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臨死前高呼24字,道出驚天真相,網友:他竟然如此聰慧?

三國時期文官武將人才輩出,有智慧有謀略的人比比皆是,相比之下,愚鈍的人和這些充滿智慧的人格格不入,例如扶不起的阿斗-劉禪。

諸葛瞻臨死前高呼24字,道出驚天真相,網友:他竟然如此聰慧?

劉禪的父親是善於廣結豪傑、仁德謙和的昭烈帝劉備。劉備,字玄德,幼年喪父,與母親一起賣草鞋為生,過著平民的艱苦生活。可是他是漢景帝之子劉勝的後裔,這注定了他會像漢高祖一樣不甘平庸,會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話說還在幼年時期的他,他就指著門前那顆不平凡的大樹說道:"我將來一定要乘坐像這棵樹樹冠的豪華篷車!"的豪言壯語。他自小結交英雄人物,與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與結拜兄弟幹起了驚天地大事,在黃金軍起義爆發的時候,他興起了義軍,他不怕失敗,戰敗而寄人籬下多次受辱還不肯放棄,他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雄心,佔據巴蜀,建立蜀漢王朝,成就了一番帝業。

諸葛瞻臨死前高呼24字,道出驚天真相,網友:他竟然如此聰慧?

劉禪的老師是博學多識、多謀善斷的蜀漢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諸葛亮在三國時期多次發揮過他那精明的策略和淵博的學識,令他成為了當時的傳奇人物。劉禪的父親、師傅如斯,照理來說不管劉禪怎麼發展也不會發展到愚笨的地步,但是歷史上的記載那個樂不思蜀的劉後主真的那麼無能嗎?

諸葛瞻臨死前高呼24字,道出驚天真相,網友:他竟然如此聰慧?

答案是:不,人們都被電視劇以及小說洗腦並且誤導了,真實的劉禪其才能與智慧雖不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但是聰慧過於常人還是沒有沒有假的。但是為什麼大家都在說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呢?原來這一切都在劉禪的謀劃中。

諸葛瞻臨死前高呼24字,道出驚天真相,網友:他竟然如此聰慧?

章武三年,昭烈帝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在臨死前召見諸葛亮託孤,扶太子劉禪為帝,諸葛亮輔政。所以在此之後的大小事務,均取決於諸葛亮的決斷,而劉禪在韜光養晦,向相父諸葛亮學習,其仁德大度完全繼承了其父劉備。在諸葛亮南征北伐時期,劉禪多次勸告請相父保重身體,但是當時的諸葛亮為了不辜負已經逝去的主公劉備的心願,所以就有了"留的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的千古遺憾名句。

諸葛瞻臨死前高呼24字,道出驚天真相,網友:他竟然如此聰慧?

相父諸葛亮去世之後,後主劉禪身著素衣,舉國為諸葛亮哀悼三日。諸葛亮手下一個不得志的官員李貌上奏說到恭賀後主能夠自己來監管國家了,不用再受諸葛亮的干擾管制了。劉禪接到奏章之後就直接把上書的李貌殺掉了。照理來說,影響自己執政的諸葛亮去世,其黨羽應該都會被除掉,這真的是因為後主闇弱在沒有采取極端措施嗎?其實劉禪並非"闇弱",但稱讚完全沒有歷史上很多皇帝那種多猜的本能,因此才能讓蜀漢上下一心,不生異同和間隙,確實是恰到好處的評論。

諸葛瞻臨死前高呼24字,道出驚天真相,網友:他竟然如此聰慧?

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上位,先是主掌蜀漢的政權,後來主掌蜀漢的軍權。姜維一家獨大,劉禪怕控制不住才能與謀略傳承諸葛亮的姜維,所以為了制衡姜維,就開始寵信與姜維對抗的宦官黃皓。姜維,看黃皓在朝中結黨營私,恐怕對自己不利,所以勸劉禪將黃皓處死,劉禪不同意,說黃皓不過是一個小人,不必太在意。因為對於劉禪來說相對於黃皓來說,姜維才是應該防備的人,遂只是讓黃皓對姜維謝罪。姜維看劉禪如此寵信黃皓,怕對自己不利,所以就請求到沓中屯田。

諸葛瞻臨死前高呼24字,道出驚天真相,網友:他竟然如此聰慧?

因為兩個拿來宦官和將軍都不是隨著自己的心意發展,遂重用諸葛亮的獨子諸葛瞻,以求諸葛瞻能夠製得住兩人。但是諸葛瞻的父親諸葛亮在其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在諸葛亮生前主要是輔佐後主,南征北戰,所以沒有將自己的畢生才能都教授給自己的孩子,即使諸葛瞻本人繼承了父母的優點,從小才能出眾,聰慧過人,但是苦於沒有良好的教育,所以沒有諸葛亮一樣的謀略才智。所以在魏軍鄧艾攻城時,中計去世,事前曾高呼:"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反?"這句話,這簡簡單單的二十四個字說明了諸葛瞻就是後主劉禪用來制衡姜維和黃皓的後手,所以諸葛亮在劉禪小得時候對劉備所稱讚的"天資仁敏",所言非虛。劉禪才是最後真正的最大把控者,只不過他不如父親倖運,沒有張飛、關羽、諸葛亮等忠義之臣能夠讓其不分心來治理、擴張自己的國家罷了。

諸葛瞻臨死前高呼24字,道出驚天真相,網友:他竟然如此聰慧?

後來劉禪魏國的將領攻城後,為了舉國的百姓、士兵不受戰亂之苦,喪失性命而向魏軍投降。在被魏軍關押到魏國後,還能做八年之久的安樂縣公,在司馬昭的關押管轄下,劉禪能夠安享晚年還是證明他是個有一定的心計的。

有一次,司馬昭召集劉禪和蜀國的舊臣一起喝酒,酒宴上讓人演奏蜀國的歌舞,席間問劉禪,會不會思念蜀漢?這個時候劉禪想也不想地回了一句:"此間樂不思蜀。"這樣回答讓司馬昭很不相信,但在蜀漢的舊臣眼中,卻是顏面盡失。所以在酒席過後,蜀漢酒席過後說道:"如果司馬昭再問你這個問題,你應該哭著對他說,怎麼能不想念呢?"果然多疑的司馬昭又問了這個問題,劉禪照做了,這個時候司馬昭說:"這倒是像你蜀漢舊臣的口氣。"劉禪立即睜大眼睛說道:"你怎麼知道?"從此,魏國上下,再也沒有人忌憚劉禪,他才可以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