金軍沒有經過激戰就輕鬆佔領濟南府,作為對濟南“識時務之舉”的回饋,後來當金軍佔領中原後,在宋朝故地皆屯戍女真、契丹軍,只有濟南和淄州二地無一騎。

梁山排名第五的好漢,保家衛國戰敵寇,卻遭小人暗算!

電視劇《精忠岳飛》金國將領形象

佔領濟南後,金軍偏師立即調整方向,進犯大名府(今河北大名),而金軍主力也無需再攻打濟南,也改道奔大名府而去。

北京大名府是宋朝在北方的重鎮,被金軍圍困多日,全城軍民在河北東路提點刑獄郭永的帶領下,堅守城池,已經打退金軍多次進攻,這一次,金軍中路軍和東路軍主力傾巢而至,硬骨頭郭永還能打敗敵人,繼續堅守下去嗎?大名府之戰,下期繼續,敬請期待!

註釋:

① 宋朝時期,通常稱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樞密使、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等官職為執政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