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炒菜煮飯時我們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然而在家做飯也是一門學問,因為如果你使用了錯誤的做飯方式,可能會讓自己吃下毒素和致癌物質,快來看看你家有沒有犯下這些錯誤哦!

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1.油冒煙氣時才下鍋:反式脂肪酸傷害身體

剛學煮飯時,老人都會教我們,等到油鍋冒煙,油熱了,炒菜才香。但油鍋冒煙時,油溫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把菜下鍋的話,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會增加患癌風險。另外,蔬菜中的很多營養也會被破壞,包括脂溶性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等。

在煮菜過程中,最好是燒熱的鍋冷的油,油在高溫狀態下會生成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是有損害的。炒菜時應把油溫控制在150℃~180℃左右,用一支竹筷子插入油中,當週圍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即代表溫度已經熱,也就可以準備炒菜了。

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2.油炸食品剩下的廢油繼續炒菜:油裡殘留致癌物含量高

每次在家弄油炸的食物,都會剩下很多用過的廢油。覺得倒掉又浪費,因此會將油炸過的油繼續用來炒菜,但這種方法是不可取,因為油經過高溫預熱後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油脂氧化物,繼續高溫爆炒可能會使致癌物急速增加。這類油應該避免高溫加熱,可用來做燉鍋菜或者花捲等麵點。

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3.炒菜後不洗鍋接著炒:產生苯並芘致癌

為了節省時間炒出多道菜,很多人習慣不洗鍋,一鍋炒到底,完全不洗鍋子,然而看似乾淨的鍋表面其實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駢芘 」等致癌物質。因此最好每炒完一道菜就把鍋認真的刷洗後再炒,不僅減少有害物質的殘留,還能避免上一道菜的味料和殘渣物質影響下一道菜的口感。

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4.炒完菜馬上關抽油煙機:可能會誘發肺癌

有些人喜歡炒完菜後,立馬關掉抽油煙機,然而就是這一順手習慣,卻暗藏“危機”。專家指出,如果炒菜時火候特別大,且菜燒焦的了,會引發有害物質釋放,對呼吸系統產生很大的危害,有誘發肺癌的可能哦,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馬上關掉抽油煙機。事實上,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來運作的,炒完菜後仍有未排乾淨的廢氣飄留在廚房。炒完菜後,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室外。另外,炒菜時儘量關上廚房門,將窗戶打開,能減少有害物質殘留在空氣裡。

如果都要在家自己煮菜了,那可別再因為錯誤的炒菜方式讓自己吃進大量毒素哦!

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5.蔬菜買回來不要馬上整理

很多人習慣於把蔬菜買回來後就進行整理。很多蔬菜,如捲心菜的外葉、萵筍的嫩葉、毛豆的莢都是活的,它們的營養物質仍然在向食用部分運輸營養物質,保留它們有利於保存蔬菜的營養物質。整理以後,營養容易丟失,菜的質量會下降。因此,不打算馬上炒的菜就不要立即整理。

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6.不要“先切斷後洗”

對於許多蔬菜來說,很多人習慣於先切斷後清洗。其實,這樣做是不妥的。因為這種做法方式會加速營養素的氧化和可溶物質的流失,使蔬菜的營養質量降低。正確的做法是把葉片剝下來洗乾淨後,再用刀切成片、絲或塊狀,隨即下鍋。至於菜花,洗淨後,只要用手將一個個絨球肉質花梗團掰開即可,不必用刀切,剩下的肥大主花用刀切開就可以準備煮了。

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7.裹層面糊再油炸

油炸的菜品中,多以肉類為主。比如,炸丸子、炸魚、炸排骨,煎牛排等。煎炸這類食物時,肉類的蛋白質經過高溫可產生致癌物質。要想減少致癌物質產生,可在原料外裹一層厚度適中的麵糊(可用澱粉、蛋清混合)再下油鍋煎炸。麵糊可起到隔離作用,不讓肉類直接在高溫的油里加熱,最大程度減少這兩種致癌物產生。裹麵糊時,注意儘量均勻塗抹,厚度適中,以使食物隔離加熱均勻。

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8.食鹽和味精要出鍋時再放入

炒蔬菜時,應等到蔬菜出鍋時再放食鹽和味精。因為蔬菜內含有的水量多在90%以上,過早放入食鹽調味,菜體的水分便會向外滲透出,導致蔬菜的鮮嫩口感變差。而且同樣的鹽量晚放比早放鹹很多,最後放也就可以有效降低人體攝入鹽量。

炒菜的這8個習慣會致癌,看完我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