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一隻充著氣的白手套,被巧手打扮成為形態各異的小玩偶,幾根簡單的鐵絲線,勾勒出身體形狀甚至器官的架構,一個簡單的紙袋捏成氣體泵。看看這些照片,你是不是以為這是玩具公司設計室在討論新的產品?還是“長春宮魏姐”從改良冰鑑到學做玩具了?NO,NO,NO!這不是電視劇,也不是產品發佈會,而是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醫療照護”學習班的培訓現場,製作這些玩具的是培訓學員,他們大部分是來自兒童醫院的護理工作者。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可能大家要好奇了,為什麼要教這些白衣天使們製作小玩具?

這是培訓班授課專家——來自美國羅馬琳達大學的Child Life專家Michelle Minyard-Widmann、Alisha Saavedra兩位教授別出心裁設計的授課實踐,目的是為了讓學員們瞭解Child Life的遊戲治療方法。實際上,Child Life本質其實就是通過遊戲等,讓孩子理解醫療操作的過程,以達到緩解診療過程中的恐懼心理,改善就醫體驗的目的。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在實踐過程中,4-5名學員組隊,大家需要團隊合作,使用有限的工具來製作出一個幫助病人進行疾病、檢查或手術前心理準備的模型或道具。彩色的串珠、攪拌棒、牛皮紙袋、一次性塑膠手套及回形針等等看似毫無關聯的小物件,可是到了大家手中,被巧妙地製作成各式各樣的模型,成為消化道異物、支氣管異物、骨折、靜脈置管、腰穿體位等宣教的教具。手工實踐不僅可以瞭解學員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及掌握情況,而且通過每個小組對成果的展示和分享,激發了學員們以後運用Child Life理念的信心、決心和思路。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製作玩具的實踐遊戲剛結束,在醫患人性化溝通技巧課程中,兩位教授又通過名為“telephone”的遊戲,邀請8位我院Child Life小組的成員,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傳遞信息的耳語遊戲,並表達自己在接受信息時的感受,讓學員們切身體會到工作中信息傳遞的重要性和技巧。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兩場活動讓學員們通過體驗、實踐,領悟到了課程的重要性、實施方法和意義。這兩堂課程是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醫療照護(FCC)”的學習班” 重要內容之一,該學習班於8月28至29日在我院濱江院區舉行,聚集了全國各地百餘名護理骨幹、行政管理人員和社會工作者們,同時還邀請了來自美國羅馬琳達大學Child Life教授以及12位研究生。培訓內容系統豐富,具體包括Child Life的發展、國內臨床實踐,創傷性程序的心理準備技巧等。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學習班在我院章偉芳黨委書記的開幕致辭中拉開帷幕,護理部主任陳朔暉、副主任徐紅貞、諸紀華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護理部副主任諸紀華主持。章書記提出“創新、實踐、引領、融合、開拓”的大會主題,強調“以病人為中心”和“以家庭為中心”醫療照護理唸的趨勢和重要性,接著作了主題為“打造一家有磁性的醫院”講座,從醫院管理角度,提出了磁性醫院建設是以人性化關懷為中心,提升員工對醫院的忠誠度和患者對醫院的品牌信賴度的一項系統工程,她強調了以家庭為中心的醫療照護的重要性,並分享了浙大兒院近年來在打造磁性醫院方面的具體實踐。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我院主管護師、國際Child Life專家吳小花的“兒童醫療輔導項目的本土化實踐”的課程展示了國際Child Life的理念、發展概況特別是亞洲地區的發展情況、創傷性程序的心理準備技巧、我院的本土化實踐讓在場的學員們獲悉了Child Life本土化實踐的豐富內容及其實踐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可複製性,她表示“患兒的恢復光靠藥物是不夠的,還需要心靈良藥”,並號召大家共同努力推廣Child Life。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陳朔暉主任的FCC開展研究不僅讓學員們瞭解到我院全面的FCC實踐項目,還打開了FCC的研究話題和新思路,為其他單位進行FCC的實踐提供了指引和導向。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黨辦孫曉英主任的“醫慈協同助推以家庭為中心兒科醫療照護”的分享讓學員們深刻體會到慈善事業對於人性關懷軟實力的增強有重要作用,為學員們開展Child Life,進一步挖掘慈善潛力提供方向和思路。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之後俞君和許麗琴兩位護士長的Child Life實踐分享讓學員們深入瞭解了患兒的Child Life干預措施,加深了對之前所獲悉的Child Life理念和實踐技巧的理解。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來自第三方機構“樂益會”的遊戲培訓師陳雪瑩老師通過分享不同案例巧妙處理的技巧,進一步加深了學員們對Child Life實踐流程的理解,打破了大家對“玩”這個字的常規思維模式,樹立了新的遊戲理念。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8月29日下午,來自羅馬琳達大學Child Life團隊的12名研究生分成6個小組,在我院Child Life小組成員和兩位醫生的陪同下,分別在6個遊戲室開展了治療性遊戲的活動。所有學員按各自興趣分成6組,分別在遊戲室進行了參觀,不僅看到了外賓為患兒所做的娛樂性、醫療性遊戲,還現場觀摩了Child Life小組成員為病房即將進行疼痛性操作的患兒所做的心理準備。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大會最後由陳朔暉主任致閉幕詞,總結了學習班的內容豐富,既有課堂理論學習,也有實踐經驗分享,還有現場的遊戲環節。會議期間,各位學員專心聆聽,認真學習,積極提問,踴躍參與遊戲。

兩天的培訓圓滿結束,也獲得了學員們的點贊好評。

“真正以手工遊戲方式接受學習班培訓,還是我人生第一次,它讓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臨床實踐操作,以遊戲這種孩子特有的方式去和他們進行互動溝通,真的非常有意義,這個學習班開闊了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更新了我的工作理念。”

“乾貨很多,課程非常有意思,內容大部分都是實踐和經驗分享,可以直接借鑑和引用,我準備回去後也嘗試看看。“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這個國家級繼教班讓遊戲變成教學語言,與孩子進行醫療“對話”

本次學習班,響應了健康中國建設號召,通過開拓創新,傳遞了以疾病為中心向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性整體健康轉變這一理念,為向“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 凝聚了更多的行業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